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2期 农业基础科学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戴前颖华再欣夏涛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茶叶审评与检验》是茶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提高传统的教学效果,分析了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 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提出《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改革对策。 关键词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2—0351—01 《茶叶审评与检验》是茶学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之一, 是联系茶叶生产加工理论和茶叶实际品质的重要桥梁,直 接关系到学生从事茶叶品质感官审评与理化检验的职业能 力的高低,是学生多门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集中体现,在茶 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茶叶审评与检验》是一门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的课程,一般理论授课10学时,实践教学4O学时。理论授 课的主要内容有评茶基础知识、茶叶品质形成、各类茶品质 特征及审评方法、茶叶标准及理化检验方法等。由于课堂讲 授时数有限,使学生理解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并掌握茶叶品 质的化学组成及与鲜叶、加工的关系确实有些难度。实践教 学多按照茶类,要求学生了解茶的审评要点和审评品质特征。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内容更新慢 该课程的教材多参考陆松侯、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 与检验》【1I,而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有些内容需要及时补充 更新,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如:评茶基础知识应介 绍感官审评方法的新国家标准(GB/T23776—2009);茶叶品 质特征应及时补充新创名茶的品质特征、清香型乌龙茶(青 茶)闭等;茶叶标准应及时补充我国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 叶、有机茶等的标准_引,增加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茶 叶生产许可证(茶叶Qs认证)及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 控制点)管理体系、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茶叶清洁 化生产等 ;介绍欧盟进口茶叶农残新标准 等;同时茶叶理 化检验方法应讲解最新的方法标准。 1.2实验茶样品质代表性不明显 实验所用茶样多为市场上购买或从事茶产业的校友赠 送。由于市场受消费者喜好导向,或进行了一些工艺改进, 有些实际产品品质已经偏离课本上介绍的该花色品种茶应 该具备的品质特征,从而使学生理论所学和实际所见不相 符合,如铁观音叶底的“三红七绿”、岩茶干茶色的“三节 色”,现在很难找到相应品质的茶样。因此,更新教学内容, 寻求标准茶样,是茶样审评教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任务。 1.3实验课方式单一。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即给学生一些茶样,并向他 们介绍该类茶的审评要点及其应该具备的品质特点,然后由 学生审评茶样的品质特点是否符合标准。学生做实验是被 作者简介戴前颖(1980一),女,安徽全椒人,讲师,博士,从事茶饮料 研究与开发工作 收稿日期2009—10—27 动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 分发挥,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课未能给予足够的 重视,课后不积极思考,学习目标往往不能完全达到,更缺 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实验用具和设备陈旧 茶学专业历史悠久,相当一部分审评用具和设备都是专 业创建不久制定的,加上保管得当,学生使用过程中比较爱 惜,至今仍能使用,致使实验用具和设备相对陈旧,如审评 杯碗的序号不配套,杯碗上的字是专业的历史名称等。 2《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改革对策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一门应用性、技能性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既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讲授技能,更要求专业 教师具有生产第一线的工作经验。作为茶叶审评的专业教 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 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实训基地,参加茶叶生产实践及 指导学生实习等,通过参与生产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 水平,积累相关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讲述 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将茶叶审评与茶叶加工紧密地联 系起来.以更好地指导生产。 2.2茶叶审评应设有茶叶标本室 我国茶叶品种花色繁多,要想每年都收集齐全并给学生 审评,是不可能的。为最大限度开阔学生视野,有必要建立 茶叶标本室,从而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名优茶种类,识别 各省市主要名优茶。另外,部分茶样已经不容易收集到,茶叶 标本室也应该收集图片标本,包括干茶形状、汤色、叶底并 附上简要的介绍,让学生相对直观地了解茶叶品质特点,加 深对该茶的认识。 介绍茶叶的视频资料也应纳入标本室的收集对象范围, 这样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轻松。作为教师, 可以灵活添加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图片、动画、声音 等;作为学生,从全新的视听角度进行学习,不仅增加了学 习兴趣,而且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2.3学生参与教学 学生参与教学包括教学材料的收集和课堂的试讲。安 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是全国招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的 来自特定茶的产茶省、产茶区,应该充分利用该资源,发动 学生收集茶样。可以在学生放假前,将实验课或标本室所需 要的茶样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假期帮忙收集。对于把 (下转第353页) 35】 《现代农业科技/2oo9年第22期 然要求。也是解决必修课和选修课课时矛盾的有效途径。为 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专业 农业基础科学 委员会的作用,依据园艺技术专业培养及服务方向,分解相 关岗位能力,提炼园艺企业必备的技能基础能力、综合能力 人员针对当前园艺专业发展现状来参与制定课程体系的修 改与制定,并要求专业课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以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 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 体系。将相近学科、相关知识或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整合,形 成综合化课程,以保持知识及其探究过程的统一性,减少课 程内容上的不必要重复,实现课程集约化,突出高职课程的 应用型特色。 4实习形式的更新 及行业管理能力,形成相应新的园艺专业课教学模式和实 训方法。 毕业实习是园艺专业教学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 是对高职教育3 ̄5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性实践教学活 动,毕业实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实 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西安市园艺专业资源短缺,实习条 件相对落后,地点相对较少的现状,积极寻找外省市资源, 与江苏连云港、陕西杨凌等多家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 不仅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组成 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计划、专业培养目标的修改和制 定,和一定的教学任务,还承担毕业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同 为了探索适合园艺专业毕业生实习的有效途径,西安 职业技术学院对园艺毕业实习进行了改革。长期的教学改 革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模式既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控 制、改进与保证具有重要作用,又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改 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培 时,让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3 ̄6个月的实践实习,使学生参 与企业生产和运营,并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在相应岗位上挂职 锻炼,深入实习基地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平台.及时掌握与本 专业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并认真带好实习学生,切实负 养。必须依靠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前的良好训练,才能使 他们获得适合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针对高等职业园艺专 业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构建新型教学 模式。把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作为培养方案的核心内 容,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把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 岗,上岗即顶岗”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 担起辅导学生学技术、学技能的责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5参考文献 【1]白水泉.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U】.职业技 术,2008(6):16—18. [2]姚彩利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浅析Ⅱ】_中国集体经济,2007(30):63—72. 『3】王贺.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Ⅱ】.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 报,2007(5):98—102. 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要求,重视深入进行基于核心能力的园艺 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方法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由行业、 企业专家、毕业生、专业教师各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 (上接第351页) f4】刘玉石,丁九敏_力口强高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探讨口].现代农 业,2008(12):92—94. [5]高东升.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农业教 育,2004(2):44—48. 为该方向的科研工作注入新动向。 2.5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握不了品质要求的茶样,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照片等), 通过网络与老师联系,确定后再收集。通过该手段,可以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茶样品质的印象,比在课堂上反复 强调更有实际效果。同时,还能发掘茶叶本身的市场知识, 该专业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放在突出地位,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依照国家职 业分类标准,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评茶员》 及“评茶 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相衔 接,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对主干课程进行重组、整合, 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 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 使学生通过采购茶样,了解市场的价格、加工水平、消费导 向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学生参与教学还体现在讲授课程时,布置任务让学生上 台讲课、板书,让学生从教师讲授知识的角度全面准备,从 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积极开放实验室,多接纳本科生进行毕业课题研究,提 升实验室的科研功能 逐步推行毕业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 度。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可以直接上 岗承担企业和质检机构茶叶感官审评的任务.很大程度上增 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 3参考文献 【1]陆松侯,施兆鸱.茶叶审评与检验【M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f2冯廷俭.“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U】.中国茶叶,21 2005,27(5):18—19. 实验室开放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必 不可少的环节。大力发展实验室在高校中的作用,通过资源 整合,实验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使用效率,减少了 资源浪费,加强了基础实验教学环节,更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 而感官审评实验室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教学工作中,以审 [3】鲁成银,刘栩.国内外茶叶标准现状及对比分析Ⅱ1l农业质量标准, 2003(5):11—13. 评为主的科研较少,因此应优化实验内容,解放学生思想, 弓1导学生思维发散,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应接 纳本科生进行毕业课题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随着问题和解 【4】杨普香.关于我国茶叶实施QS认证的思考刚.农业质量标准,2006 (5):30—31. [5】陈红蕾,李旋.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Ⅱ1.科技管理研究,2007(7):36—38. [6]骆少君.评茶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7】郭桂义.《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Ⅱ】.安徽农业 科学,2007,35(19):5957-5958,5966. 353 决方法的积累,不仅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 学习目标,而且还能拓宽教师的思路,引出新课题、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