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5期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3O ND5 2009年5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ay.2009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杨唐盛 ,王志民 ,易俐华2 (1.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吉安343009;2.吉安三中,江西吉安343000) 摘要: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 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 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 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 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对策 中圈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l718(20o9)05—0129—04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 过程和受教过程,二者合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 作,曾对大学生品德教育现状进行过一项调查,学 体。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决 生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的满 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学生为客体,在教师的引导 意率仅为36.65%,有44.75%的学生将这门课排序在 下学习,受教育者的影响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第一位置。可见,高校道德教 在受教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把握着接受教育内容的 育的成效并不为广大受教育者所肯定。因此,借鉴 主动权,使教育者根据其反映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 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主 而教育者则成为客体,受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 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 响的程度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 展和弘扬,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同时也 为独立主体并互为客体,以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 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实现人与自 联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然、社会和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无疑都具有极其 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充分引导学生的 重要的意义。 主体性发挥。学生只有主动地、自觉地接受了经由教 一师传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才可以将思想政治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 生主体性的含义及重要性 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并通过消化和吸收, 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表现。 (一)大学生主体性的含义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 主体是有意识地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以满足 指的就是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 其需要的现实的社会的人,是“具备了一定的实践 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技能、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并实际地从事认识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 实践活动的人。”[11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或属性,“是 重要性 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目 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征。”从完整 的是要把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自觉学习提 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两方面:施教 高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发挥主 收稿日期:2009—02-26 基金项目:江西省十一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失的新特点与对策研究 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07kz214。 作者简介:杨唐盛(1970-),男,江西泰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O卷第5期 观能动性,积极汲取教育内容,并创造性地加以内 化,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同时能动地反作用于教 应付了事的差使,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育者,影响教育者,做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自身的 全面发展。” 2.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发展,处于这样一个社会 转轨时期,大学生面l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 1.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主体 性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尺度,体现着人全面发展的 程度和水平。在教育教学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只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完成将思想 政治教育内容“外——内——外”的一个过程;只有 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道德教育 为重点,这是确定无疑的。但客观情况在变化,其思 路也应作相应更新和调整。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教 育工作面临着世界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 击,面对一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年轻人,不能简 单地局限于运用以往老一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形式;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如开展学生 社团工作、学生干部、担当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工 作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找到自己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 分发挥。同时,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 会调动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一种双向良性沟 通循环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 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 失的表现 1.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思想政 治理论课能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能否真正切实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 能否把教育内容主动吸收并内化。从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的实际过程和结果来看,目前学生的学 习热情偏低,存在着消极应付的现象。眼下我国高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以传统的“三基”(基本理 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观”(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教育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表现 得非常被动,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思维惰性,仅 仅是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老师讲什么内容并 不重要,考试能够通过就可以了。因此上思想政治 理论课,成为一种为完成学校规定以期顺利毕业而 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 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 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化、心理 素质欠佳等问题。例如目前一些大学生把“等价交 换”等调整市场经济运作的法则用来指导自己的人 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在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 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对待学校党团组织开展的日 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待作为必修课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奖励 作为交换,看不到所谓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部分 学生就抱以费时、费力、不划算的心态予以拒绝,或 者消极对待敷衍了事。甚至在对待入党这样严肃的 原则性问题上都摇摆不定,人党动机也表现出功利 化。 3.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教育 者要对大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不仅仅要重 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之类的客观因素,还要 更多的关注大学生内心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 这一重要主观因素。因为只有有效的将外在教育要 求内化为个人意识,大学生才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 施加的影响外化为言行举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目的才算真正地达到。但是,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 教育存在片面误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枯燥 理论的强硬灌输和反复说教,讲的一套套都是 “假”、“大”、“空”,跟自己不相关,没有多少现实意 义,学或不学、听或不听都无所谓。因此,在接受的 态度上表现得相当消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 的原因 1.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学习思想政治理 论课需求被动化的表象之下所反映出来的,是学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迷失和主体意 识的缺乏。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不够,提升学生 的主体地位、建构学生的主体素质和主体人格的教 育尚未充分实施。 2.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 到充分发挥。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动机功 利化的表象之下所反映出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5期 杨唐盛,王志民,易俐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镱 131 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就课程设置而 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时效性不强、教 会实际,运用生活中真实鲜活的事例予以引导;通 过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采用 材体系不尽合理,不仅让教师大为头疼,学生也感 觉虚空,整个授课过程味如嚼蜡、意味索然。 新颖活泼、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去充 分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三)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创新工作 思路是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陈旧的工作思路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升级和活力的根源。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缺乏创新意识所带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动力,是开拓工作新局 面的基本方法。面对工作思路创新意识缺乏的现 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努力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给 来的影响,就是在广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挥之不 去的呆板印象。古董呆板的事物对他们而言缺乏吸 引力,其接受态度消极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学校园 里人尽皆知的“马列老太”就是古板陈旧的典型象 征,反映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看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 大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作为切人点去思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 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又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提 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者必须把握 好主导作用发挥的尺度:过度发挥可能会抑制学生 的主体性,发挥不充分则不能引导学生主体性朝着 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者既要注意发挥 主导作用,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首先, 教育者应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真正把尊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在工作中遵循“尊重人、理解 人、关心人”的原则,以科学、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 学生。其次,教育者应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 手段,强化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有效激发教育对象 的主体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紧密结合。 (二)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努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首先应该大力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的基本前提。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 质,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稳定的基本保 障;教师主导作用的合理适度发挥,从而让学生主 体性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在 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认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 础之上,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 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以往“一刀切”、“齐步走” 的弊端;丰富教学内容,在少而精的前提下,关注社 人呆板陈旧的印象,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去拓展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全局 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 路,以实现“四个拓展”为重点:(1)由单向性向多样 性拓展;(2)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3)由居 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4)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侧 面拓展。本着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坚持教育与自 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 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懈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 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变革让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地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找到 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其次,要特别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完善校园文化 活动设施,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人文 环境和自然环境、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 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有机 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活动之中。 再次,要开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主 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的 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 断扩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同时加强 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在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四)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 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 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上的与时俱进。要及 时调适其内容,将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补充进 来,使其内容具有时代感,增强其感召力。创新教学 方法,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具体 说来,可以采用:(1)激励指导与主体参与相结合; 132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O卷第5期 (2)理论讲授和讨论辩论相结合;(3)课堂教学和课 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外实践相结合;(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第四,注重发挥评价工作的综合功能。通过评 (五)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 价道德实践,教育者得以将原先设想的教育目标、 分发挥 内容及方法等与德育选评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 第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现在思想政治 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其作以调整,求得目标的最 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或是写论文,或是考 终实现,形成实践、评估、研究、反馈、再实践的良好 试,但不管是那种形式都应当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 循环态势。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之一,通过所 是在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 反馈的信息亦可找到提升的根据,并从内心深处为 地表现为动态特征。因此评价标准需要设计者随情 自己所作所为的道德实践训练与成果得到了认可, 境变化而变化。同样,主体性道德实践教育的经验 而充满幸福感并激发出再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是不断生成,不断变化着的,如果评价的标准固 借助于德育评价,鼓动受教育者开展自我评价,实 定不变,就会丢失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会产生 际上也是自我再教育过程的有效实施。 错误的信息,误解评估的对象,丧失评价应有的功 能。 参考文献: 第二,强调评价的多元主体取向。主体性的道 【1】董耀鹏.人的主体性初探【l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 德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是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主体 【2]郭湛.人的主体性的进展【J].中国社会科学,1987(2). 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他们中的每一个主体对实践 [3】杨长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J】. 活动都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评价过程应该是他们 贵州社会学,2oo5(4). 平等对话的过程,评价的标准是与他们达成的互识 [4]徐光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阴.重庆交通学院学 报(社科版),2o06(12). 与共识。 [5】潘洪建,徐继存.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之透视【J】.1 ̄lJll师 第三,强调全景评价。多元主体性道德实践教 范大学学报社科,1997(4). 育的全景评价即注重整体评价,全景评价要求对教 【6】潘柳燕.主体性道德教育: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J].广西大学 育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透析。例如既要从认知方 学报,2004(6). 面去评价也要从情感、行为方面去评价;既要对活 【7】徐涛,齐亚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动组织条件、道德内容评价,也要对师生评价;既要 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2,10(1). 评价教育目标、教育途径、教育组织,也要评价教育 [8】董敏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思考叨.辽宁教育研 实施;既要着眼于多元主体之间的共识,也要注重 究,2oo5(11). 多元主体之间的互识。总之,开展评价时,要避免一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Main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Tangsheng ,WANG Zhiming1.YI Uhua2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 an 343009,China;2.No.3 Middle School,Ji an 343000,China) Abstract:The lack of college student subjectivity is the key factor that restricts the validiyt of Co1. 1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IPE).,I1le exe ̄ion of college student subjectivity is an important act that advances the effect of CIPE.According to this essential point。this essay disflsses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 subje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CIPE,analyses the exhibitions and strategies of the lack of college student subje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CIPE,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hat faeilitate stimulating tIle subje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subjectiviyt;countermeasures (责任校对:曾琼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