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1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r01.13 p .1 2O06年3月 Journal of CharI a Social work college Mar.2O06 高校学报的办刊方向与学术价值 ——以淡化内外稿观念为例 戴剑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 为本校科研服务是高校学报的办刊方向,这一定位的缺陷是“以本校为主”和“综合性”,由此涉及学报 的编辑方针并延伸出“内、外稿”的选稿标准问题。淡化这一“标准”是学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学报;办刊方向;内外稿;学术价值 [中圈分类号] G237・5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O06)01—0119—02 The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Value of Journals in University —— I’0 desalinate the difer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nuscript Dai jian—ping (rtu ̄Mass MediaTechnology College,Q咖学}Ia,tiunan,410007) Abstract:The aim ofjoiln.ls ̄in universiites is to¥ervo for its own scientiifc research,the weaknesses fothis tenet m“university— centered”and“integrity”.It a18oinfluencethe editwork andthe selecting criterionofmanuscriptsfrominside and outsideofthe universi. yt.The reform nad devdopment fojournals require to desalinate this cirterion. Key words: joumals;the aim fo tacl(1ingjotmmls;manuscripts from inside nad outside fothe universiyt;academic value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学报”的简称,其对象所指。已成为 学报与高校的办学水平的发展相同步。一般情况下,高校办学 高等教育中的“类”存在。此类存在概念的确指性,一般认定为 水平高,且学校的学术价值也高一些。由于高校办学水平是一 “由高等院校举办的、以刊登学术和专业论文为目的,具有连续 个动态的过程,所以,高校学报也有与之配合的一面,这就引出 性的纸质出版物”,因此,在概念的种属关系上,学报,其实与 了一个问题,即高校学报在办刊方向上如何与学术价值相统 “报”的内涵相去甚远,而应为“杂志”的属概念或分支。 一。 假以“杂志”观之,其问津中国,尚不足三百年,具体到中国 几乎所有高校学报均众口一词:学报以反映本校学术水平 大学学报,在期刊专门化的前提下,从19世纪末叶算起,到现 为主,兼及其它。这就出现了关于高校学报办刊方向认识的歧 在也不过一百多年。在百多年的历史中,高校学报从无到有, 义性:即要反映学术前沿,又要强词“内部”为主,于是,自然就 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直到今天,甚至可以说:只要有大 将自己的定位下降了一级——同为期刊的纯学术专业期刊,在 学,就有大学学报。当下,中国高校发展之迅速,也造就了学报 办刊形式上与高校学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灵活性就表现在 的繁荣和发展。 不受“范围”的约束上。高校学报因受“范围”的限制,就使刊物 问题在于,在教育界内外,人们常常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高 本身在学术价值上很难做到“博采众说”,而代之以“博采众说” 校学报的价值何在?一言以敝之,日:繁荣学术。因此,高校学 的“单位所有制”形态。正由于这种歧义的存在,致使早几年在 报的存在价值被定义为:学术价值。 核心期刊的选定上往往出现一些加括号的现象。比如对《北京 综观以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便会发现高校学报的 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学报》,在认定其核心期刊时,往往在后面 学术价值,其实只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载体而 的括号内注明: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已:特别就特别在,虽是杂志却并不“杂”,而在形式上却比较统 的括号内注明:哲学和政治研究;在《复旦》学报的括号内注明: 一,即以刊登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为己任;特别就特别在,高校 政治学、历史学研究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学报的办刊 【收稿日期】 2OO6—02—15 [作者简介】 戴剑平。男,安徽阜阳市人,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科研处处长、学报副主编。研究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0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O6正 方向在“内”与“外”的问题上,在“专”与“杂”的问题上,历来就 有分歧。如果从编辑主体的角度审视,高校学报在这种两难的 境况中,所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涉及办刊方向的对内、外稿处 理的观念问题。 所谓内、外稿,对专业性学术期刊而言,根本不是问题,而 在特定“范围”内生存的高校学报来说,内、外稿及其采用和采 用标准,则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大问题。 无论是百年老校还是新建院校;无论是普通高等院校还是 研究型大学,抑或其它层次的学校,其学报在创始之初,元不声 明: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也欢迎校外的专家学者赐 稿。所谓“内稿为主,兼采外稿”是也。一个“兼”字就为学报定 了位,许多学报甚至还硬性规定了外稿发表总量的百分比,如 2o%到3o%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历史原因是自有学报以来,办 本校的学术刊物的思想就占据着统治地位。早在1919年,由 蔡元培亲自倡导举办的可视为现代中国大学学报始祖的《北京 大学月刊》,虽然力主“博采”却以本校“研究学术”为定位,当 然,那时大学相对较少,而北大一类的学校又是“国粹”,应该是 可以理解的。甚至在六十年后的1978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当时的教育部在武汉主持召开的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 会上(同时召开了学报工作座谈会),所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关 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中,对学报的定位 也非常明确:“高等学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 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教育都:教高1字1160号文件)。这 一思想,成为近3o年来中国大学学报办刊的一个总前提。只 是到了近几年,教育部顺应形势,在对高校学报提出办“大刊”、 “名刊”的要求中,多少体现了一些新变。即对高校学报“综合 性”的一个修正:在潜在的意义上,这等于要求办出不是专业期 刊的专业期刊,借以与国际大学学报接轨,面对世界各发达国 家一所大学办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刊物的现实,中国只有一种 或数种的大学出版物的状况正在谋求新变。在这个过程中,学 报的何去何从,亦成为其存在价值的一个生态性课题。从办刊 方向与学术价值相统一的角度看,“综合性”正在接受挑战,而 校内为主是否也会面临解体?如果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必然出 现学科分离的现象,以至于现在又出现了“名栏工程”的提法: 即办不成“名”刊,可以追求办“名栏”,而“名栏”往往是以地方 和本校特色为中心的编辑思想。事实上,对高校学报举办者而 言,在深层次上对“学术价值”的追求可能更强烈一些。由此涉 及的具体的编辑行为,我们认为有一个“淡化内稿和外稿”的区 别的问题需要关注。 在办刊方向上。高校学报强调“兼采”就是人为区别内外 稿,从而可能导致把学术价值放在第二位的现象产生,那么,在 目前无法解决学报的专门化(也不大可能解决)的情况下,做好 兼采的工作。即在突出“学术价值”的前提下,淡化内外稿的界 定,把编辑的重点放在“办出特色、办出学术影响”上来可能会 对学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那么,如何淡化呢? 首先,应该在“具有指导意义”的稿件上淡化内外稿观念。 所谓“具有指导意义”一般应涉及以下各个方面:宏观论 述;学术研究方法论;各级立项课题;学科研究导向以及学术动 态综述等。这类稿件,对于不同学报而言,应具有不同的内容。 而各高校学报在选取这类稿件时,往往注意的是既与本校学科 优势相关,又与学术大趋势相关联,因此,这类稿件的选择一般 不以内外稿而论“英雄”。 其次,对“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类的稿件,也应淡化内 外稿的观念。 这一点对于一般高校而言,尤为重要。原因在于,一般高 校往往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而较为注重于传统学科,较少顾及 新兴学科或边缘学科。对于校内读者群,选取一定数量此类带 有挑战性的文章将会促进校内传统学科的发展与新变,同时也 为学报跟上学术发展的步伐而不至于落后或改变“千报一面” 而创造条件。 再次,对于有利于形成学术研究中心的一类稿件,同样要 淡化内外稿的观念。 由于各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有 些有实力的高校在某些学科上已经形成了优势群体或研究中 心,在相当的范围内都具有较大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无论是 本校学报或是外校学报,在学术交流的意义上,在促进优质信 息,迅速交换的意义上,都应淡化这类稿件的所谓内外属性的 问题,因为为这类稿件提供版面,将为学报的学术价值增色,也 为优质学术群体的发展做了促进工作。 当然,涉及淡化内外稿观念问题的具体编辑内容还有很 多,比如在地域文化的意义上,选择反映区域文化的带有地方 特色的稿件;在争鸣的意义上,选择反映敏感的具有学术争议 的、带有挑战性的文章等都应淡化内外稿意识,因为不论是区 域性研究还是学术争鸣都将是学报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的方 面。回首上文提到的“名栏工程”,贯穿起来,便会发现,区域性 研究等与“名栏”的关系甚大,因此,唯有将学术价值摆在第一 位,才能“名符其实”。 在以上分析中,我们认为高校学报在办刊方向的确定上, 如何做到与学术价值相统一,确实存在一些“桎梏”,但只要认 真研究,寻找出路。就可以做得更好。唯以学报办刊中的“兼采 外稿”论之,则区分内外稿的意识应服从于学术价值的需要,唯 有如此,则学报的办刊方向才能真正确立。 [参考文献】 [1]卜庆华.学报编辑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宋应离.中国大学学报简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3]张积玉.编辑学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O03. (责任编辑:张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