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第三十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 下布学校 设计人 黄秀红 黄佾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注意“嫡、嗣、祭、祀、烝、稽、颡、悚”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了解古代家庭等级及祭祀礼仪。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并能背诵课文,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情感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品味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指名背诵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今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十二课的内容。
1、自读自悟法。
让学生自学自读,学生通过参考注释,反复阅读,交流,悟出每句话的意思。
2、积累法。
这篇课文是写古代继承制度和祭祀礼仪,没有具体事例和故事。教学中利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反复诵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体会韵律美的同时,有效背诵课文。
反复诵读,体会四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比如开火车读;男女生互相评读;比赛读等。
(2、)按照原文填空朗读:嫡后嗣续,祭祀( )。( )再拜,悚惧(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一次又一次的行跪拜礼,在祭拜祖先的时候,诚敬恭谨、严肃矜庄。这句诗表现了古人行祭祀礼是虔诚的心情,要再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4、运用拓展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较为形象、直观,因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诵读还需以讲故事的手段进行。所以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我国历史上的故事与传说,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诵读课文。积淀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走进中国历史,走进古代先贤。从而更多地了解古代优秀文化,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师可以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指导背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现在都能背诵了。现在让同学们在小组中尝试背诵,看哪些同学背得既响亮又有感情?
1、 请同学表演一下——我乐背。
2、 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句子的意思。
3、 全班同学齐背。
四、创设情景。
让学生把背诵的《千字文》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指导学生实践。
1、背诵千字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和难题,你是怎样在心中简明扼要地把你的想法告诉朋友?
2、遇到以下的突发异常时你会怎样通知大人?
家养的鸽子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的时候突然惊恐、紧张、挺颈昂首、东张西望,好像发现了“敌人”似的突然惊飞;家中的宠物狗拼命地把你赶出家门时,你会( )。
五、小结本课内容。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回家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背诵给父母听。
六、教学板书: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
七、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