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2场地现状分析 3设计构思 3.1课题与目标
(1)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位
淮安区(原楚州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故乡,西游记诞生地,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全国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发源地,由原淮安市更名而来,现属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中北部,江淮平原东北部、里下河平原北部,淮安市东南部,处于淮、扬、盐三市交界地带,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 (2)华西路景观的课题
本案所在路段——华西路,是连接淮安市市内外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并且,本案处于初始路段,直接与京沪高速对接,由此看来,本案占据了重中之重的地理位置,相当于城市形象的窗口、对外的门户,故此,标志性的统领元素在本次景观设计中是必须存在的。 (3)景观设计基调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未来华西路两侧由西向东的规划布局依次是商住混合用地、商业用地、高速公路用地及公园绿地。其中本案道路景观所涉及的用地性质,以商住混合用地为主,并局部兼顾商业用地,由此,景观基调主要为现代、简洁、大气的风格定位。
(3)方向性
1)都市魅力产业与悦活文化生活相协调的丰富的人文景观建设。 2)符合国际都市特征的开放、现代、考究的设计 3)与沿路土地利用相结合、充满动感的设计。 3.2设计定位
“传承创新、时尚简洁、低碳生态” ——聚集悦活魅力的现代道路空间 ——辐射周围环境的特色景观纽带 3.3设计主题
(1)“内聚与外放”的概念
我们希望通过“内聚与外放”的概念,将江苏省淮安华西路与都市生活、自然生态、城市文脉相融合,从而打造富有活力的迎宾大道、和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内聚”重在表现和勾勒淮安这座运河城市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厚德载物,因为淮安的极大包容,才可能有更广的接纳和发展;“外放”主要表现淮安在基于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吸收新知,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前景,表现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现代都市的开放。通过现代元素和发展眼光再现并提升‘中国运河之都’的魅力值。 (2)概念表现要素:
淮安具有深厚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与扬州苏州和杭州并称为“四大运河之都”,漕运文化又是淮安
的特色底蕴。因此,将‘漕运文化’提炼升华,作为贯穿整个华西路及接京沪高速开端道路景观的设计始终。在整体构图上:以象征运河之水的柔美曲线勾勒和联系整个道路景观设计;在设计要素上,将景观设计中强调出现或者重复出现的构成要素如高速开端节点的LOGO标示、景观廊、景观标志柱、坐凳、侧石等等都以不同的符合形式展现,处处映射出淮安的‘漕运’文化,并无时无刻又悄无声息地强化着人们对于淮安这座城市的文化认知和城市印象;就设计手法而言,考虑到现有的地形和景观条件,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等,将有形的“水体”和无形的“水体”相互融合,真水假水彼此交叠,再现漕运意境的同时增加景观的层次和维度。
(2)主题来源: 1)从道路本身改造考虑:
现状绿化整体形象缺乏景观性,节奏韵律上存在不足,需加强道路景观的节奏感,特色性上稍显欠缺。
“内聚”:1.设计造景:合理选择视觉焦点位置,重点聚集打造景观节点,加强场所印记,突显城市内涵。
“外放”:通过重要节点的打造,扩展到道路一般绿化段,有开有合,有聚有散,使道路形成一个整体的线状景观。 2)作为淮安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考虑:
“聚集”:将江苏省淮安华西路与现代都市、自然生态、城市文脉相融合,实现现代都市的激越、自然生态的延续、人文环境的再现。
1)现代都市的激越:太阳能、新材质、物联网的运用
2)自然生态的延续:无处不在的绿意,本土植物的运用,强调适地适树的原则,水系的引入,最终实现水绿交融,生态互补。 3)人文环境的再现:提炼时期“漕运总督”、“青莲岗文化”的当地文化元素,形成贯穿性精神纲领,进行点缀性地运用。
“外放”:用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景观提升开发区的门户形象和整体品质,从而辐射周边道路及周围地块,带动周边道路的发展和周围地块的增值。 3.4元素提炼:
1)“楚州时期的漕运总督”元素——聚集人文、生态、生活于一体的载体平台和容器
2)“青莲岗文化”元素——社会文化环境的基底。 3)
3.5沿线视觉焦点需求分析
根据江山大道周围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结合其计算机的主板式的形象,从而引导出江山大道视觉焦点需求的系统线图。视觉焦点需求迫切的共有2处,主要位于重要道路交叉口,包括江山大道与开发区大道交叉口、江山大道与S249交叉口、江山大道与环城北路交叉口。 3.6设计方针
(1)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充分考虑道路周边现有的绿化基础,和周边工业、商业、住宅用
地等周边环境相协调为理念的景观设计。 (2)把握重点,突出主题
把握道路的重点位置,重点塑造,突出道路景观的主题。 (3)展现不相矛盾的区域性且避免过渡表现
寻求各配置设施在区域内的有秩序的设计。采用易亲近,没有不协调感的表现手法。 (4)统一为一体的设计
区域内配置有各种设施,为创造出高质量的空间,各设施并非采用凌乱的设计,而是在色彩、形态等方面尽可能采用统一设计,寻求一致的景观效果。
(5)采用高科技新材料和新技术
通过采用高科技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开发区的品质,展示高新区的自身内涵。 (6)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通过科学的分析,对原有好的绿化进行利用,体现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4总体设计
4.1总体布局设计说明
整条道路围绕“内聚与外放”的主题,分别为打造生态绿化为主的科技形象区段、营造文化休闲空间的都市活力区段这两个段落,并且以基础绿化和重要节点景观形成丰富的设计内容。 4.2功能布置分析
整条道路绿地按照周围地块的性质和我们的景观布置分为两个功能区段: (1)科技形象区
南太行山路~S249: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围多以高新技术产业类用地为主。
区域定位:作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区域,可结合周围的高新产业用地,将生态与科技完美融合,重点打造展示开发区形象的区域。 (2)都市活力区
S249~环城北路:为现有的城区和正在建设的城区段,周围多以居住、商办混合、商业店面等用地为主,局部有公园绿地。
区域定位:结合居住、沿街商业、广场用地、公园用地,给周围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4.3景观功能与景点分布分析图
整条江山大道以道路为依托,绿地按照景观功能的要求形成“一轴双线两点”的景观格局。 1) 一轴
沿着道路形成的道路绿化景观轴。 2) 双线
在道路两侧绿地中设置贯穿道路全线的慢性系统,让行人在绿地中穿梭,形成富有特色的两条步行线。 3) 两点
沿江山大道景观轴,结合道路交叉口及定点红线范围内的两侧绿地,形成两个景观节点,分别为创智、汇智。
景观节点:位于与其他主干道的交叉口处或两侧绿地中,主要满足道路上的景观效果提升,具有形象和主题的展示作用。 4.4空间形态分析图
江山大道整体空间形态上采用较为开敞的形式,节点上设置为开敞空间,其他基础绿化为半开敞空间,景观空间强调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融合。
4.5空间竖向分析图
整个道路的高点出现在2个节点处,林缘线也出现高点,成为整条道路的高潮部分,节点根据观景所需设置,相对分散却富有节律。 5.具体设计
5.1标准段一——科技形象区
科技形象区周围多以厂房为主,通过两侧绿化带的设计对厂房起到软化硬质、生态防护的作用,在局部结合人行道板处拓宽空间设置小节点,同时增加景观主题元素:蜂巢特色构筑物、蜂巢花台及铺地;在道路侧石上有科技开发区的LOGO侧石设计,突显现代科技开发区景观印象。
(1)方案一、方案二
在植物景观设计上,考虑到高新区大气的效果、 “硕果累累”的寓意,我们以金色系+色叶类植物为主,采用主题的放射性线条元素作为设计线形,采用大块面、条状的植物组团设计形成金色的纽带;
具体设计上人行道行道树为法国梧桐、局部重阳木作为点缀丰富节律;分车带上层以广玉兰、重阳木作为主调树种,增加实生银杏丰富节律变化,下层为金叶女贞、金边黄杨、龟甲冬青、连翘、海桐、红叶石楠球等;两侧绿化带上层为广玉兰、黄山栾树、实生银杏、无患子、重阳木,下层种植金边黄杨、金边阔叶麦冬、金丝桃、金森女贞、金叶女贞、黄馨、洒金桃叶珊瑚、花叶玉簪、金鸡菊、瓜子黄杨、龟甲冬青、海桐、八角金盘、红花继木、草坪等。
(2)方案三
在植物景观设计上,考虑到高新区大气的效果、“硕果累累”的寓意,我们以金色系+色叶类植物为主,采用主题的放射性线条元素作为设计线形,增加中层小乔木的层次,采用大块面、条状的植物组团设计形成金色的纽带;具体设计上人行道行道树为法国梧桐、局部重阳木作为点缀丰富节律;分车带上层以广玉兰、重阳木作为主调树种,增加实生银杏、金叶榆、鸡爪槭、金枝槐丰富节律变化,下层为金叶女贞、金边黄杨、龟甲冬青、连翘、海桐、红叶石楠球等;两侧绿化带上层为广玉兰、黄山栾树、实生银杏、无患子、重阳木、金叶榆、鸡爪槭、金枝槐、金桂,下层种植金边黄杨、金边阔叶麦冬、金丝桃、金森女贞、金叶女贞、黄馨、洒金桃叶珊瑚、花叶玉簪、金鸡菊、瓜子黄杨、龟甲冬青、海桐、八角金盘、红花继木、草坪等。 5.2标准段二——都市活力区
都市活力区道路外侧通过两侧绿地与沿街商业店面铺装和零星的绿地花台相连接;道路内绿化采用规则式的种植方式,形成整齐大
气的道路景观,道路外侧延续前段标准段的种植风格,采用主题的放射性线条元素作为设计线形,在绿地中设置园路与商业店面铺装相沟通,形成特色休憩小空间,增设文化元素“霸王举鼎、宿迁三杰”,设计景观小品如:蜂巢特色构筑物、蜂巢花台、红色镂空钢板景墙,红色地景等,增加景观主题元素。
(1)方案一、方案二
在植物景观设计上,考虑到周围居民活力、休闲的需求,我们以富有活力的红色系+开花类植物为主,采用主题的放射性线条元素作为设计线形,采用大块面的植物组团设计形成多彩景观大道效果。具体设计上人行道行道树为法国梧桐、局部重阳木作为点缀丰富节律;分车带上层以广玉兰、重阳木作为主调树种,增加榉树丰富节律变化,下层为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红叶小檗、毛鹃、丰花月季、龟甲冬青、金叶女贞、海桐球等;两侧绿化带上层为广玉兰、合欢、中山杉、枫香、重阳木,下层种植红瑞木、南天竹、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红叶小檗、毛鹃、丰花月季、龟甲冬青、金边黄杨、瓜子黄杨、洒金桃叶八角金盘、草坪等。
(2)方案三
在植物景观设计上,考虑到周围居民活力、休闲的需求,我们以富有活力的红色系+开花类植物为主,采用主题的放射性线条元素作为设计线形,增加中层小乔木的层次,采用大块面的植物组团设计形成多彩景观大道效果。具体设计上人行道行道树为法国梧桐、局部重阳木作为点缀丰富节律;分车带上层以广玉兰、重阳木作为主调树种,
增加榉树、樱花、鸡爪槭、红枫丰富节律变化,下层为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红叶小檗、毛鹃、丰花月季、龟甲冬青、金叶女贞、海桐球等;两侧绿化带上层为广玉兰、合欢、中山杉、枫香、重阳木、紫荆、红枫、垂丝海棠、紫薇,下层种植红瑞木、南天竹、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红叶小檗、毛鹃、丰花月季、龟甲冬青、金边黄杨、瓜子黄杨、洒金桃叶八角金盘、草坪等。
5.3节点一“创智”——江山大道与开发区大道交叉口
位于江山大道与开发区大道交叉口,是整条道路展示形象的核心位置,设置节点“创智”。
节点设计时密切围绕“聚集与辐射”的主题,在西北角和东南角设置流线型广场,其中西北角广场上结合草坪台地设置蜂巢元素入口标志性构筑物,前面草地上放置“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logo,强化开发区门户形象。东北角和西南角由于场地限制,设置富有引导性的红色 “L”形小品,具有提示作用。同时结合广场树阵、绿化背景林的配置,共同构成一个现代、简洁、时尚、大气的交叉口景观,提升江山大道,乃至整个开发区的整体形象,加强场所印记。 5.4节点二“汇智”——江山大道与环城南路(S249)交叉口
位于江山大道与S249(环城南路)交叉口,是外面车辆进入江山大道的重要入口之一,同时是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区的交界处,是展示形象的重要位置,设置节点“汇智”。
节点设计时密切围绕“聚集与辐射”的主题,结合人行道板设置流线型广场。在东南角处设置写有“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logo的蜂巢元素入口标志性构筑物,加强入口提示作用。在东北角和西北角处,结合草坪台地设置特色流线型钢结构墙,前面零星点缀刻有“项羽、宿迁三杰”典故的特色镂空景观灯柱,体现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广场树阵、绿化背景林的配置,共同构成一个现代、简洁、时尚、大气的交叉口景观,提升江山大道,乃至整个开发区的整体形象,强化开发区门户形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