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与石油烃裂解制烯烃对比分析
庞书龙庞芳妮(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青海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化工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烯烃的产
量也逐年递增,从技术角度分析,以往的烯烃,由石油烃裂解形成,但针对近年来石油价格普遍偏高,使用石油作为制作烯烃的原料,成本消耗较大。因此现阶段,以天然气或煤炭合成的甲醇为原料来制成烯烃类产品,不仅会减少大量成本,在经济性和发展前景方面也有着一定优势。本文对甲醇制烯烃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进一步研究了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对甲醇制烯烃技术和石油烃裂解制烯烃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出两种技术所存在的优缺点,旨在为我国化工行业能够得以快速、稳步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甲醇制烯烃;石油烃裂解制烯烃;分离技术烯烃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产业实力的标准,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50%以上的乙烯和丙烃大多为石油烃类蒸汽裂解而形成,而所采用的原料为石脑油,但由于近年来原油的价格持续攀升,致使生产烯烃的成本也逐年提升,为改变此种被动的局面,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反复试验,一种新型的制烯烃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种技术即是甲醇制取烯烃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不仅消耗成本较低,且符合我国的能源格局衍生需要,因此,对于“甲醇制烯烃技术进展及与石油烃裂解制烯烃技术的对比分析”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格尔木816000)
化剂的研究。在投入生产方面,我国在多年前便已设立甲醇制烯烃的工业化装置,并由神华煤化公司开发建设[2]。
2甲醇制烯烃技术与石油烃裂解制烯烃技术的对比
2.1两种分离技术的对比
从分离技术角度分析,石油烃裂解制烯烃主要由压缩系统、制冷系统、净化系统、以及精馏分离系统组成,对于加氢过程可采用前脱乙烷和后脱乙烷、以及前脱丙烷和后脱乙烷等方式进行,且在整体分离过程中,都需要通过甲烷塔进行脱离工序。而甲醇制烯烃的分离技术工艺中,不涉及到硫和芳烃成分的组成,对于炔烃也仅有较少的含量,在通过催化剂进行催生分离时,仅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和氧气等含量略微析出,从两者的分离技术角度分析,甲醇制烯烃的技术要明显简化于石油烃裂解制烯烃的分离技术,并且技术工艺难度也略低。通过长期的试验和对比,能够清晰了解甲醇制烯烃的分离工艺不仅工艺简单、能耗较低,且具有运行周期较长的优势[3]。2.2两种技术的环境影响对比
石油烃裂解制烯烃技术在制取过程中能够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等,通过后期的处理,所生产的物质不仅能够造成二次污染,且对于能源的利用方面也相对较弱。而甲醇制烯烃技术中,虽也释放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但此处的这些气体能够被循环利用,并且在此技术制取过程中,不生成氮氧化物、更没有硫化物,避免了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属于基本符合绿色生态化工要求的技术手段。
1甲醇制烯烃技术以及发展现状
1.1甲醇制烯烃生产工艺技术
对于甲醇制烯烃技术而言,通常所说的均为低碳烯烃,当烯烃中的碳原子不超过4时,此种烯烃则被称为低碳烯烃,其中涉及乙烯、丙烯以及丁烯等。其生产工艺技术为:首先,将煤或天然气等物质,经由转化装置,生成粗制甲醇,再由甲醇进行转化,形成低碳烯烃,此类低碳烯烃以乙烯和丙烯为主。而以天然气作为制取烯烃原料,则涉及到三种制烯烃方法:甲烷氧化偶联法、甲醇制取法、以及费托合成法。其中,甲醇制烯烃法是现今通过煤或天然气进行烯烃制取的成熟工艺,也是最为符合工业化条件的工艺[1]。
1.2我国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能源的使用也逐年增多,从能源分布与蕴含总量来分析,我国是一个煤炭能源远远超过石油能源的国家,这使得对于化工行业而言,若大多采用石油为原料,不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方针,更会对其他原料的使用产生制约,从而不利于长远发展的规划。自1980年开始,我国便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起研发甲醇制烯烃技术,不仅发明出多种采用三乙胺、二乙胺、或是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对硅铝磷酸盐分子筛进行制备的方法,还研制出与国际同种催化剂相比价格更为低廉的新型DO123催化剂,同时,其他的科研院校和机构,也在进行相关催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对甲醇制烯烃技术方面取得了
较大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甲醇制烯烃技术逐步研发并完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考量烯烃制取技术的不仅仅是原料的价格,更主要的还是分子筛催化剂以及合适的制取工艺问题,若要对甲醇制烯烃技术进一步提升,并使之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则不仅需要进一步改善分子筛的催化能力,还需要对制取工艺做出相应调整,并逐步提升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提升甲醇制烯烃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性,也会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常艳,张慧娟,胡瑞生.甲醇制烯烃技术进展及与石油烃裂解制烯烃对比[J].煤化工,2011,06(08)06:41-44.
[2]李琼玖,申同贺,王树中,李润庠,廖宗富,周述志,赵月兴.煤基甲醇制烯烃替代石油路线的工艺技术剖析[J].河南化工,2007,04(14)11:5-8.
[3]杜彬.石脑油裂解制烯烃与甲醇制烯烃对比分析[J].山西化工,2013,05(07)06:28-29+66.
196
2016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