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中考必须熟记的重要物理概念规律原理

物理中考必须熟记的重要物理概念规律原理

来源:哗拓教育
物理中考必须熟记的重要物理概念规律原理

声、光、热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3.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都超出了人类听觉的范围,所以人类听不见。 4.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等距】、【等大】、【垂直】、【虚像】。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如近视镜。凸透镜的光学性质: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c、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6.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一倍焦距分虚实(F以内成虚像,F以外成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2F以内成放大的像,2F以外成缩小的像)。无论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7. 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8.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液

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液体沸点与液体种类和气压有关,气压大沸点高,气压小沸点低。

9.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10.液化【放热】:云、雨、雾、露的形成;夏天自来水管“冒汗”;冬天在室外说话时的“呵气”;烧开水时的“白气”。升华【吸热】,例如:卫生球的消失;冻衣服晾干;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凝华【放热】例如:霜、雾淞的形成;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电学部分

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负极。 2.欧姆定律:(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串联规律:①I=I1=I2,②U=U1+U2,③R=R1+R2,④串联分压 。 I1R2111R1R24.并联规律:①I=I1+I2,②U=U1=U2,,④并联分流 ③ 或 R并I2R1。

RR1R2R1R2U1U2R1R25. 电功: W=UIt=Pt=I2Rt=U2/Rt. 1kwh =1 度 =3.6×10 6 J

6. 电功率: P= W/t =UI =I2R=U2/R 。焦耳定律:Q=I2Rt

7.电流表(相当于导线)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相当于断开)并接在电路中,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量程选择要合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调到最大值。 8.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电阻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而与电压、电流无关。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9.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电与磁、信息

1.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2.电流的磁场⑴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⑵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⑶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螺线管的绕线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⑴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电动机制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 电磁感应⑴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⑵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3)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就会产生电磁波。各种光都属于电磁波。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

c = 3×108m/s。 波速=波长×频率。可见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传递信息。 力学部分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实验室测质量工具是天平,天平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2游码要归零。○3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的使用要注意○

4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5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 线。○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公式ρ=m/V。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变,不同种物质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压强有关,而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变化),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弹簧测力器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在弹性范围内)。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大小跟质量成正比,G=mg。

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物体运动依靠的是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而与速度、运动状态、是否受力无关。

5.二力平衡的条件是:①同体,②等大,③反向 ,④同线。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则物体只可能是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反之亦然。

6.(1)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无关。(3)变滑动为滚动可减小摩擦力。

7.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压强的公式是 P= F/S(可普遍适用)。压力作用效果(即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

8.压强公式p=ρgh常适用于液体(亦可用于水平面上规则固体)。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无关。“h”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10.连通器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

11.(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1.01×105Pa=10.3m的水柱。(2)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3)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工作的。(4)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应用:飞机的升力、

12.(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浮 =F

—F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2)称重法F浮=G—F(3)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浮 =G物,但两者有区别(V排不同)。(4)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 =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13.(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2)动力臂、阻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3)杠杆分三种情况: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费距离);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省距离);③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 = L2,为等臂杠杆,具体应用为天平、定滑轮。

14.(1)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 n G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移动距离S=nh ,其中“n”为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1功与能

1.(1)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是W=FS。(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3)机械效率公式η= W有用/W总。η永远小于1。(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G物、G动、绳重、摩擦等有关,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4)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功率的公式是P=W/t 。 P= W/t=FS/t = F·v,公式说明:车辆上坡时,由于功率(P)一定,力(F)增大,速度(v)必减小。 3.

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材料、弹性形变大小 机械能 动能 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主要)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若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则守恒。

4(1)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又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2)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少,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5(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温度无关。水的比热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2)Q吸=cm(t - t0);Q放=cm(t0 - t);或合写成Q=cmΔt。热平衡时有Q吸=Q放。 6、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质量、体积等无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Q=qm. 7、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 8、 能源分类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 核能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裂变: 可控制:核电站 不加控制:原子弹 聚变:太阳核心、氢弹

1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滑动摩擦力、液体压强、实验方法及实例○

压力的作用效果、动能大小、重力势能大小、导体的电阻大小、电流做功的多少、电流的产生热量的多少、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2转换法: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

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

3等效替代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

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借助量筒和水测出小石块体积(占据空间等效替代)。

4模型法(理想化物理模型):光线、磁感线、液片(在我们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求大气压○

时我们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个液面,研究该液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也是将问题简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原子结构模型、斜拉大桥属于杠杆模型、船闸属于连通器模型。 5放大法: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

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温度计玻璃管很细,用液柱长度变化显示液体的热胀冷缩、金属盒气压计用指针摆动显示金属盒形变程度、天平指针等。

6类比法: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

行类比,分子的动能与物体的动能类比。

7推理法(科学推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8逆向思维法: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9积累法(放大法): ○

10归纳法: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

比值定义法:物理学中速度、密度功率的意义。 图(示)像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