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7 探索规律》教案

来源:哗拓教育
2020年春季 西师大版数学下册

3.7 探索规律

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5页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四  教学提示

“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教材是从“三角数”、“两数和”、“除以连续数”中寻找其蕴涵的一些数与数之间规律。对于规律的探索,它的方法、思想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从有趣的数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从中感悟思想和方法的由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从有趣的数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从中发现探索规律的方法与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以及类推、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  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从有趣的数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从中感悟思想和方法的

由来。

难点 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

培养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以及类推、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1、例2、例3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和直尺、例2方格图等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大家知道,无论是在大自然中,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其实这些变化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深入探讨就会发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简单自然,奠定了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1:三角数

教材第63页例1

师:(课件出示例1)仔细观察给出的已知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每一行首尾数字都是1. 生2:中间的数好像有规律排列。

师:仔细想一想,中间的数有什么规律?

生:中间的数和上一行左右两个数有关系,是上一行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是吗?你观察的真仔细,同学们验证一下,看看每行中间的每一个数是不是

2020年春季 西师大版数学下册

上一行左右两个数的和。

(引导学生进行每一个数的验证,最后得出:每行中间的数都是前一行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谁能举例说明一下上面的结论是正确的。 (预设)

生1:如第二行中间的数2是上一行两个数1+1的和

生2:如第三行中间的数3=1+2、3=1+2;第4行中间的数4=1+3、6=3+3、4=1+3. 师:同学们观察的仔细,验证的认真,那么根据上面的规律,你能把最后一行补

出来吗?看看每一个数是多少。

(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最后一列数应该是:1、5、10、10、5、1.)

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环节,从观察分析到猜想规律再到验证规律直至最后的创造规律,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活跃中,在分析、思考中,并通过说表达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知识点2:两数和的规律 教材第63页例2 师:(课件出示格子图)读格子图,你能观察到什么? (预设)

生1:方格的横排已知数从左到右分别是1-9; 生2:竖排的已知数从下到上依次也是1-9; 生3:方格的坐下角是“+”。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是仔细,现在请拿出你准备好的方格图,在方格中描出和是

4的格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描出和,并观察)

生1:和没变,描出和后成一条直线。

生2:两数相加和是4的算式有:1+3=2+2=3+1,这些算式很好玩。

师:继续描出和是6、10的格子,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两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有:5+1=4+2=3+3=4+2=5+1,描出的格子也是条直

线。

生2:和是10的也是条直线。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但是好像只注意到了外在的结果的形状,请观察一下

数字,看看和是4、6、10的这些格子有什么共性特征? (预设)

生1:我发现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就减少1时,和不变。 生2:和不变时,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

设计意图: 从动手操作尝试描出和是4的数的简单外在规律:和成直线状;到动手描出和是6、10后共性规律的探索,有对话、有沟通、有动手、有分析、有思考、有归纳、有总结,让看不见、摸不到的规律表现了出来。 知识点3:除以连续的数 教材第64页例3 师:(课件出示例3)读图,能说说你的发现吗?

(预设)

生1:图中有一顺时针的箭头,还有720、360、120、30这些已知数。 生2:好像观察这些数要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

2020年春季 西师大版数学下册

师:同学们观察地仔细,分析的认真,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预设) 生1:根据箭头提示的方向,发现数越来越小,第一个数是720,第二个数是360,

第三个数是120,第四个数是30。 师:这些数的变化有规律吗?

生1:720÷2=360,360÷3=120,120÷4=30,也就是说从720开始依次除以2,所

得商除以3、再除以4。 生2:第1个数除以2的结果是第2个数;第2个数除以3的结果得到第3个数…师:按此规律,接下来的数应该是多少呢? 生:30÷5=6 6÷6=1

师:现在请你在完整地验证一下,你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从外在的观察到内在的分析,引导学生思维直指问题的核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到利用规律写出要求的数。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64页“课堂活动”。 2.教材练习十四1-6题。 设计意图:

1.通过计算发现规律、按规律填数、找出规律接着画图等系列操作活动,进一步练习解答找规律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说、找、填、连等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能力以及类推、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温习和巩固。 (四)达标反馈 1.找规律写得数。

2. 找规律填空

3.先找出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问号处填上合适的数。

4. 按规律填数。

2020年春季 西师大版数学下册

答案:

1.(1)5 15 150 (2)20 40 20 (3)5 5 20 2.9876 12345×8+5 3.34

4.25 27 31 33 35 37 39 41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规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规律问题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有规律的世界里,发现规律,把握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是相当有价值的。 (六)布置作业

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2,2,3,3,4,( ),( ) (2)( ),( ),10,5,12,6,14,7 (3) 3,7,10,17,27,( ) (4) 1,2,2,4,8,32,( )

2.在第三个三角形里填出所空缺的数。

3.下图中的x和y分别是多少?

4.寻找规律在空格内填数。

5.找出规律填一填。

2020年春季 西师大版数学下册

6. 面一张数表里数的排列存在着某种规律,请你找出规律之后,按照规律填空。

答案: 1.

(1)1,2,2,3,3,4,( ),( ) (2)( ),( ),10,5,12,6,14,7 (3) 3,7,10,17,27,( ) (4) 1,2,2,4,8,32,( ) 2. (2+3)×6=30 3. x=29 (提示:)y=8(提示:3×9+2=29) 4.

(1)第三图中空格应填12×15=180;第四图中空格应填224÷7=32。

(2)图中下面一行的数都是上一行对应数的3倍,故43下面应填43×3=129;

87上面应填87÷3=29。

5.第三个图形中的“?”=5×3×8÷2=60; 第四个图形中的“?”=(21×2)÷3÷2=7。

6. 这个数表的规律是:第二行的数等于相应的第三行的数与第一行的数的差的2倍.即:8=2×(6—2),10=2×(10—5),4=2×(9—7),18=2×(20—11).因此,括号内填12。  板书设计 7 探索规律 例1: 每行首位的数是1,每行中间的数都是前一行左右两数的和。 例2: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例3: 720÷2=360 360÷3=120 120÷4=30 30÷5=6 6÷6=1 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例3教学片断 师:(课件出示)观察例3,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2020年春季 西师大版数学下册

生: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小。

师:根据箭头所示方向进行观察,其实这些数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你能找出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吗?(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 生:这些已知的数之间有倍数关系。

师:倍数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内说一说。

(引导学生从720÷2=360,360÷3=120,120÷4=30这3个算式开始分析和思考) 生:我是从给出的已知数开始思考的,观察已知数,我发现720÷2=360,360÷

3=120,120÷4=30,我就开始猜想,给出的数是依次除以2、3、4,接着是不是除以5、6…

师:你的猜想太棒了,大家赶紧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隐含着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巡视,然后小组汇报。) (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差异,对规律的表述不会在同一层面上,还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注意无论学生怎样用语言表达,只要基本表达出意思,都要肯定,不必过分追求科学、完整、准确。)

师:接下来空白处填什么数呢?自己赶紧算一算吧。

(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得出的规律在空白处填上数,即30÷5=6,6÷6=1。) 设计意图: 从开始学生浅显简单的发现,到经过教师的步步引导得出正确的答案,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接着运用猜想得到的规律进行解答和计算,直到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这些看似简单的师生对话,却让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条理、再到发散、聚合,整个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真正经历发现规律、探索规律和创造规律的过程。 教学资源

例1: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分析:观察给出的已知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可以换角度观察,即分单双数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成如下的两列数: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前一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请一个数加1的规律排下去,因此空白处填5。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时一列数是由两组有规律的数串混合组成的,在填写空缺数时要注意这一点。 例2:找规律,很快把下图空缺的数填出来。

分析:首先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发现第二横行的第二、第三、第四个数都是它的第一个数3与第一横行的第二、第三、第四个数的乘积。即3×2=6,3×3=9,3

2020年春季 西师大版数学下册

×5=15。又第三横行的第四个数35正好是7×5的积。这就是图中数字之间的规律,按照这一规律,如右图所示,缺数应填8、20、14、21。 例3:在下列表格中寻找规律,并求出“?”:

分析:

(1)观察每行中两边的数与中间的数的关系,发现3+8=11,4+2=6,所以,?=5+7=12。

(2)观察每列中三数的关系,发现1+3×2=7,7+2×2=11,所以,?=4+5×2=14。 资料链接

规律探究型问题

“规律探究型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分别从直观形象和抽象符号上进行规律探索,突出数学的生活化,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体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经历”,使之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经验,使学生经历探索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规律探索型问题的分类:

1.数式规律 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2.图形规律 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解决这类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的解决问题,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中直接寻找规律。

规律探索型问题常用解法

1.抓住条件中的变与不变 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这些变量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2.化繁为简,形转化为数 有些题目看上去很大、图形很复杂,实际上,关键性的内容并不多.对题目做一番认真地分析,去粗取精,取伪存真,把其中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抽出来,题目的难度就会大幅度降低,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