(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0)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3期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用于医院药房管理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用于医院药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9年1月在药房开展了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开展活动前后我院均有药师30人,对比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未开展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前和开展后药师的考核情况、药品配置情况和高危药品管理效果。结果:开展后药师药物相关知识考核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前;调配药物和静脉药物的差错发生率低于开展前;高危药品管理标识正确率均高于开展前,所有数据对比均有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药房管理中开展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能够明显降低用药安全隐患,保证药品的安全使用。
【关键字】: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医院药房管理
R47 B 2095-4808(2020)03-158-0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高危药品特指使用错误会造成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与其它类药品相比,高危药品的伤害程度更加严重,需要慎重使用[1]。WHO现已将高危药品纳入医院风险管理环节中,成为了现在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安全管理目标,也是大多综合医院进行评审的
大部分患者都是起病急,病情进展较重,需细节之一[2]。临床应用的高危用品多为急诊科,
要使用大量的高危药品。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急诊室的工作人员比较少,且大部分都是在非正常时间接诊,使得高危药品管理现状不够理想[3]。我院开展了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用于药房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做出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9年1月在药房开展了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开展活动前后我院均有药师30人,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1.58±4.23)岁。
1.2研究方法,在未开展分级警示管理前,我院的药品管理方式主要采用常规分类、摆放、核计和发放。开展后具体内容:①建立管控制度:成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由主任药师担任组长,由所有药师共同探讨现阶段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计划和实施方式,每个成员的工作责任要划分明确,开展药库、药房到科室的三级管理制度。②制作高危药品分级卡片和分级警示标识卡片:按照我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对现阶段使用的药物进行A、B、C三级划分,在卡片上描述高危药品的种类和管理方法。标识卡上部分为三角形标识,下面为药物种类,A级药物使用红底黑字、B级药物使用黄底黑字、C级药物使用蓝底黑字。在卡片上面的涂抹不干胶,同时覆盖保护膜。根据可视情况选择合适的警示标识卡。③加强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对药房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分期培训,针对高危药品的分级特点、标识的识别、分级的目录等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期培训。所有的A级药品都要在专用柜子内存放,并张贴大的标识卡片;B级和C级药品尽量做到集中存放,无法集中存放的药品要张贴小标识卡。④加强质量改进:由专人记录不同区域内高危药品的养护情况,每周1次并专人签字。养护的内容应包括药品摆放、有效期、批号、分级标识是否符合,病区与科室之间应该填写高危药品使用的交接记录表,由每天值班的护理人员核对后签名,及时反馈当天发现的问题。
1.3观察指标,对比开展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前后药师的考核情况、药品配置情况和高危药品管理效果。药师的考核情况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量表,包括药物管理规定、药品分级知识、药物知识、给药技术四项,满分25分,分数越高代表掌握程度越好。药物配置分为调配药物和配置静脉药物;管理效果分为标识正确和处方合格。
1.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数据表格,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
)及四位分数M(QR)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进行检验,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使用分类数据使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软件结果显示P<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价值。2.结果
2.1开展前后药物相关知识考核情况,开展后药师药物相关知识考核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前,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开展前后药物相关知识考核情况
组别
开展前开展后tP
药品知识14.69±3.4622.45±3.558.5740<0.05
管理规定15.77±3.2223.48±3.498.8932<0.05
分级知识15.75±3.1423.13±3.458.6650<0.05
给药技术14.79±3.1322.47±3.698.6935<0.05
2.2 开展活动前后药品配置情况对比,抽取开展前后药物调配情况对比,前后各抽取2500例,调配药物和静脉药物的差错发生率低于开展前,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开展活动前后药房药品配置情况对比
时间开展前开展后X2P总数25002500
调配药物差错率36(1.44)11(0.44)13.4241<0.05配置静脉药物差错率
42(1.68)10(0.4)19.8993<0.052.3 开展前后高危药品管理效果对比,抽查了开展前后30种高危药品对比了标识正确情况,开展高危药品分级预警示标识后,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标识正确率为100%(0/30)、开展前为13.33%(4/30),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3.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加重,对自身健康也更加重视,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经常发生多种医疗纠纷。门诊药房是与患者接触的一线岗位,加强药房药品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方式对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高危药品分级警示能够实现医院高危药品统一管理和存放,从根源上杜绝了管理及使用方面的漏洞,也可以预防药品使用风险。药房工作人员通过接受有效的培训能够利用标识,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降低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可以掌握药物的存贮、养护常识,保证了门诊对高危药品的使用。参考文献
[1] 冯丽,蒋雪松.药房管理中应用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的价值[J].健康必
读,2019,(20):185.
[2] 况成英.医院药品管理中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的应用分析[J].饮食保
健,2018,5(39):268-269.
[3] 杨洁,蒋永春,胡燕, 等.高危药品分级警示标识用于医院药房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
药业,2018,27(18):88-90.
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李新会
(平山县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4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细菌总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中联合运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盐酸莫西沙星片,在患者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改服盐酸莫西沙星片,巩固患者的病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
R563 A 2095-4808(2020)03-158-0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导致各种呼吸系统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在呼吸系统性疾病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患病人数比较多,主要源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患者一般在入院以后发生肺炎疾病,而在未入院前处于病情潜伏期,因而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检查,了解患者感染的病菌,然后对患者的
临床主要采用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但如果用药不当,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2]。目前,
将增加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死亡。基于此,我院针对临床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78岁,平均(46.3±2.7)岁;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5-79岁,平均(48.2±2.4)岁。上述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诊断检查,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和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患者入院后,对患者注射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3772规格为0.75g/支)与0.9%40ml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通过静脉滴注为患者使用,0.75g/次,Bid;并同时运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深圳华药南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228规格0.25g/支),每次0.5g,Qd,连续使用3d。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患者入院后对其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4164 规格是2ml:0.1g)与0.9%250ml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滴注速度缓慢,每次0.2g,Qd,与此同时联合运用盐酸莫西沙星(北京万生药业 国药准字:H20183096 规格0.4克每片),每天0.4g,Qd。在患者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改为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以此巩固患者的病情。
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占比情况,
主要包括:体温升高、咳嗽与呼吸困难、白细胞增高、啰音。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感染细菌主要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通过临床记录的检出量与清除量对比,分析各种细菌的清除情况。
1.4统计学方法,用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临床不良症状占比、各细菌清除率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临床不良症状占比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不良症状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不良症状占比率比较〔n(%)〕
组别体温升高咳嗽与呼吸困难对照组(n=45)5(11.11)3(6.67)观察组(n=45)2(4.44)1(2.22)
x2----P----白细胞增高
6(13.33)3(6.67)
----啰音4(8.89)2(4.44)
----不良症状占比率18(40.00)8(17.78)5.4090.0202.2各种细菌清除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检出流感嗜血杆菌3例、卡他莫拉菌6例、肺炎链球菌8例、葡萄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共26例,共清除25例,各种细菌清除率为96.15%(25/26),对照组患者中检出流感嗜血杆菌3例、卡他莫拉菌5例、肺炎链球菌8例、葡萄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共25例,共清除18例,各种细菌清除率为72.00%(18/25),(X2=5.622,P<0.05)。3.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细菌为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患者受到细菌感染后,将对患者的肺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3]。
(下转第161页)
—158—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3期卫生管理张淑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研究分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06月期间收治的118例静脉输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9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CVC/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CVC/PICC意外脱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事件,总体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专科护理质量指标;静脉输血;护理质量;总体满意度
R95 A 2095-4808(2020)03-161-0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血液内科中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是最为关键的,在血液内科的护理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护理风险,比如交叉感染、输血反应等等,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护理水平以及对警报的识别能力。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选取本院收治的118能够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保证护理工作科学合理的进行[1]。基于此,
例静脉输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以检验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有效性,并做出如下报道。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06月期间收治的118例静脉输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9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1:28;患者年龄分布于22-51岁之间,年龄中位值为(32.45±6.03)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2:27;患者年龄分布于23-52岁之间,年龄中位值为(32.71±6.14)岁。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管理措施的基础之上予以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做法如下:①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主要由血液内科的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选用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并具有较强的护理工作能力。②确定质量指标。护理研究小组根据血液内科中的护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质量指标,规定健康宣教的标准,规定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标准。③落实和实施。血液内科的护理质量指标确定完成之后,由组内的护理工作人员对血液内科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护理质量指标的标准、实施的目的和具体的做法,尤其是贴膜、导管固定器等物品的使用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一旦出现潮湿、松脱等安全隐患需要立即加以妥善处理,为避免发生相关性感染需保证封管冲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等,保证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标准,培训后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通过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2]。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护理满意度评估、护理质量评分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三项内容。(1)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80分及以上为满意,60(含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的公式为:(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2)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一百分制),护理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3)详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出现的意外事件,分别计算各自发生率并比较,意外事件主要包括CVC/PICC相关性感染及CVC/PICC意外脱管两项。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
)表示护理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用((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观察组参照组x2(上接第158页)
例数5959--满意4222--基本满意1630--不满意17--满意度58(98.31)52(88.14)4.974
P--------0.0262.2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观察组CVC/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CVC/PICC意外脱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切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观察组参照组x2P例数5959----CVC/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CVC/PICC意外脱管发生率(%)
1(1.69)0(0.00)6(10.17)5(8.47)4.7255.2210.0310.0222.3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经护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25±1.25)分;参
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3.48±0.2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t=84.748,P=0.000)。3.讨论
近几年,血液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液内科中的主要疾病包括贫血、出血等。其中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还有一些比较复杂严重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等,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都造
在开展高效治疗的同时需要辅以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方可促成了极大的威胁[3]。因此,
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血液内科的护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应用改善了原有护理模式的短板,能够有效的预防血液内科中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4]。本次研究采用了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方法,通过成立专科质量指标的研究小组、确定质量指标和培训与落实来渗透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护理理念,能够大大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负
参照组的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CVC/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CVC/PICC意外脱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切差异显著(P<0.05)。说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事件,总体满意度较高。综上所述,在血液内科中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可取得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赵浩,马传荣. 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一体化治疗护理评价中的应
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16):98-99.
[2] 张翠翠, 葛修茹, 庄旭华,等.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在肝硬化并发上MZ)消化道出
血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6):8-10.
[3] 詹雪,吴明珑,徐蓉.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的应用[J]. 骨科, 2018, v.9(4):66-68+76.
[4] 单体妹.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下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对凝血及透析滤器使
用寿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18):103-106.
[5] 张守亚, 江敏. 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重症患者康复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11(11):57-59.综上所述,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中运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各种细菌的清除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参考文献
[1] 杨荣荣,韩佳.慢性肾衰竭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抗感染治疗方案分析[J].中
国处方药,2019,17(08):56-57.
[2] 陈敏,李雷雷.20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抗感染治疗分析[J].中国药
业,2019,28(14):96-100.
[3] 赵瑾,熊旭东.清肺方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医临床研
究,2019,11(14):12-15.
[4] 林梅英,刘益峰,刘兰平.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治疗1例[J].人民军
医,2019,62(05):451-452+454.[1] 王逸芳,陈建新,林娜.精细化管理在透析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5):176,181
[2] 时晓瑞,孟娜燕.精细化管理在透析室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
学杂志,2017,2(27):159,164
[3] 曹海红,王加英,陈雪芳.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精细化健康管理的效果
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221-223
[4] 尹建春,刘云,朱猛.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
2013,11(5):769-770有效的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仅规范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药品的质量,加强了药物的标准化以及安全性,而且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应当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李润青,宫丽君,王腾蛟,etal.西格玛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
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9):727-732.
[2] 徐昕怡,许华玉,靳桂民,etal.各国药典理化检验方法通则(附录)概况分析[J].中
国药学杂志,2018,55(15):1323-1332.
[3] 高志峰,林兰.药品检验中标准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7,10(03):25-28.[4] 于文惠,梁雁,赵侠,etal.基于GCP药房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J].中国新药杂
志,2019,28(03):62-66.
基于此,临床主要通过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对患者身体中的细菌进行清除,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本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选取的4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后,临床不良症状占比率显著下降,细菌清除率增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患者临床中需注重药物的种类选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源于盐酸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盐酸莫西沙星属于新型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两种药物都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盐酸左氧氟沙星能够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并且药效时间比较长,进而能够有效清除细菌[4]。莫西沙星具有较强抗菌效果的同时,患者用药后药效时间比较长,因此在临床联合运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盐酸莫西沙星,在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口服莫西沙星片,对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的巩固。(上接第159页)
精细化管理在临床各科室应用广泛,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几率,减少医患纠纷,提高
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皮肤创口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护理满意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
染等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气、物品、手、透析液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精细化管理在透析室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提升了病房环境和透析液的合格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上接第160页)
标准化管理方式从多个方法综合出发,对药品的检验管理、检验方法、检验环境以及
[3]
发法律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要有严格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药物生产以及检测仪器的检验,及时的注意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或者标准是否达到要求。除去加强对仪器的检测,还应当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法
加强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保证在生产以及检验律意识[4]。通过开展教育培训,
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因个人原因出现工作上的疏漏。通过研究我可以发现,研究组不合格率0.07%低对照组35.0%(P<0.05),表明严格实施药品质量的检验方法以及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药品检验不严、忽视法律法规以及工作人员素质不足等不合格的问题的出现,加强了生产出药品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应用药品标准化管理可以
—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