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罗源县八县(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来源:哗拓教育
 考试日期:1月10日 完卷时间90 分钟 满 分: 100 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表格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最近,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仅让人想起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路。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制 3.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 ) A.郡县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4.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5.某班级同学在讨论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时,有一个同学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小林同学马上进行反驳。小林反驳的观点正确的是①两者内容不同 ②两者所设想的目标不同 ③两者的社会经济主张不同 ④两者实施的结果不同(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思潮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部原因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7.与右图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8.有一首革命山歌里唱到:“朱毛红军到古田(注:福建省古田县),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革命山歌 ( ) A.与革命根据地开辟有关 B.与红军长征有关 C.与北伐战争有关 D.与淮海战役有关 9.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南昌起义 B.土地革命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 “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1.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

体意识。2011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代表福建省委,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上用“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十六个字概括了“福建精神”。下列时代精神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长征精神②五四精神③抗战精神④井冈山精神( )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13.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的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 ) A.“一边倒”的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5.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时代》周刊称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 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6.20世纪70年代完成下图所示“破冰之旅”的历史人物是(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田中角荣 B.尼克松 C.周恩来 D.邓小平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属于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18.2011年11月30日上午,世界上航速最快的高速客滚轮“海峡号”劈波斩浪,

首次启动由福建平潭至台湾台中的直航之旅,标志着两岸间最快捷、最经济的海上航线正式开通。它有力促进了两岸直接“三通”。“三通”指的是( ) A.通邮、通航、通电 B.通邮、通航、通商 C.通邮、通路、通商 D.通信、通电、通路 19.“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体现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21.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线。”这部法律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公民法

2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23.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③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④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

A.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25.《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26.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相同之处是 ( )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无产阶级为斗争主力的革命 C.都是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D.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7.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8.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苏“冷战”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④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某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30.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说明 ( )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5分,32题10分,33题15分,共40分)

31.(15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材料二 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摘编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构建的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还包含哪些内容?(2分) 材料四 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比较项目 政体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任职 国家元首权限 政府首脑 美国 总统制共和制 ② ③ 有实权 ⑤ 英国 ① 世袭 终身制 ④ 首相 (4)补充完成材料四表格,写出①②③④⑤所对应内容。(5分) (5)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2分)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网

材料二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据《中共党史》选编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材料三 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

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广州和武汉的得票数为何遥遥领先?(2分)

(2)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革命性”的贡献有哪些?(2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确定7月1日为建党节的参考因素。(2分)在中国共产党90周岁诞辰来临之际,某中学准备在党的诞生地举办一次纪念活动。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选择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分)

(4)据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2分)

33.(15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1分)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分)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2)请将照片加以分类,并将图序号填写在下表中。(2分)

类 别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图 序 号 (3)图④ 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2001年中国外交有哪些突出成就?请举一例。(1分)

材料二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4)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四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5)根据材料三,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分)

(6)根据材料四,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3分)

(7)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外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联考 高中 一 年 历史 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5分,32题10分,33题15分,共40分)

32.(1)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1分) (只要答对其中1点即可。) 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1分)(只要答对其中1点即可。)

(2)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封建君主专制政体;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任意2点即可得2分)

(3)当时处于战争环境,缺乏档案资料;参加过中共“一大”的同志的回忆;党的领袖的提议。(2分,任意2点即可得2分) 答上海和浙江嘉兴均可。(1分)因为中共“一大”最初是在上海召开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1分)

(4)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理念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国共两党都认同的;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祖国统一的心愿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2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3.(1)主题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如“洋人的朝廷”、“傀儡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1分)说明了弱国无外交。(1分) (2))(2分,写错或少写一个均扣1分) 类 别 图 序 号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①② ③④⑤  原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2分) 成就: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贸组织。(1分,任意一点即可。)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