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来源:哗拓教育
第29卷第3期2019年6月

JOURNALOFWUZHOUUNIVERSITY

梧州学院学报

No􀆰3Vol􀆰29Jun􀆰2019

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栗翰江

(合肥学院 艺术设计系ꎬ安徽 合肥 230061)

[摘 要]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ꎮ要想实现城市湖泊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效果的全面优化ꎬ就必须要综合考虑具体情况ꎬ科学合理地采取生态恢复的措施ꎬ积极开展景观设计工作ꎬ最终实现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ꎮ由此可见ꎬ深入研究并分析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ꎮ

[关键词]城市湖泊ꎻ生态恢复ꎻ景观设计ꎻ研究[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35(2019)03-0047-05

目前阶段ꎬ人类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ꎬ但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并不高ꎮ在长期实践中ꎬ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ꎬ直接影响了未来进步ꎮ特别是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ꎬ因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ꎬ所以其生态恢复以及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ꎮ在此次研究中ꎬ将水生生态系统过渡至陆地生态系统的顺序作为主要参考依据ꎬ从浅水区域水生植被、湖滨带、湖岸和沟渠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城市湖泊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的具体路径ꎬ以期进一步促进城市湖泊生态与景观的建设ꎮ1 城市湖泊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概述

在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的过程中ꎬ不仅要正确认知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的内涵ꎬ科学合理

地运用整体设计理念ꎬ将城市湖泊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ꎮ1􀆰1 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

在城市湖泊水体改善中ꎬ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生态恢复ꎬ且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1]ꎮ在城市现代

化建设过程中ꎬ城市景观体系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ꎬ而城市湖泊在城市景观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ꎬ不仅能够使生态环境有效恢复ꎬ而且还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ꎬ将城市湖泊所独具的水质净化以及景观美化功能充分彰显出来ꎮ目前阶段ꎬ城市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ꎬ最关键的就是对景观生态学的合理运用ꎮ将景观生态学原理作为重要参考ꎬ其认为景观属于镶嵌体ꎬ组成包括斑块、廊道与基质[2]ꎮ恢复以及景观设计过程中ꎬ要求两者有效融合ꎬ进而相互补充ꎬ以实现双赢目标ꎮ

对于城市湖泊而言ꎬ一般以浅水湖为主ꎬ所以在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方面ꎬ内容涵盖了3个不同层1􀆰2 整体设计理念

次ꎬ即浅水区域水生植被、湖滨带、湖岸和沟渠[3]ꎮ

在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以及景观建设的过程中ꎬ应始终按照以下4个基本原则开展ꎮ

在生态恢复与景观生态学理论中ꎬ对生态学原理以及方法的重视度较高ꎬ且被应用于城市湖泊生态

[收稿日期]2019-04-18

[基金项目]合肥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18RW13ZDB)

􀅰47􀅰

栗翰江: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第一ꎬ经济性、综合性与功能性ꎻ

第二ꎬ生态安全性、完整性以及生态稳定性ꎻ第三ꎬ突显地方精神ꎻ

第四ꎬ具有连续性以及整体[4]ꎮ

设计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方面ꎬ需要与城市湖泊生态环境基础功能相适应ꎬ并且通过景观设计ꎬ将城市所具备的地方特色充分彰显出来ꎮ

在整体设计方面ꎬ技术路线的设计应强调生态恢复ꎬ在配置群落和划分功能区中有效融合景观规划技术ꎮ同时ꎬ在湖泊恢复区域对不同斑块进行科学化设计ꎬ借助廊道能够有效联系各斑块ꎮ在此基础上ꎬ2 城市湖泊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路径

基于景观设计即可在城市景观当中有效融入湖泊景观[5]ꎮ

浅水区域水生植被、湖滨带、湖岸和沟渠是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ꎬ只有不断完

善以上三方面的生态功能ꎬ才能够促进城市湖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ꎮ2􀆰1 浅水区域水生植被方面

对于湖泊浅水区的水生植被而言ꎬ具体指的就是浅水区域生长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浮水植物ꎮ

而在生态恢复方面ꎬ技术的重点就是合理选择植被并有效组建水生群落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ꎬ需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ꎮ一方面ꎬ在植物生长与分布方面ꎬ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波浪、透明度、光、水深、底质、悬浮物等[6]ꎻ另一方面ꎬ景观方面ꎬ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园林植物的配置ꎮ

在浅水区域水生植被生态恢复以及景观设计的过程中ꎬ主要的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第一ꎬ有效创建水生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ꎮ

第二ꎬ合理选择先锋物种ꎮ在选择先锋物种的过程中ꎬ一定要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去除氮磷的能力、耐污性能和光补偿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ꎬ进而合理选择耐受性较高的物种ꎬ确保能够与湖泊水质状况相适应ꎬ并将其当做生态恢复的主要物种ꎬ同时也能够在恢复水生植被群落方面提供不可或缺的物种ꎮ

第三ꎬ优化配置群落ꎮ在群落配置方面ꎬ主要是由人为负责设计ꎬ综合考虑环境条件以及景观方面的要求ꎬ在时空方面科学分布湖泊浅水区的水生植被群落ꎮ这样一来ꎬ即可与生态功能、视觉效果以及生态功能的要求相适应ꎮ对于水平空间而言ꎬ恢复区域的功能会对植被的分布以及具体类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ꎮ一般情况下ꎬ针对绝大多数城市湖泊而言ꎬ恢复水生植被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水体水质的全面改善[7]ꎮ所以ꎬ在对植物选择方面ꎬ一般都会选用除氮磷能力强且具有较高耐污性的植物ꎬ可以是满江红或者是凤眼莲等等ꎮ以景观角度为切入点ꎬ则要在与生态恢复需求相适应的基础上ꎬ科学化地搭配植物色彩ꎮ对于垂直空间而言ꎬ则要将水文条件作为主要参考依据ꎬ对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以及挺水植物群落进行合理化配置ꎮ以景观角度为切入点ꎬ则要针对植被物种的差异确定针对性的层次与时间搭配方式ꎬ确保在水面覆盖并生长的植物可以和暴露水面比重适中ꎮ与此同时ꎬ水生植物和水面漂浮生长植物的比例也要合理ꎮ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ꎬ也必然会对视觉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ꎬ导致视觉层面水体的面积缩小ꎮ相应的ꎬ因大部分植物并非多年生ꎬ所以在配置植被群落的过程中ꎬ仍需对四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功能进行考虑并有效替代[8]ꎮ􀅰48􀅰

第四ꎬ种植与养护植被ꎮ对湖泊浅水区水生植被进行生态恢复的时候ꎬ要注重植被栽培技术的重要

梧州学院学报2019年6月第29卷第3期

作用ꎬ及时收割死亡与腐烂植物ꎬ以免对水体景观造成二次污染与破坏ꎮ2􀆰2 湖滨带方面

对于湖滨带湖泊而言ꎬ在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均不容小觑ꎬ属于重要的过渡地带ꎬ

功能也十分关键ꎮ现阶段ꎬ在恢复湖滨带生态方面ꎬ最常使用的技术就是河道廊道水边生物恢复技术、湖滨湿地工程技术、人工浮岛工程技术以及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技术等等ꎮ在众多生态恢复技术中ꎬ人工湿地恢复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ꎮ

所谓的人工湿地ꎬ具体指的就是人为建造而成的湿地系统ꎮ在湖滨带湿地生态恢复以及景观设计方面ꎬ核心体现在人工湿地技术方面ꎬ应当将水利工程以及园林景观技术有效地融合ꎬ积极常见基于湿地的滨水景观ꎮ在我国ꎬ建设人工湿地使其发展成生态公园的实例众多ꎬ主要包括成都市的活水公园与中关村的生命科学园ꎬ均合理地引进了人工湿地ꎬ并且强调人工湿地系统与水的重要作用ꎮ

在湖滨带湿地生态恢复以及景观设计方面ꎬ重点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

考依据ꎬ同时综合衡量湿地的进水量、景观的整体规划和污染负荷等ꎬ最终对湿地面积加以确定ꎮ会选择生态砾石ꎮ另外ꎬ要将防渗层铺设在底层位置ꎬ以免对地下水造成不必要的污染ꎮ

再次ꎬ优化配置水流系统ꎮ在水流系统中ꎬ主要包括的就是进水与排水系统ꎬ所以在布置的时候ꎬ应强调水流方向与系统ꎮ要想对湿地所具备的环境功能进行充分利用ꎬ还要保证配水的均匀性ꎬ适当地延长停留的时间ꎬ水流流线的长度也要随之增加ꎮ

最后ꎬ配置群落与选择植物ꎮ在实践过程中ꎬ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功能、景观功能的基本要求ꎬ结合水生植被、陆生植物景观的衔接需要ꎬ确定主要的植物种类ꎬ可以选择香蒲ꎬ也可以选用芦苇等等[10]ꎮ

因湖滨湿地属于湖泊水体的缓冲区域ꎬ所以在设计其景观的过程中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ꎮ首先ꎬ明确湿地的位置以及面积[9]ꎮ在实践过程中ꎬ要与湖泊的水文状况特别是水位变化为主要参其次ꎬ有效恢复湿地基质ꎮ在改造湖滨带湿地区域底质的过程中ꎬ应将透水性材料作为重点ꎬ一般

第一ꎬ所提供的水源要合理ꎬ其中不应含有危害湿地生物的物质ꎻ第二ꎬ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全面保护ꎻ第三ꎬ以水流方向为参考依据ꎬ选择临近湿地上游区域设置缓冲地带ꎬ进而为湿地边缘物种提供必要的栖息场所以及必要的食物ꎬ只有这样ꎬ才能够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更具连续性特征ꎻ第四ꎬ选择湿地、水道及其周边地区ꎬ科学合理地创设廊道ꎬ进而为物种的迁徙提供必要帮助ꎻ第五ꎬ应在湿地区域内创建走道ꎬ进而对人类的活动加以规范ꎬ以免严重破坏湿地系统ꎮ

对于湖滨带景观的建造工作来讲ꎬ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湖滨带的水文变化和配置植物的方式ꎻ第二是湿地植被味道对于景观产生的影响ꎻ第三是亲水性与生态系统完整性矛盾的保持ꎮ

以上的第一点和第三点需要利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或者是浮水植物合理搭配ꎬ在对临水栈桥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加以解决ꎮ而且ꎬ栈桥会伴随水位的改变而逐渐出现错落和叠置变化ꎮ需要注意的是ꎬ栈桥底部的水体始终是相通的ꎮ而湿地所产生的臭味则能够借助合理搭配植物类型的方式得以解决ꎬ通过植物与枯枝落叶层的帮助ꎬ即可产生自然生物滤器ꎬ对臭味进行必要的控制ꎬ以免杂草疯长ꎮ与此同时ꎬ还可以对昆虫繁殖的状况加以控制ꎬ以免在整体感官层面带来不利的影响ꎮ2􀆰3 湖岸和沟渠方面

近年来ꎬ在改造湖岸与连通沟渠、建造湖滨带湿地外堤的过程中ꎬ工程项目整治的重点就是项目本

􀅰49􀅰

栗翰江: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身ꎬ而对周边生态系统的作用并未引起关注ꎬ也没有强调恢复原有生态系统的重要性ꎮ在堤岸迎水坡面ꎬ一般会选择使用硬质材料ꎬ以浆砌块石和混凝土等为主ꎬ直接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ꎬ甚至会对湖滨带的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造成不利影响ꎮ在这种情况下ꎬ对以上工程项目进行改造的过程中ꎬ应当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生态护坡技术与驳岸技术ꎮ这样一来ꎬ不仅可以使堤岸与沟渠生态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ꎬ同时还能够与景观建设相互结合ꎬ使得湖岸与沟渠视觉效果得到美化ꎮ

其中ꎬ最常见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包括植被型的生态混凝土、发达根系的固土植物以及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等等ꎮ而对于生态驳岸技术而言ꎬ主要的类型就是自然型、自然原型和多种人工自然型三种ꎮ

针对城市湖泊岸堤与沟渠进行生态恢复的过程中ꎬ应当结合实际情况ꎬ采用针对性的技术ꎮ如果是景观湖泊与沟渠ꎬ应当将自然型驳岸与自然原型驳岸合理地引入其中ꎬ并且在岸边区域合理地种植耐涝的树种ꎬ可以是杨树、柳树ꎬ也可以选择喜水性的植物物种ꎮ如果湖泊与沟渠同样兼具了防洪的功能ꎬ那么在生态恢复的时候ꎬ需要引入多种人工自然型驳岸[11]ꎮ其中ꎬ采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等多种生态材料进行护坡ꎬ并且稳定性较强的坡上ꎬ选择耐涝性较强的植物进行种植ꎮ

要想更好地融合湖岸景观、湖滨景观以及陆地景观ꎬ在设计方面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ꎮ

第一ꎬ对湖岸进行必要的改造ꎬ建设成不规则河湾ꎬ使得湖岸线的长度得以延长ꎮ随后ꎬ要考虑物差异的不同需求ꎬ合理地改造湖岸ꎬ使其呈现出平缓型、泥泞型与陡峭型的状态ꎬ实现视觉效果的全面美化ꎮ

第二ꎬ将高大的乔木或者是阔叶林种植在湖岸的外侧ꎬ进而达到热辐射减少的目的ꎮ这样一来ꎬ还能够为湖岸内侧生长的湿地生物有效地创造必备的遮荫区域ꎮ仍需注意的是ꎬ树木一定要规避成行成排的种植ꎬ会导致视觉单一ꎮ另外ꎬ树木种植的密度不能过大ꎬ以免对水面的阳光直射产生不利的影响ꎮ

第三ꎬ向外部应选择过渡性景观设计的方式ꎬ有效连接湖泊景观以及周边的景观ꎬ而具体的思路就是实现景观设计的立体化与层次性ꎮ在湖岸向外部延伸的情况下ꎬ应当根据特定的层次顺序ꎬ对植被高度以及类型进行合理化排列ꎬ确保变化的循序性ꎬ合理地构建软质景观ꎮ与此同时ꎬ可以在湖岸的周边创建滨水道路ꎬ同时引入以水为核心的设施ꎬ可以是喷泉ꎬ也可以选择小型的水池等等ꎬ进而形成硬质景观ꎮ在此基础上ꎬ即可有效结合湖泊景观以及城市景观ꎬ以湖面为出发点ꎬ向外部形成层次化的景观格局ꎬ即亲水区、见水区、远水区以及望湖区4部分ꎮ这样一来ꎬ即可在三维空间的条件下ꎬ使得湖区的景观更加丰富ꎮ

综上所述ꎬ在城市水体功能恢复以及水质改善的过程中ꎬ重点就是有效融合生态恢复以及景观建设的两项内容ꎮ在实践过程中ꎬ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诸多ꎬ不仅包含园林设计、环境生物、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等ꎬ同时也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ꎮ在整体角度分析ꎬ城市湖泊的生态恢复以及景观设计ꎬ核心思想就是创建交错性较强的生态系统ꎬ同时ꎬ将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合理地融入到景观格局当中ꎬ兼具生态性、经济性、景观性与环境性的功能ꎬ促进现代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ꎮ

[1]乔斌ꎬ何彤慧ꎬ吴春燕ꎬ等􀆰银川市典型湖泊湿地中芦苇生长特性及其生境土壤因子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ꎬ2017(3):[2]乔斌ꎬ何彤慧ꎬ于骥ꎬ等􀆰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种群生长特征[J].干旱区研究ꎬ2017(4):762-769.

-85.569-577.

[参考文献]

[3]李思敏ꎬ黄帅ꎬ徐明ꎬ等􀆰碳纤维人工水草技术处理湖泊水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1):81

􀅰50􀅰

梧州学院学报2019年6月第29卷第3期

[4]王勇􀆰浅析西藏纳木错湖区土地沙化机制与生态恢复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ꎬ2018(23):37-39.

[5]李俊ꎬ刘梅群ꎬ高健ꎬ等􀆰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后鱼类种类组成分析[J].生态科学ꎬ2017(1):159-164.

-92.

[6]陈剑波ꎬ刘古月ꎬ吴鑫ꎬ等􀆰湖泊型湿地公园生态化规划设计———以舵杆洲湿地公园为例[J].湖南林业科技ꎬ2018(4):88[7]罗先真ꎬ熊源新ꎬ夏欣ꎬ等􀆰环境因子对湖泊岛屿苔藓植物分布和物种组成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017(7):2352-2359.[8]林立ꎬ张垭欧􀆰跨湖泊道路景观设计中最佳心理感受长度设计[J].科技通报ꎬ2016(9):190-193.

2016(15):116-117.

[9]张务昌􀆰合理规划人工湖泊景观设计助推向水旅游行业发展———以雪野湖环湖风景公园景观规划为例[J].吉林农业ꎬ[10]魏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ꎬ2016(23):83-84.

-112.

[11]乔博ꎬ付军􀆰张家口滑雪场景观设计初步研究———以崇礼区长城岭滑雪场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ꎬ2017(2):108

[作者简介]栗翰江(1984-)ꎬ男ꎬ安徽合肥人ꎬ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ꎬ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景观设计ꎮ

EcologicalRecoveryandLandscapeDesignof

LakesintheCities

LiHanjiang

(DepartmentofArtandDesignꎬHefeiUniversityꎬHefei230061ꎬChina)

Inordertocompletelyoptimizetheeffectofecologicalrecoveryandlandscapedesignoflakesinthecitiesꎬitisindispensabletotake

[Abstract]Ecologicalrecoveryandlandscapedesignoflakesinthecitieshasgreatimpactontheconstructionofmoderncities􀆰

allthespecificcircumstancesintoconsiderationꎬtakescientificandreasonablemeasuresforecologicalrecoveryꎬactivelyengageinitisofrealisticsignificancetodeeplystudyandanalyzeecologicalrecoveryandlandscapedesignoflakesinthecities􀆰

[Keywords]LakesinthecitiesꎻEcologicalrecoveryꎻlandscapedesignꎻStudy

landscapedesign􀆰Asaresultꎬatot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logicalsystemoflakesinthecitieswillbeachieved􀆰Thereforeꎬ

(责任编辑:高 坚)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