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文件
院教字„2011‟30号
关于实践性毕业论文写作的若干意见
根据《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改革的实施方案》(院教字„2011‟35号文件)的要求,我院在美术系2010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方式改革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2011届毕业生中全面推广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本次毕业论文改革的方向是围绕着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拓宽毕业论文写作的思路。各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在学术性论文之外,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性论文写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毕业论文改革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无成规可循。因此,不难理解本次毕业论文改革在取得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实践性论文的写作内容和形式要求上还有一些问题亟需明确和规范。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今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实践性论文的性质与特色
实践性论文是相对于学术性论文而言的概念,是学生运用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理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相近领域)实际操作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描述、说明、评论性文字。实际操作的成果可能具有艺
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也可能是向这一方向努力的过程性成果,不以正式发表或实际应用为必要条件。
实践性论文应当有与学术性论文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标准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由各系分别制定。
二、实践性论文的几种主要写作形式
今年我院毕业论文改革中,各系根据不同情况,出现的实践性论文主要类型有:毕业设计及其说明性文字;文艺创作(美术、文学作品)、艺术设计、艺术实践(个人音乐会)及其创意说明和评论;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报告;产品营销和其他活动的策划方案;深度新闻报道及其说明性文字;中译外翻译文本;经济实体和传媒实体的个案分析(结合毕业实习,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所做的实际案例分析)。深化毕业论文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以规范上述实践性论文类型的写作、提高实效为主,同时鼓励继续拓展实践性论文的写作范围。
三、实践性论文写作的几点要求
1、社会调查、个案分析、深度新闻报道等需要实地考察的实践性论文,为保证原创性,让学生真正深入实际,动脑、动口、动手,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其形式有音频、视频、图像、文字材料等。无法提供支撑材料者不能被认定为实践性论文,其中符合学术论文要求的,可以按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评定成绩。
2、社会调查、个案分析、深度新闻报道要求正文5000字以上,并需另附1000字以上的“调查后记和描”或“采访后记”,对写作背景、调查(采访)过程及写作过程做出记录述。
3、艺术设计和文学、美术创作要求写出2000字以上的“创作谈”,其主要内容是创作背景、艺术构思和作品的自我评论。“创作谈”应作为实践性论文的正文,艺术设计和文学、美术作品作为论文的附件收录,其中艺术设计和美术作品一般应是A4大小的彩色复印件。
4、中译外文本要求中文原文字数在5000字以上,并写出2000字以上的“翻译谈”,记述文本选择的背景、关键字句的翻译心得,以及翻译文本的自我评价。“翻译谈”应作为实践性论文的正文,翻译文本及中文原文应作为论文的附件收录。
5、理工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应写出记录、描述性文字4000字以上。 主要应包括: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方案拟定的说明;设计原理分析(或程序分析);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及总结思考。
6、音乐会等艺术实践活动应写出2000字以上的“艺术实践谈”, 包括艺术实践活动的背景、准备过程、实践过程、个人体会和自我评价。“艺术实践谈”应作为实践性论文的正文,艺术实践的图像资料作为附件,音频、视频记录作为支撑材料。
四、关于实践性论文的合作问题
对于一些份量较重或需要投入工作量较大的选题,应当鼓励多人合作,合作有利于提高实践性论文的水平。多人合作人数的上限由各系根据具体情况限定。
多人合作的实践性论文应分别完成对成果的描述、说明和评论性文字。(字数要求同第三条各款)并对合作的具体情况和本人在其中承担的部分作出说明,上述说明在所有合作者的实践性论文中应当保
持一致。
五、实践性论文的格式规范
学院将实践性论文纳入学术性论文的格式规范,目的是需要面对社会的审视;也需要面对将要进行的教学评估。同时,作为本科毕业生也应当了解基本的学术规范。因此,原则上还应当采用学院统一的学术性论文的格式规范。
个别类型的实践性论文不宜采用学术性论文格式规范的,应由相关各系书面向教务处提出具体的替代方案,待正式批准并在学院网页上公布后方可实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