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暖通专业考试大纲中的设计手册

来源:哗拓教育
暖通专业考试大纲中的设计手册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2003)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分册(2007)

3. 陆耀庆主编.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孙一坚主编. 简明通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暖通空调.动力》分册

涵盖了民用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动力设计等专业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全国各主要建筑设计院已出版的技术措施,赴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收集了资料,吸取了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 本分册根据已有资料、经验的成熟程度和适用范围,分别提出了“必须”、“应该”和“建议”三种不同要求。凡属“必须”、“不得”等要求的,表示很严格,是非这样做不可的;凡属“应该”、“不应”等要求的,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变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例外时,应得到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准;凡属“建议”、“最好”、“不宜”等要求的,表示应结合工程实际条件灵活掌握,以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

《暖通空调•动力》分册包括:暖通空调、动力两个专业的内容,分为总则、采暖空调基本参数与要求、采暖与供热、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空调蓄能、热泵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保温与保冷和控制与检测等十二部分。

本分册基本涵盖了民用建筑中采暖、通风、空调及动力设计的节能内容。根据国家现行和一些即将颁布的规范、标准,综合和总结了全国各主要建筑设计院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编制。编制中力求全面、简练、准确、实用和技术先进,较详细和全面地规定了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空调、动力专业的节能技术细则。各章内容都经过了函审、集中审查和复审。 目录

1 总 则 1

2 采暖空调基本参数与要求 2 2.1 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参数 2 2.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5 2.3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7 3 采暖与供热 10 3.1 热负荷 10

3.2 室内采暖系统 10

3.3 室外供热、供冷管网 11 4 通风 13

4.1 自然通风 13 4.2 置换通风 14 4.3 排风热回收 16 5 空气调节 19 5.1 一般规定 19

5.2 空气调节水系统 20 5.3 空气调节风系统 23 5.4 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26

5.5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 29 5.6 水环式水源热泵空气调节系统 31 5.7 蒸发冷却空气调节系统 34 6 冷热源 38 6.1 制冷站 38

6.2 锅炉房与热交换站 41 7 空调蓄能 50 7.1 概述 50 7.2 冰蓄冷 50 7.3 水蓄冷 54 7.4 电水蓄热 56 8 热泵系统 60

8.1 空气源热泵系统 60 8.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61 8.3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63 8.4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64

8.5 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 8.6 海水源热泵系统 67 9 太阳能供暖系统 69 9.1 一般规定 69

9.2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设计原则 69 9.3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控制 72

10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76 10.1 一般规定 76

10.2 系统类型和设备配置 76

10.3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要点 79 10.4 能量消耗分析确定 80 11 保温与保冷 84 11.1 一般规定 84

11.2 保温、保冷材料的选择 84 11.3 保温、保冷层厚度的确定 84 11.4 保温、保冷结构和要求 92 12 控制与检测 94 12.1 一般规定 94

12.2 节能的控制策略 94 12.3 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 94

附录A 不同地区公共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96 附录B 自然通风设计中的室内、外环境要求 99

附录C 高大空间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即简化计算法)设计计算附录D 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及公式 102

附录E 自然通风的建筑室内、外构造设计 103 附录F 冰蓄冷空调回收年限计算 104 附录G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估算 105 附录H 温度分层式蓄热装置形式 107

66 100 附录I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区划 108

附录J 太阳能集热器的补偿面积比 110 附录K 常用相变材料特性 120

附录L 常用保温材料主要技术性能 121 节能相关技术介绍 122

1 热回收冷水机组的控制及冷水系统设计 122 2 新型节能除湿转轮CDQTM 127

3 空调冷水系统演变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探讨 130

4 小流量大温差水系统特点及对空调末端设备和冷却塔的影响 136 5 三级压缩离心机在冰蓄冷系统中的应用 142 6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自由冷却”功能介绍 148 7 绿色建筑案例及其空调系统特点简介 151 8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155

9 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及回灌设计 160 10 地埋管管材及水力计算 163 11 置换通风技术及设计计算 169 12 分布式能源系统 178 工程实例 186

1 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实例 186 2 拉萨火车站主站房太阳能供暖工程实例 188 3 置换通风工程应用计算实例 190 4 海水源热泵工程应用实例 194 5 分布式能源工程应用实例 196

6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计算例题 197 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 199

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册此次修订对第一版的内容作了重大更新,编入了大量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1~18章,主要为供暖(包括辐射供暖[冷])、通风(包括置换通风、除尘、防排烟)、锅炉房、热网、热工、能耗计算、防腐绝热、噪声振动控制、小型冷库及气调库等内容;下册19~35章主要为空调设计的有关基本资料、负荷计算、空气处理和设备、各种空调系统及水系统、气流组织、空气洁净、蓄冷(热)、热泵及各种节能设计、系统监测与控制及人工冰场等内容。

全书资料翔实、信息丰富、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技术先进、措施可靠、方法具体、简明实用,设计指导性强。 致谢 序一 序二 前言

修编组的组成

各章(节)主笔、参编和审稿人名单 上册

第一章 基础理论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及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第三章 室外气象参数 第四章 建筑热工与节能 第五章 供暖设计

第六章 辐射供暖和供冷 第七章 热力网与区域供冷 第八章 锅炉房设计

4.简明通风设计手册

简明通风设计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通风、自然通风与降温、空气幕、局部排风、通风管道系统设计、通风机、除尘、气力输送、有害气体净化处理、典型公共建筑通风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排烟、通风除尘系统测试与维护管理等方面,集工业与民用建筑通风设计于一体。

第一章 常用的基本数据 第一节 计量单位 第二节 物理数据 第三节 室外气象参数

第四节 与通风设计有关的标准 一、大气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通风设计有关标准和规定 三、通风除尘标准摘录 四、部分标准摘录

第二章 全面通风 第一节 全面通风设计 一、全面通风方法 二、全面通风设计

三、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第二节 全面通风量计算

一、不稳定状态下全面通风量计算 二、稳定状态下全面通风量计算 三、典型房间的换气次数 四、事故通风

第三节 风量平衡、热平衡计算 一、风量平衡 二、热平衡

第四节 热、湿及有害物发生量计算 一、散热量计算 二、散湿量计算

三、有害气体散发量计算 第五节 热回收装置 一、转轮式换热器 二、板翅式全热换热量 三、热管换热器

四、中间媒体式换热器

五、造纸厂应用热回收装置实例

第三章 自然通风与隔热降温 第一节 自然通风

一、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 二、自然通风的计算 三、避风天窗与风帽

第二节 工业建筑高温热源的隔热措施 一、隔热标准 二、隔热措施 第三节 局部送风

一、风(吊)扇或不喷雾的移动式轴流通风机 二、喷雾风扇

三、系统式局部送风

四、吊车司机室与工人休息室隔热降温

第四章 空气幕 第一节 空气幕形式 一、空气幕送风方式 二、空气幕的加热方式 三、空气幕分类 四、空气幕基本参数 五、空气幕选用原则 第二节 空气幕计算方法 一、侧送式空气幕 二、上送式空气幕 第三节 空气幕设备

一、RMLW-B型热空气幕 二、RMLW-S型热空气幕 三、DRM型电热空气幕

四、GRM型工业石房热空气幕

五、ZPPM型装配式工业厂房热空气幕 六、RFM系列热空气幕 七、FM型空气幕

第五章 局部排风

第一节 局部排风罩的类型 一、局部排风罩的分类

二、局部排风罩的设计原则 第二节 局部排风罩的设计计算 一、密闭罩

二、柜式排风罩(通风柜) ……

第六章 通风管道系统设计 第七章 通风机 第八章 除尘 第九章 气力输送

第十章 有害气体净化处理

第十一章 典型公共建筑的通风设计 第十二章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及排烟 第十三章 通风除尘系统的测试与维护管理 第十四章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