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入学新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来源:哗拓教育
 入学新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养成教育是指儿童在最初接受教育时的各种最基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只有抓好这一环节,小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钢琴教师在收学生时,问第一位孩子:“你原来学过什么?”“我什么都不会。”“好!你的学费是500元。”第二位学生说:“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钢琴。”“好!你的学费是1000元。”家长不明白,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已经有一年的基础了,却要付双倍的学费?”那位老师很肯定地说:“是的。因为我要花双倍的时间来纠正他在那一年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动作。”有此可见,刚入学的新生最容易犯错误,也最容易教育和培养;新生犹如一张白纸,任由老师用五彩的画笔描绘,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

俗话说:“树不修不正,苗不追不长。”作为教师,我们应怎样对新生进行养成教育呢?根据新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可塑性强的特点,我在工作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常规教育

新生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大多数儿童入学前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学校对儿童有一种神奇的召唤力和吸引力。孩子入学态度是积极的,但是,他们在满怀欣喜和豪情地迈进学校的大门时,他们没有想过,小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着许多不适应。这时,作为老师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学校生活,适应新的环境。然后手把手教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边示范,边讲解,直观形象地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许多教师要求学生要熟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却没有注意到,在实践中学生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回到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将学生的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或长辈要主动行礼问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孝敬父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不打架骂人„„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却能将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 三: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小学生好胜性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首先得要求我们教师以自己的良好师德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如每天走进教室,首先向同学们问好,遇到学生家长送孩子到校,总是客气地打招呼;上课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个错误,让学生发现,然后诚恳地对学生说:“老师也有错的地方,你们提出来,我一定改正。”教育学生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诚实、不说谎话等,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在班级中评选表现好的学生为示范,鼓励全体学生向他(她)学习,努力争当示范学生。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憋着劲争当示范,使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日形成。 四:“儿歌”助行

说起儿歌,是新生喜欢的活动。利用儿歌来强化新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的一条捷径。例如,为上学生记住听到上课铃响了,马上坐好,等待上课的要求,养成习惯,可以说这样的儿歌:“一二三,手背后,做端正,得第一。”为上学生养成做操习惯,可以说儿歌:“做眼操,要认真,集合时,快静齐,广播操,认真做,身体棒,大家乐 。”为让学生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习惯,可说儿歌:“放学回到家,先把作业查,样样都复习,项项都别差。”为让学生养成准备第二天学习用品的习惯,可说儿歌:“上床睡觉前,有件事必干,明天上啥课,用品备齐全。”说记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常规要求,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但要注意儿歌应好懂,易记,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五:学科渗透

教师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要既教书又育人。教学的学科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许多学科都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内容,我们可以联系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中,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恰当的运用典型课例,采用讲故事,听录音,看图片,表演,看录象等生动有趣的形式,使

第 1 页 共 2 页

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

总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方法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只要能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吻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那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重视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会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定会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集体。

第 2 页 共 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