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皮的综合利用-果胶的提取方法
2008-9-22 9:49:00 来源: 网友评论(0)
实例135 果胶的提取
果胶主要存在于柑橘的中果皮(白皮)中。提取果胶前应先提取柑橘精油和柑橘皮色素,这样既可使柑橘皮得到充分利用,也可避免精油和色素给果胶提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果胶的提取通常采用酸解一醇沉法,典型的提取工艺过程如下: ( 1 )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提取果胶的柑橘皮需要在100℃ 沸水中灭酶5~8min,以防止 果胶酶对果胶的破坏。灭酶后的柑橘皮用清水浸饱洗涤2 ~ 3 次,以脱除残留色素和提取色素后残留的乙醇。 ( 2 )酸解
将漂洗后的柑橘皮放酸解容器中,加10 倍干重的清水,用l : l 的盐酸调至pH 值为2 ,加热并保温在80~90℃ ,搅拌酸解1.5~2h 。
酸解完毕后,用抽滤或压滤的方式滤出酸解液。滤饼用热水洗涤2 次,洗涤水量不宜过多。合并滤液和洗涤滤液,趁热将其转移到脱色釜中。 ( 3 )脱色
脱色剂可根据来源的方便选择活性炭、硅藻土、脱色树脂(如732树脂)、木炭等,其脱色效果依次为脱色树脂>活性炭>硅藻土>木炭,价格则刚好相反。将酸解液加热并保温在70~80 ℃ , 加入脱色剂,搅拌脱色约30min 。脱色剂的用量应视酸解液颜色的深浅而定,一般用量为酸解液质量的1 % ~ 5 %。脱色后趁热过滤,滤液转移至浓缩釜中。若采用树脂脱色,可用稀碱溶液再生脱色后的树脂重复使用。 ( 4 )浓缩
最好使用真空浓缩装置浓缩,温度控制在60 ℃ 左右,以保证果胶的品质。浓缩到原
液体积的15 %左右时,将浓缩液放出并迅速冷却。 ( 5 )沉胶
在缓慢搅拌下,分散加入95 %的乙醇使果胶沉淀出来。乙醇的加入量以溶液中乙醇总含量为50 %为宜。加入完毕后,停止搅拌,静置6h 。用抽滤或压滤方式过滤出粗果胶饼,滤液去蒸馏回收乙醇。将粗果胶饼打散,用95 %以上的乙醇洗涤2 遍,滤干,乙醇回用。 有文献报道,在沉胶前先用稀碱液将浓缩液的pH 值调至3~4 则沉胶效果更好。 ( 6 )干燥与粉碎
将洗涤后的果胶在60 ℃ 下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 %。冷却后粉碎,过80 目筛就得到果胶产品。
果胶的提取与胶冻的制备
作者:未知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 时间:2006-9-23
实验仪器大全 实验试剂大全
一、实验目的
掌握果胶提取的原理,学习胶冻制备的工艺。
二、实验原理
果胶是高分子糖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性天然胶体物质,广泛地存在于苹果、山楂和柑桔类等的果实及其它植物体内。果胶在植物体中,以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 原果胶用稀酸处理或与果胶酶作用时可转为可溶性果胶。可溶性果胶的基本结构是多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醇脂化为甲氧基。一般植物中的果胶甲氧基含量,约占全部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中可被脂化的羧基的 7~14%,甲氧基含量高于 7%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即普通果胶,甲氧基含量低于7%的果胶,几乎无胶凝力,但在多价离子钙、镁、铝等离子存在时可生成胶冻。多价离子起了果胶分子交联剂的作用。
果胶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溶于水或粘稠状液体,对石蕊试纸呈酸性,果胶与糖和有机酸一起煮,可形成有弹性胶冻,基于此特性,果胶用于食品工业制造果酱、果冻、糖果、冰淇淋,雪糕等。
在医药工业中果胶可作为肠出血的止血剂。低甲氧基果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
物,是铅、汞、钴等金属的良好解毒剂和预防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烧杯(600mL 10mL)、量筒(100mL 10mL)、电炉、布氏漏斗、滤纸、研钵、酸度计、尼龙袋或龙
头细布袋、表面皿、干燥器、吸滤瓶。 试剂
1. 0.1mol/LHCl 2. 95%乙醇 3. 柠檬酸
四、操作步骤 (一)果胶提取
称干桔皮15g,用水洗净,稍软、剪碎、置于600mL烧杯中加水150~200mL煮沸10min(去除糖类、色素、苦味等)后弃去水。用冷水反复漂洗残渣,挤干后称重,置于600mL烧杯中加残渣重的3倍量0.1MOLHCl煮沸10min,趁热用龙头细布袋过滤(布袋先用水浸湿挤干),挤压布袋将滤渣挤干、弃去滤渣,把布袋洗净后将滤液再过滤一次,把滤液浓缩至50mL冷却滤液中加入95%乙醇至混合液中乙醇浓度达60%为止,用玻璃棒搅匀,得到胶体溶液。用布氏漏斗吸滤得到果胶沉淀,把果胶转移到烧杯中用少量95%乙醇洗涤吸滤(重复一次),把果胶转移到滤纸上,用滤纸吸干。搓碎后放在表面皿于干燥器中过夜,用研体研磨后得到果胶粉计算得率。
果胶的提取和桔皮中果胶含量测定
点击(106)次 日期:2009-4-17
一、果胶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食品中果胶的提取方法。 2. 了解果胨制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果胶是高分子糖类化合物,是一种植物性天然胶体物质,广泛存在于苹果、山楂和柑桔类等的果实及其他植物体内。果胶在植物体中以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原果胶用稀酸处理或与果胶酶作用时可转变为可溶性果胶。可溶性果胶的基本结构是多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羟基被甲醇酯化为甲酰基。一般植物中的果胶甲氧基含量约占全部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包括被酯化的羟基)的7~14%。甲氧基含量高于7%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即普通果胶;普通果胶中甲氧基含量越多,胶冻能力越大。甲氧基含量低于7%的果胶称低甲氧基果胶,几乎无胶凝力;但若有多价金属离子(如Ca2+、Mg2+、Al2+等)存在时可生成凝胶,多价离子起了果胶分子交联剂的作用。
果胶为白色或淡黄褐色粉末,溶于水成粘稠状液体,对石蕊试纸呈酸性。果胶与适量的糖和有机酸一起煮,可形成柔软而有弹性的胶冻。基于此特性,所以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用来制造果酱、果冻、巧克力、糖果等,也可用作冷饭食品、冰淇凌、雪糕等的稳定剂;在医药上果胶可作为肠道出血的止血剂。 (三)实验材料
1. 试剂
(1)0.1MHCl。 (2)95%乙醇。
(3)白糖,柠檬酸。 2. 器材
干燥器,抽滤瓶,布氏漏斗,尼龙袋或尼龙细布袋一只。 (四)操作步骤
1. 果胶提取
称干桔皮15g,用水洗净,稍软,剪碎,置于600mL烧杯中,加水150~200mL,煮沸10min(去除糖类、色素、苦味等),弃去水,用冷水反复漂洗残渣,挤干后称重;置500mL烧杯中,加入残渣重3倍量的0.1MHCl煮沸10min,趁热用尼龙细布袋过滤(布袋用水浸湿挤干),挤压布袋使滤渣挤干,弃去滤渣,把布袋洗净后将滤液再过滤一次;然后把滤液浓缩至50mL,冷却,滤液中加95%乙醇至混合液中乙醇浓度达60%止,用玻璃棒搅匀,得到胶体溶液;用布氏漏斗吸滤得到果胶沉淀。把果胶转移到烧杯中,用少量95%乙醇洗涤,吸滤(重复一次);把果胶转移到滤纸上,吸干水,搓碎后放表面皿上于干燥器中过夜(也可用烘箱烘干),用乳钵研磨后得果胶粉,计算得率。
2. 果胨制作
称取自制果胶0.2g于10mL烧杯中,加水3mL,加热使果胶溶解;加蔗糖3g搅匀,放置数小时后即得凝胶(果胶凝胶需在酸性介质中、pH2.8~3.3胶凝作用最好。若酸度不够,可以用柠檬酸加以调节)。
(五)注意事项
1. 在形成果胶的胶体溶液时,所加入的乙醇的最终浓度需达到60%,需用95%乙醇及溶液的体积计算求得其加入量。
2. 用布氏漏斗吸滤时须用双层滤纸,以防止抽破。 (六)思考题
1. 果胶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2. 果胶凝胶产生的必需条件有哪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