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代嗜砚E1)UCATIONAL Z ATION EDUCA'I30AL MODERNI lI●I孽■方 -■1-■r.- 悦的体验就不够强烈。 个没有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按要求发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 挥想象,试、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 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组分数: 1,4 3,4 1,2 3/8 I18 5/8 次,几经挫折、失败,终于发现怎样连接才 能折成3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使空间 鞘鸯 墼 翟笪 墅 鸯 簪墼 你能猜出哪两个分数的大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1/4<3/4 1/4>1/8 3,8>1/8 3/4>1/4 1/2>1/4 1/2>I18・・・・・・ 想象力的训练落到实处,为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人人都兴趣盎然地 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且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 及数学情感都得到了和谐发展。进行验证吗?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 学生兴趣盎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体验 ◎ 谢 朝 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 应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 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 的情景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 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景,才能填补学生 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 获得成功。 一、优化材料.让学生在情景中 体验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生 活经验和当前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 离.进而设计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设计的 学习材料如果太难,学生的学习往往不 能成功.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不会 有愉悦的体验:如果过易,思维的强度不 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愉 l' 年第R捆 操作:有的小组用两张大小相同的圆片, 把两张纸平均分成四份.一张涂了其中 的一份.一张涂了其中的三份,通过涂色 部分的大小来验证3/4>1/4:有的小组拿 出两块一样大的蛋糕.把一块平均分成 了2份.一块平均分成了4份来验证1, 2>1/4…… 学生展示汇报各小组的成果.并且 还把验证的结果分类:分母相同的分数: 1/4<3/4 3/8>1/8 1/8<3/8 5/8>1/8…… 分子相同的分数:1/4<1/2 1/4>1/8 1/2> 1/8 3/4>3/8・・・・・・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 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 体验。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 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 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 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 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 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 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 的天性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 体验。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 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 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 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就要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主 动联系生活中与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的 物体,观察、想象、联想,自己动手制作, 反复拆、拼、实验等,在“摆弄”中逐步建 立清晰完整的表象。比如,把一块长方形 硬纸分成15个小正方形,试把它们剪成 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相连,折成3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 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 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 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 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 学习动机。 例如,教学比的意义时,用本班的男 女生实际人数设计题目引出新课。先让 学生汇报本班有男生28人.女生22人. 再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用除法解的问 题:(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2)女生 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3)男生人数是 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4)女生人数是全 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并相继列出算 式:28+22、22+28、28÷(22+28)、22÷(22+ 28)……随后引出了比的意义:两个数相 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利用学生身边熟 悉的数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 效果非常好。 总之,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 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 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 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 的移情,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事物固 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对整个物质世界的 关注。因此,“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 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 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而我们教 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和学习机会 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 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 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将参 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 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让学生去 参与、去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徐舍实验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