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问题

来源:哗拓教育
2009年第1期(上半月刊)

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问题熊卫平

(湖南商学院副教授)

[摘要]城乡教育公平指城乡居民在教育活动中地位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城乡教育

公平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和谐社会

城乡教育公平

策略

城乡教育公平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栋梁,主要体现)城乡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在三个方面:(1

容。(2)城乡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3)城乡教育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培养人和造就人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的

作用。通过城乡教育公平,使城乡每个公民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使社会成员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

在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机会的进程中,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迅速发展,但是城乡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在不同程度上是制约教育公平实现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教育起点不公平

自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以来,城乡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普遍增多。但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低入学率、低升学率、高辍学率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加上农村人口基数大,这就意味着还有上百万的农村少年儿童要过早走上社会。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以及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造成的教学质量的差距,与现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上存在“城市优先”的倾向等原因,最终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存在巨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正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城乡教育一体化,使城乡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普遍增加,但同时也潜藏着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

由于历史、政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从而导致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上。现阶段一些城市学校在搞素质教育,而许多农村学生最基本的教育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都难以保证。与城

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存在很大差距,是制约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域下,研究教育公平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城乡教育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以及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城乡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城乡教育公平的内涵

城乡教育公平是指城乡居民在教育活动中地位平等和公平占有教育资源。它是一个与城乡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起点公平。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最基本、最明显的标志。城乡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城乡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包括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标准为“让人人都享有受教。教育权利公平是教育价值层面上的公平,育的机会”

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教育过程公平。城乡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实现起点公平后,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资源和经费投入的公平、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平、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公平等,衡量标准为“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

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它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是均等的。它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条件,可理解为每个学生在接受某一种教育后,大体上都能获得一致的学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个性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潜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

(二)城乡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作用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各方面关系融洽,发展均衡,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使公民享有的权益得到保障,这些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另一方面,

18

教育评论

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而农村分别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因为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依赖于城20.09∶1,19.92∶1。从师资质量看,城市优于农村,代乡差距的缩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会使城乡差距缩小,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从教师学历、年龄结构、教进而城乡教育差距也会缩小。同时要改革现有的“城学经验等方面看,城市亦优于农村,学历层次高、教乡户籍”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由于城乡教师待村人口素质。二是要实施倾斜性的教育经费投入制度。遇的不平等,使得农村师资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在进行教育经费投入时,要考虑教育投入的均衡性,失严重,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调整对农村与城市的投入比例,在保持城市教育得到(三)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

发展的同时向农村倾斜,以推进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城乡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或决定着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三是建立城乡对口支援机结果的不公平。每一届毕业生在学识和能力方面的参制。实施城乡帮扶计划,开展城乡教育帮扶工作,努差不齐除了与他们的先天素质有关外,还与他们在各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和个层次享有的教育资源有关。以大学阶段为例,由于交流制度,加快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某种客观原因,农村学生考取大学的机率要远远低于四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城市学生。据资料显示,农村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一般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远程教育。

高等院校和地方院校,而城市大学生则主要集中在重(三)深化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和贫困生救助制度点院校。由于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要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巨招生制度改革的要义,是保证招生环节的公正性。同大差距,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大学时,还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救助。如果说高考招生录取生的全面发展,也势必影响到农村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竞关注的是起点的公平,即学生能否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争优势,使得农村大学毕业生要想争得良好的社会待遇会,那么高校贫困生救助就是过程的公平,即学生能和享受较好的文化生活,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否获得必须的学习帮助。首先,继续改革现行的分省三、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策略

定额、划线录取制度。取消招生录取上不合理的城乡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从根本上说是缩小城乡差距,差异,根据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向农村倾斜,但城乡差距的缩小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所以,实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建立起以高校为主、政府宏观调现城乡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控为辅的新型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其同努力。我们必须树立城乡教育公平理念,优化城乡次,在高校收费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费方式。由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和贫困救助制国家统一制定相对合理、规范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度,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的制定既要考虑学校的培养成本,又要考虑社会的承育公平。

受能力和不同入学考生的公平原则,确保贫困生完成(一)牢固树立城乡教育公平理念

学业。如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状况来确定收取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费的时间和每次收取的数额或按学分收取学费,一个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学分有一定的收费标准,学生按自己所选学分数交纳之一,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构建学费等。适当减免那些来自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城乡学生的部分学费,同时完善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教育公平的理念,把城乡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决俭学及绿色通道制度。

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要在教育发展目标中确定“城乡教育公平”的内涵,明确维护农民工子女入城后教育权益的使命。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子女的参考文献:

教育权益,实现城乡之间教育权利的公平与公正,在[1]J·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政府、学校、1987.

个人在权利与义务上的平衡。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教育[2]周福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

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使城乡印书馆,1987.

教育协调、健康地发展。

[3]托尔斯顿·胡森.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M].

(二)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就是要对城乡教育资源进行统[4]傅宝英.城乡和谐发展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J].浙江

筹规划、合理配置,确保城乡受教育对象都能获得相师范大学学报,2007,(4)

对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这里的受教育资源既包括学校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还包括师资力量、办学理念、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07YBB165)成果。

校园文化等非物质资源。因此,合理配置城乡资源,需要多种措施共同施行。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责任编辑:郜东星)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