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究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哗拓教育
・562・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6月第28卷第6期J Med Postgra,Vo1.28,No.6,June,2015 结果。虽然不想妄论不同导师的培养方法,不过确有较多导师忙于各种应酬,而疏于培养,研究生很难得到 实质性的指导。研究生初入学的时候还躇踌满志地想好好学习知识,慢慢地被现实磨砺,最终草草毕业。另 一个因素在于研究生自身,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北京大学的导师将导师与研究生比喻为一条船上 的两只桨。每名研究生来到导师名下,其实就是和导师一道上了船,方向如何,速度如何,全然是2个人的事 情。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导师要教会研究生如何计划使用好动力,只有导师和研究生的节奏协调一致,才能 够向着好的成绩进军。导师努力而研究生不努力无用,研究生努力而导师不努力也没有好成绩。因此,必须 选择适合发展的导师,通过双向选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2.2做好科研是必要内容 2.2.1 做科研是基本能力的需要 研究生为何要做科研?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做研究的学生,但不是每名 研究生都能理解为何要做科研。有的研究生做了很好的基础研究,但是毕业后还是做了一名普通的牙科医 师,那么基础研究对做牙医有何作用?能否提高医疗水平?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不能排除 有些研究生水平还不如一个优秀的本科生,但是作为大样本量的统计来说,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还是要 超过本科生的,尤其是在逻辑思维,以及看待问题的严谨性方面,更是远胜未经过科研训练的本科生。所以, 研究生学习首先是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训练,获得的最大收益是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思维,也是导师教授的最大法宝;而忽略这些的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也相对受限。研究生阶段的关键 是系统思维的培养,即使工作中并未做科研,甚至未做本学科的工作,就如其他行业,当上级领导交代撰写一 份科学严谨,翔实可信的调研报告时,需要查文献、获取数据及统计分析,这些过程都与撰写论文是同样 道理。 2.2.2 做科研是评价体系的要求 目前大学里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包括了职称评审,依然是科研业绩的 考量。这种评价体系无疑有很多弊端,但就如中国的高考制度,虽然并非最佳,然而却是现有国情下最能保 证公平和无可替代的。近年我去美国做了1年的访问学者,发现美国大学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主要也是科研 业绩的考察。在未来(短期内)这种科研为先的评价体系发生改变可能性很小的前提下,我们不能改变规 则,那就尽可能地适应规则,在规则的范围内获取更大的发展。 2.2.3 合理分配临床学习与科研的时间 虽然国家划分了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上却没 有非常清晰明确的区分,对于不同的导师,培养的方法可能会有很大不同。有些导师临床工作繁重,希望让 研究生留在临床上工作和学习,而对于重视科研的导师来说,则会偏重于让研究生尽可能地留在实验室做实 验,写文章。我认为研究生还是应该以科研为主,进入临床学习半年时间,其他时间则尽量保证科研工作。 因为,临床能力将来还有机会通过进修或是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得到提高,而这3年的科研训练对于很多研 究生而言,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非常值得珍惜。 2.3 分阶段制定目标研究生初入学,就要和导师沟通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并将其细化,制定阶段性目标 和学习计划,确立达到阶段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分清轻重缓急,做好时间管理。计划执行过程中,当出 现未预见情况或发现原方向有误,要及时加以修正。3年时间很短,高效者才能成为赢家。 3“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的素质培养 3.1 要有上进心研究生首先要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要有成为优秀研究生的欲望。经历了痛苦的考研 之后,有些研究生出现了放松的情绪。如成功申请一个课题,需要研究生去做实验和发表文章,以便结题和 申请下一项课题,但是研究生做实验不上心,究其原因,或者是认为在给“老板”打工,或只是单纯地懒惰、不 爱学习。人生就像行驶的公交车,对于我来说,研究生只是同行了3站的乘客,上车前不认识,下车后各忙各 的,甚至很少再联系,但是能够同车相伴3年更多的是一种缘分。作为导师,我会规定每2周当面汇报一次 研究进展,并尝试着告诉研究生,科学研究是学习期间的本职工作,也是未来闯荡社会的重要砝码。所谓攻 心为上,只有真正明白科研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觉悟,变被动为主动。否 则,就是每天约束着去做实验,也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一位求学者说过:“要想向我 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当抱定了迈向优秀的决心和信念 时,自身会产生一种激励力量,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而且,当把自己的热情和潜能激发出来的时候,就 会发现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从此你的生活中也会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疲惫,多一点愉快、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年6月第28卷第6期J Med Postgra。Vo1.28,No.6,June。2015 ・563・ 少一点无奈。 3.2要有自信心 虽然同年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也许学业水平和能力会有些差异,但所有 的成绩,都已经成为过去,要坚信所有的同学都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门且同级研究生切忌各种攀比, 要合作共赢。另一方面,要敢于跟导师沟通,在学术交流会上发表独特见解,让导师了解你的能力、知识面和素 质。按时向导师汇报上一阶段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远比被动见导师,汇报不按时的效果要好。 3.3 要有领悟心 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Ghelp”,并且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习“selGhelp”,以及“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一 根针,学会如何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中学和大学都是灌输式的学知识,而研究生是要学会独立做科学研 究,而这项研究从未做过,且不知道结果(新的课题,是导师都不知道结果的)。不能像本科生一样要别人教 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在寻找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不要重复作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哪怕是国外最新的文献 报道的内容,否则就变成了本科生的实验课了。此外,很多新的实验技术,实验手段,可能导师也不完全了 解,这就更需要研究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认真仔细地对待试验结果,敢于发现、提出、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大量阅读文献,对自己的课题多一些掌控力,等研究到一定深度,就会成为这个领域 的专家。另一方面,加强情商的培养,研究生阶段就是体会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将其论文课题完整做好。各种 资源就包括与多人交往,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刚开始进入课题的时候,不能太高傲,要虚心向 别人请教,多向别人学习,要牢记和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另外师兄师姐们的传、帮、带可以让你脱离茫 然与无助,是除导师之外最好的助推器。在进入课题组之后要与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要做到真诚,能 够乐于助人,并能容忍别人的缺点。试想,一个情商高的研究生,不仅师兄、师姐愿意指导,师弟师妹愿意帮 助,实验室的导师都会给予很多便利和照顾,反之,将会寸步难行,事倍功半。 3.4要有写作能力 硕士生和博士生最终目的是要完成论文,论文是个人所有功底的总集合。对于学术论 文的数量和质量,的确是可以真实反映研究生的学术水准。在完成课题之后,要积极撰稿,学术论文写作的 能力是研究生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和培养内容,也为将来工作后,申报各级课题打下基础。毕竟能读博士的 硕士比例较少,希望研究生能珍惜这3年的科研训练机会,如果到毕业一事无成,损失的不仅是课题的经费 和进展以及导师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这3年里逝去的最适合学习的青春。除了发表文章之外,更重要的是研 究生能力的培养,同年级的研究生经过几年学习后会有很大差别,原因就是表面上3年的学习都相同,但每 个人做的事情是不同的。有的研究生一入学就由导师安排了课题,并在实验员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全部实 验工作。自己不仅不需要动脑筋,而且实验操作也很少,当时会感觉自己很轻松,运气好,也刊发了很多文 章。等到毕业离校,离开了导师和实验员,即使是实验室条件比上学时好,结果却很少有新的成果发表。原 因就在于读研究生的时候,自己动脑不多,未能注重思维的训练,缺少独立找题和定题的过程,也缺少独立探 索的经历。科研的3个层面,找到一个创新性好的科研课题是最高层次,确定出完善的实验设计和合理的实 验参数是其次,而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却属于最低层面,只会做实验的研究生和实验员无区别。所以,研究 生不仅要争取出结果,更要培养善于思考和探索、勇于承受挫折的精神,学会各种实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毕 业后能顺利发展,甚至在未来超过导师的成就。 4结 语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 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做好筹划,让你的研究生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辉煌绚丽。 (收稿日期:2015 ̄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