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学习《大学生与法》已经有将近一个学期了。虽然这门
课的课时不多,但是我却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对法律只是很表面,很感性的认识,总是以为只有做犯法乱纪的事才是真正的接触法律,只要我们做一个乖乖的公民,这些无关紧要的法律知识也不会过分密切地与我们打交道。但是学了《大学生与法》之后,我明白了其实我的学业、生活、消费方面等等都是与法律息息相关的。现在的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更懂得了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面来谈谈我对这门课的一些个人体会吧,就对老师的上课、课程的实用意义、我个人的收获、和对课程的建议这四方面来说说吧。 首先来说说对老师上课的体会吧:
主讲黎斌老师渊博的学识加上风趣幽默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听黎老师讲课,感觉不像是在上课,而是在与我们聊天、讲故事。黎老师并不是单纯地给我们传授法律理论知识,他平时上课说的也不是书本上现成的内容,而是把法律理论贯穿到各种鲜活生动的案例中去,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但说得再远始终贯穿着书本的主题。凭着风趣幽默的个性,他把枯燥无味的法律知识讲得有声有色,他的每一节课内容都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实用。
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生动,还开设与课程相应的网站使我们学习法律的时间更灵活、内容更广泛。
老师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点评、讨论方法开展教学。案例均取材于现实,定位于大学生主体,案例内容涉及教育法、政治法、民商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诉讼程序法、刑法和教育行政规章等,案例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引导我们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特定的法律关系,合理解释社会转型期行为的前位性与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产生的矛盾,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目标。
其次呢,说说对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用意义的看法吧;
该课程真不愧是连续12个学期湛江师范学院最大的公选课,上课内容真的是丰富多彩。
黎老师《大学生与法》公选课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详尽介绍调整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常用法律法规,基本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学习生活、婚恋家庭生活、参政议政活动、民商事活动以及就业求职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包括犯罪与刑罚制度、权利救济制度和社会法律服务制度。以引领我们为依法做人处事为主题,以大学生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主线,详尽介绍调整大学行为规范的常用法律法规。
这门课程采用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实的教学方法,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的,通过案例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知道了自己要学会区分善和恶,懂得了不要做对社会有害的人。其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例如,当我们去结婚登记时要交18元,游行示威要向公安局申请,学生证两个星期不注册相当于退学两周,一位优秀教师会经历的五个阶段,怎样去选择恋爱的对象等。这些的确是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实用的知识。 然后呢,谈谈我个人的收获吧;
每次课上,我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消费者权益法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消
1
费者广义上和狭义上的含义,哪些是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消费者又有哪些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婚姻法的学习,我知道了结婚原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也开始对爱情这个问题有了更全面的思考;计划生育法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是如何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各个地区为什么又会在不与大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地区实情的具体法规。还有前面学习的知识产权法、毕业求职法、以及遗产继承法等等。我觉得,自己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识,而且提升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自己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有勇气和胆量去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地发现老师原来是一个很博学的人。每一个问题,老师都能讲出一大堆东西来,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也不缺乏趣味。讲的过程中,老师是有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丝毫的遮掩,用词恰到好处。细细去体会,还会发现其中的幽默和哲理。老师经常是一节课不停顿一下,甚至也不歇一口气,一直要把所有的地方都讲到位。那真是一种境界,一种忘我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还需要他特有的人格魅力! 最后呢,说说我对课程的建议吧; 第一,我觉得老师上课的课件要更新,虽然我们学的都是差不多一样的法律知识,但是我觉得换一下课件背景或音乐也是有必要的。第二,我建议老师是不是应该在我们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多下功夫,是不是可以在这些话题上加多课时,或者在这个话题的课件多一些生动和有趣的图片和事例啊,这样的话可以提高我们上课的兴趣和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另外,提到恋爱与婚姻这个话题时,老师还可以结合你自己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来谈谈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毕竟老师是过来人。用身边的事例来说明或者这样我们可以理解得深,懂得更多。 另外,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就是老师可以先布置一个案例有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在各个方面上去准备,在下堂课让学生对各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老师在最后给出结论并分析、讲解案例。这样使课堂生动活泼,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如果老师讲那些精彩案例的时候,再多用到一些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术语,这门课程也许将会更加精彩!这也是我觉得美中不足的一点吧!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点感受与体会,希望多多指教!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大学生与法》课程就要结束了,有点难舍,难忘黎斌老师的谈笑风生,难忘同室学习的浓热气氛,在这里,我想对黎斌老师和《大学生与法》说声感谢,是他们让我更加深刻理解到法律的内涵,理解到法律的神圣。谢谢!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