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熏陶,并通过思想品德实践活动,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释义、原因、路径及缺失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希望获得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高中生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是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意见》不仅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而且提出各学段发展学生素养的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本人就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释义、原因、路径及缺失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希望获得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益启示。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释义
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造成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学术界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释义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许多角度。总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角度。
一是高中生心理健康角度,侧重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政治课学习过程中,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再加工处理,辅助自身心智技能的成熟,逐渐形成的与本学科相联系的心理特征,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拥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1]二是从高中生知识获取角度,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课引导高中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在内的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辩证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正确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2]三是从高中生社会实践能力角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人格。而非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知识的学习仅仅游离于课本、题目之间,使知识失去本原使命价值。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立足于指导个体在面对复杂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政治学习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与品质。[3]四是从高中生价值观角度,它强调学生的人生教育。以培养学生完满人格为宗旨,通过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和境界,关注社会和生活,培养公民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与教学的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最终目的归宿于高中生成长过程中核心的品质——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的培养。其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
代的作用,是学科价值的个性和学生成长的有机结合。[4]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缘由
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必然与当前教育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意识下期许的目标相吻合。目前,学术界在这两方面研究如下:
一是目前教育存在问题迫使。其中存在问题的主要不仅有学生,还包括教师、课程设置本身等,当然目前初步研究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角度。(1)学生素质缺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习性并没有随之发展。相反,青少年思想情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缺乏严重,个人主义占上风,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素质差异大,影响整体教育质量。(2)教师课程理解力欠缺。课程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创造性工作,但在现行教育体系中,教师理解力缺乏个人性、境域性、意义性。课程理解依然停留在各类教辅刊物,与时代背景、学情产生断层。因此,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将倡导的“国家意志”在教学中针对各自的学生特性“落实”,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3)课程设置滞后发展。①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长期以来政治课堂形式呆板,忽视学生主体、课程定位模糊、信息反馈滞后,忽视教材结构体系问题突出,从而造成政治课程缺乏学科素养亲润性、课堂内外兼修性。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单一,滞后于教育发展。②课程评价缺乏科学性。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形成以中考、高考成绩作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和形成,导致素质教育的真正推行困难重重。所有这些存在问题迫使建立“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8]
二是推动教育发展大势所趋。(1)呼应21世纪挑战。当前我们这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资源、技术、资本、资金的全球化流动,必然导致人才的全球化流动、竞争与合作。加之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冲击变化,“21世纪”背景下,新型人才观形成,要求未来教育适应其发展,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人才,以满足未来人才需求。[9](2)素质教育改革引领。从素质教育改革角度看,核心素养特别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发展”的教育变化,是深化高中政治课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在素质教育基础之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有益于政治学科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之间的垂直衔接,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培养目标的横向整合。[10](3)深度教学必然导向。政治学科的知识建构、能力提升以及素质培养依赖于教师深化教学内容,构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破解“粗放低效”的表象教学困境,推进“能力生根”学习方式的教学转型,突显政治课的德育功能。[11]
[7]
[6][5]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为应对和解决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学术界在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方案,为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是思维引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八种智能相互联系且同等重要,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等各种能力培养。为达到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首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让学生参与的“脑筋急转弯”题目或哲理性故事,使学生在笑声与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和人生的魅力。[12]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原理时,为帮助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等等。使学生体会口号滑稽同时,更好地领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13]
二是问题引领。伽达默尔提出“问题的决定是通向知识之路”“没有开放性的问题是虚假问题”,可见问题引领的重要性。[14]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筛选案例,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从国家政治经济方针,社会大事件出发,利用社会现实情境,使学生对社会发展有宏观的认知,认识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或者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现象出发,设置现实情境,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此三方面对于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教学有很大帮助。[15]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问题引领应使教学设计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相匹配,而不是简单的直接告诉学生某个真理,要通过问题境域使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将教材知识升华为内在社会行动力。[16]
三是情感素材引领。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浅出的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展开情感素材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素材中的情感因子,鼓励学生将教学情感感悟完整地表述出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处事,在情感体验中帮助学生提升品质素养。[17]同时,情感素材必须依托活动型课堂开展,通过情景体验、主题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产生角色带入、情感带入,迅速进入素材,在情景或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促进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18]
四是评价转型。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需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实践改进的特定功能。[19]而且评价的功能要丰富到培育人、成就人的意义上,同时评价主体向教师、自我、同伴、家长、社会多元评价拓展,把评价手段拓展到纸笔测试、问卷调查、自我体验、他人描述等多种手段发展。自此,评价体系必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20]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核心素养的简要评析
罗马非一日建成。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才刚刚开始,所以,并非能在一堂课或几堂课的教学实践中便能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罗马的城墙也非坐等其成。学术界掀起的核心素养教改轩然大波,并非惊雷响,雨点小。如前所述,研究成果斐然,但细细
思量,仍存在些许不许之处。
第一,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释义方面,学术界虽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社会实践、价值观等角度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作出了界定,可谓百家争鸣。但他们都共同忽视了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范畴下的育人目标框架,割裂了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这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无论从各种角度解释,都缺乏理论支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构建必须借助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积累,并在其基础之上进一步升华。
第二,就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原因方面,学术界讨论了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前进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基本围绕政治学科的道德教育功能展开。突出特点是从国内视角进行原因剖析,但未从国际视角解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缘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缘由研究应该扩大问题着眼点,综合分析国内、国际大背景,才可能更加科学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第三,就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方面,为适应核心素养教学,学术界生成了诸多培养方案,形式丰富多彩。强调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科特色。但是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仅局限于学校和老师,其运用远远不够。研究中,学术界在路径选择上遗漏了家庭在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关于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培养,可以加强家校合力,不仅要重视学校的正面引导,还要配合家风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2013(5):85-87. [2] 王馨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探析[J].才智,2016(7):96-97.
[3] 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 57-59.
[4] 陈有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和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4-7. [5] 卢和歆.基于核心素养的政治课教学研究[J].读天下,2016(11):75.
[6] 徐大成.教师课程理解力提升的价值与路径——基于核心素养的视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4):9-11.
[7] 刘海.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教育科学论坛,2016(10):78-80. [8] 陈友芳;朱明光.核心素养本位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与指标[J].中国考试,2016(10):32-37.
[9]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4. [10] 同[9]:5-6. [11] 贡和法.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高中政治课深度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6):36-38. [12] 同[2].
[13] 房文妲.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7):70. [14]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5] 崔潇.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72-73.
[16] 邢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活动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7):16-17. [17] 钱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7):40.
[18] 杨亿君;黄明娣.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情感体验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12):82-84.
[19]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4-7. [20] 季成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6):6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