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春风拂面话人文

来源:哗拓教育
春风拂面话人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28-02

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可见,加强我国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高的呼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是人们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条件,又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英语是世界之语,是众多国家交流的纽带,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就是当今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人文精神的涵义

人文精神,在古代东方哲学中指的是“人事”、“文明”,即人道。在西方古希腊哲学中,人文就是指人性。古希腊崇尚以人为中心的学说。当时的教育家认为教育指对人和人性的培养或心灵的教养。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给“人文精神”赋予了新的涵义。现代“人文精神”是指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人文精神在教育中就体现为要尊重、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提高他们

的道德修养。

二、人文精神与英语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现代青少年在人文素质上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例如,青少年犯罪比例快速增长,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出现了严重偏离我国传统观念,媒体经常报导某中学生因受不起批评而跳楼身亡。这些报导常会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痛心。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就反映出了我们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我们可能教会了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但我们没有关注到给予学生人性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学生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可以说明人生观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冯骥才)因此,在这个需要自信、自立、自强人才的时代,就急需把人文精神纳入到教育中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务之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注重知识的教学,但“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王东风)。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重视指导学生了解英语所反映出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提升人格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人文精神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关怀,英语课堂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磨砺。教师要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灵的进化,情感的升华。 1.建立和谐互动师生关系,感受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教育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是统治者,多年来教师们遵循着“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个改革就需要教师真正转变观念,从观念上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和教师之间的融洽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因素。教师应该理解、关爱学生,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决定,培养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师在与学生平等交往中表达自身的人文精神,首先需要情感的付出。这种情感就是“爱”,爱世界、爱生活、爱学生、对一切人类文明的热爱。用爱表达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教师对学生温暖的、人情味的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师与学生和谐互助的关系中,人文精神时时体现出来,学生的人格塑造就在无形中进行了。

2.深挖教材内容,体现人文精神

现在的牛津英语教材中有众多人文教育的素材,这类文章无处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为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的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教材、激活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教师要选择好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把握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从而达到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在循循善诱中构建学生的人文理念。 3.丰富第二课堂,延伸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来延伸教育。在学习了8a unit 4 wild animals 和unit 5 birdwatchers 之后,学生意识到由于人类的泛滥捕猎,大量的珍稀动物已处于濒危状态,生态平衡也被人类肆意破坏。这些教材唤醒了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有的同学提议组织一次班会来呼吁全校同学投入保护自然的行动中。笔者就把这个任务交予学生安排。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中,一个想法脱颖而出。他们结合在7a unit 6 fashion show 中学到的时装表演一课,用废弃的报纸,包装袋,挂历等材料做成服装,进行了一次时装表演,此次活动超出预期的效果,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又如9b unit 3 中学到了一些有趣的谚语,笔者就当堂举行了一个谚语擂台赛,结果不少同学能脱口而出一些谚语。 4.优化教学形式,培养人文精神

传统的教学,整个过程是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魏书生说:“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会变得十分愚蠢。”因此,教育

者必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教育模式,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授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 reading 时,笔者就以4人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时,先提出问题“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lay?” “who are they?” “do the police catch the robbers at last?”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已仔细地阅读了教材,因此在小组讨论中都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在课堂中,笔者给每个小组发了白纸,要求画出主人公逃跑的路线,快速正确的小组为获胜队。只见每组同学分工明确,有的同学在课文中找出相应句子,擅长绘画的同学就在白纸上绘出对应路线。这样,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学生就有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大大增强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出现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场面。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竞争的方式进行授课。如在7a unit 4 food and lifestyle reading 授课时,因课文正好以kitty 和daniel的饮食为主题的,笔者就将班级分成男女生两队,根据课文内容要求男女生互相提问,答对一个问题得一个苹果,苹果获得多的一方获胜。同学们非常兴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队伍得分而认真思考,每个同学的心思全部集中在授课内容中了。可见,英语教育者必须灵活多变,采

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必定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紧张活泼,气氛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建立自信的信念。 四、结语

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素养的完整的人。现代社会需要大批具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尊重、关爱学生,挖掘英语语言中深厚的文化内涵,美化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仁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萃英,赵风平《面向新世纪人文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3]张荣芳《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学教学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