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 育才实验学校“三自”学习模式九(上)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编制人 徐刚 日期2013-11-21 学科组长审核: 学科主任审核:___________
课题:《范进中举》 设计者:九年级语文组
【自研课导学】晨读课(40分钟)
目 标: 全体同学认真默读《范进中举》,务必读准字音,注意标出段落和主要人物。 (10分钟)
检 效:1.课代表组织各大组进行字词梳理。 2.尝试去理清故事情节。 (15分钟) 自读自悟15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自主探究:1.探究本文主要人物形象和精彩故事片段。 (15分钟)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有关知识。2.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旨。3.体会对比手法在小说中作用。4.领悟范进形象与运命变化的现实意义。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导 学 流 程 自研自探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合作探究环节 互动程序 内 容、形 式 、时 间 展示提升质疑环节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总结归纳环节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语 言 拓 展 延 伸 A.对子对学: 1.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 2、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2分钟) B、组内群学: 预时:12分钟 学习组长组织组员解决内容: 研读课文,揣摩语言疑难。 重点交流: 学法: 自学指导1.在范进中举前后的第二板块内闹剧中也出现许多人物,容。 这些人对范进中举前后 态度有何变化?请你一(预时3分钟) 一分析变化中的众生相。 C、展示准备: ①抽签:教师2.范进中举,喜极而给出抽签顺疯,是喜剧,还是悲剧?序,明确各组你觉得哪处最好笑?你的展示任务。 能说出本文笑的背后隐②交流:组长含着什么吗? 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展 示成果,做好(思考越多成果越丰富!) 板书设计、人预时:16分钟 员分工、开场内容: 白、过渡语和联系历史,品味主题 结束语的准备 ③预演:围绕1.基于以上分析,你认展示任务,参为是什么使范进受人奚照展示方案,落,又是什么使范进平步进行组内展示青云?这一切都告诉你预演并做好展示的板书设一个什么问题? 计。 预时:10分钟 内容: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法: 1.反复默读感知,找出小说中有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得较详细? 2.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划出小说结构图 (预时4分钟) 展示单元一: 默读梳理思路 建议: 1.在书上找出现的人物,再筛选哪些人物作者进行了详细描写。 2.小说故事情节按照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来划分结构图,思路要清晰,结构要有层次感。 展示单元二: 研读品析人物 建议: 1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在文找出主要人物,找出他们前后说的话,好好揣摩他们各自说话的语气。人物前后变化对比可以用表格形式呈现。 2.首先要找出最好笑部分,再拟个小标题形式,如“范进发疯”、“乡绅来访”等等抓住人物说话语气、动作和心理活动来体味笑的背后问题。 展示单元三: 跳读感悟主题 建议: 1.结合范进所处的时代,范进命运变化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角度去思考。 (预时35分钟) 1.找出主要人物,理清《范进中举》的结构: 2.变化中品人物形象: 3.最好笑部分以及笑后思考: 4.小说主题:
等级评定: ☆
反 馈 《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小结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5分钟)
1
【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 达成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释下列加点字: 带挈( ) 醺( ) 星宿( ) 斋公( ) 绾 ( ) 桑梓( ) 锭子( ) ........腆着( ) 啐( ) 拙病( ) 兀自( ) 侥幸( ) 轩敞( ) ......不省人事( ) 讳( ) 攥( ) ...2.据课文内容和括号内提示,填写成语。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___________(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
2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___________(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就想天鹅屁吃! ○
3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__________(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
3.“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它的后一部分是“想得美”,你能写出下列歇后语的后一部分吗?
1癞蛤蟆的脊梁————( ) ○3癞蛤蟆跳井—————( ) ○
2癞蛤蟆爬香炉————( ) ○4癞蛤蟆坐飞机————( ) ○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的圣贤说过:“吾一日三省吾身。”现在的中学生也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加强自身修养。 ....B.《红楼梦》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技法娴熟,体现了作者力透纸背的功力。 ....C.老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心领神会。我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中考复习。 ....D.所谓成就,无非是尽力而为。因此,我们既不必羡慕或嫉妒别人,也不要把一时的虚荣当成了成就。 ....二.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提炼出两个不同的观点(每个观点不得超过20个字)。
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存在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雷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成长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被飞来的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它竟然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子面前。
1 ○2 ○
【课后反思】
疑惑:
收获: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