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2、初步了解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3、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培养爱国情感,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嘴脸。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自读感知:
1、了解历史事实和写作背景: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功陷南京。在以后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
“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历史不容抹杀。但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以来一直企图抹杀这段铁一般的事实,他们声称:经“研究”发现日军在“南京事件”中并没有对当地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中国方面应该就 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提出证据;并说如果真有那种“破天荒”的事情,当时的外国随军记者为何没有报道?
难道真是这样吗?
2、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
蹂躏 ( ) 褴褛 ( ) 鼓噪 ( ) 蛊惑 ( ) 举世闻名 步履蹒跚( ) 毛骨悚然( ) 令人发指 凶神恶煞( )
惨绝人寰 ( ) 罄竹难书( )
抄写 3、课文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细读课文,概括一下课文着重记叙了哪几起大屠杀惨案。
二、研读揣摩:
1、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和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在文中标画出来,然后说说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上,引用这些资料起了怎样的作用?
2、本文在记叙中穿插了精当的议论和抒情,把他们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三、诊断评价:
阅读“半个世纪过去了„„怎么走。” 1、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2、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永远”一词的表达作用。
3、文中说“我又感到欣慰”,“我又感到自豪”,用自己 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欣慰”、“自豪”?
4、课文最后说“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那么,今后我们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5、“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语,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作者把南京大屠杀和四大发明并列,其用意是什么?
四、拓展迁移: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不顾亚洲邻国的强烈反对而再度参拜靖国神社,中国驻日使馆新闻发言人黄星原告诉记者,王毅大使针对此事指出,小泉必须承担破坏中日关系的历史责任。
王毅大使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小泉首相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再次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今天是“神舟”六号飞船胜利返回之日,世界各国与中国人民正在 共同庆贺。小泉此举也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王毅大使强调,小泉必须承担破坏中日关系的历史责任。
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请同学们探究一下日本右翼势力企图篡改历史真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五、课后反思:
史实性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