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上,手工业的发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
手工业部门 青铜铸造 发展情况 ①商周时期手工业的主要部门。所以,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中,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商朝青铜器铸造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②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工艺有更新的创造。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这时出现的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纺织业 ①西周的丝织品除平织物以外,还掌握了斜纹提花技术 ②战国时期的纺织业取得新进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③三国时期纺织业以丝织业为主。曹魏时期在纺织1
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蜀汉所产的蜀锦,行销吴、魏 ④隋唐时期纺织业分工细密,品种繁多,有些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生产工具进一步发展,如明代浙江嘉兴开始使用新式纱绸机,纺织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如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明朝中期以后,江南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手工工场,清朝丝织业兴盛起来,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 陶瓷业 ①商周的陶瓷业也有发展。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隋唐时期陶瓷业中的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也在唐代出现;唐代青瓷主要产在南方,以越窑的秘色瓷最名贵;白瓷主要产在北方,以邢窑最盛 冶铁业 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出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2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而著称;百炼钢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又发明了灌钢法 ③隋唐时期,冶铸业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④明朝中后期,冶铁业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广东佛山冶铁业,一日可出铁六七千斤 漆器制造 ①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周朝的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 ②战国时期漆工艺有了新的成就,已经出现了夹纻技术 玉器加工 煮盐业 酿酒业 造纸业 春秋战国时期煮盐业有了较大发展,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河四川的井盐都已经开发 商周时期,酿酒业就已经很发达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能用曲造酒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产量质量提高,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造隋唐时期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此外,3
商代的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 船业 造船业还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的雏形 印刷业
明清时期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并出现了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 2、手工业技术专著
①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主要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二、②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此外,它还收入了一些外国传来的技术,如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这表明海外技术不断传入,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变化 1、特点:
(1)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
业的制约;
(2)官营手工业、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三者相结
合,但官营手工业处于支配地位;
4
(3)唐宋至明清时期,城市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规模扩大,
技术更先进,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4)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手工业的发展具有落
后性
2、变化:明朝中后期,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
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说明了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3、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