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科目 课时 生物 2 教学对象 高一 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掌握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③通过运用染色体教具演示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动手、协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 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确对待自然界。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精子的形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 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min) 导入 思考并回答从黑腹果蝇 通过课本问题探讨,观察黑腹果蝇配子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的关黑腹果蝇配配子染色体 系,有什么区别? 子染色体与与体细胞染 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体细胞染色色体的关系5 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体的关系。推入手切入本 第一怎样的分裂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并复习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断配子形成节内容,激并用动画复习有丝分裂的中染色体变发兴趣,导课时染色体经过复制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过程。配子是如何形成的?能不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呢?提出减数分裂概化 入新课, 导入 念,导入新课。 复习有丝分 回忆有丝分裂使学生学 裂各时期染习新课时能 色体变化。 够避免新旧 知识的混淆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要求学生看课本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指出减数分裂的概念要点: 看课本理解培养学生能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减数分裂的够透彻分析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概念 概念,提取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重要信息的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能力 先来学习几个重要概念: 学生看课本,用文字描述各时期的特点和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看P18,并对将重难点前 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概念填写学案。 概念进行归移讲解,分 姐妹染色单体: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纳总结。 散难点。 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教师展示染10 环节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 色体教具, 设计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演示染色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复制过程,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 同源染色 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体。把减数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 分裂中抽象 部分片段。 的东西变成 教师将几个概念投影在黑板上,学生看书总结概念定义。随后教师用 了直观的东 制作的染色体道具进行演示。目的是把减数分裂中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思考并讨论 西,使学生 的东西,使学生对同源染色体等重要概念有清楚的理解,真正理解联会与练习巩固 对同源染色 四分体,解决了以往学生的抽象和形象不相符的问题。讲解完后学生做巩 体等重要概 固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练习如下: 念有清楚的 A和a、 B和b称为:同源染理解,真正 色体 理解联会与 A和B、A和b、a和B、a和b称为:四分体。 非同源染色体 。 1和2、3和4称为:姐妹染色 考查学生对 单体 联会、四分 1和3、1和4、2和3、2和4称为:归纳总结 体、同源染 非姐妹染色单体 色体、姐妹 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等 概念的理解 和区分
看P17,结合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要求学生看P16-19,结合图示,找出精子形成场所并分析过程, 图示,分析精 8分钟后学生依据学案简述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和细胞名称的子形成过程, 变化。邀请每组代表到讲台上讲解本组的减数分裂过程,其他组同学提出讨论并总结 修改意见。 该过程,填写 师生共同总结: 在学案表格 1、场所: 睾丸中的曲细精管(哺乳动物) 中。 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 的。 2、形成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精细胞的变形 通过ppt展示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动态变化 10 减I: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考察学生对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过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程中染色体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和DNA数目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变化及图像 减II: 的分析和掌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 握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随纺锤丝牵引移向两 教学极 环节 末期:形成4个精细胞 精细胞经过变形之后形成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有细胞核,尾长 能够摆动。 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连续过程,让学生将静态的转变为形成动态的知 识。 练习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后,形成的细胞叫什么?减数第一次分裂 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各生成了什么细胞? 训练学生的 2、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是在何期进行的?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 独立分析和 比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发生在何期? 原因? 解决问题的 3、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和染色单体分离时期?精子中是否存在同 能力 源染色体? 通过总结进 4、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几个精子?几种类型? 行知识梳理 5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是 自由组合吗? 10 要求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并填写表格,绘制DNA,染色体,染色单 体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精子的形成过程
对减数分裂通过数目分 过程中染色析,使学生5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前中期 后期 体、染色单画出DNA、 体、DNA数目染色体、染 染色体 变化思考讨色单体数目 DNA分子数 论后,填充表变化曲线, 格。在学案上变抽象为直 染色单体数 画出曲线图,观,培养学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的曲线并展示交流 生的识图、 图,要求3名同学到黑板上各画一图,2分钟后,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绘图能力 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的曲线图 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动画演示精子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并 三、课堂巩固 记忆本节课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B ) 内容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形 成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D ) A、第一次分裂中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中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B ) A、染色体进行复制 B、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 5、右图画的是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请根据此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哪一次分裂?属于什么时期? 该细胞的名称是什么? 第一次 四分体时期 初级精母细胞 (2)图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 4条 8条 (3)图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各由哪两条染色体组成的? 2对 A和B C和D 课后作业: 1、提出问题:该过程与有丝分裂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将表思考讨论区 格补充完整。 分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图通过总结进 像的方法 行知识梳理 次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复制次数 细胞分裂次数 分裂过程中 是否发生联会 染色体变化 是否出现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变化 着丝点何时分裂 子细胞染色体数 子细胞个数 子细胞类型 2、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绘出有丝分裂中后期、减I中后期和减II中后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 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与联系。 检查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区别的掌握。 第一课时 教师板书: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学生板书 一、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2.过程: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1、对象 精原细胞 2n 2n 0 2、时期 ↓ 3、特点 初级精母细胞 2n 4n 4n 板书4、结果 ↓ 设计 (二)精子形成过程 次级精母细胞 n—2n 2n 2n--0 ↓ 高等动物:睾丸 精细胞 n n 0 1.场所 低等动物:精巢 ↓ 植物: 雄蕊 精子 n n 0 3.曲线 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 (1)、染色体: (2)、DNA: (3)、染色单体:
教学反思: 导入,通过观察果蝇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对配子的产生方式设疑,使学生推导出配子形成不是通过有丝分裂,导入新课。并复习有丝分裂概念和过程使学生学习新课时能够“瞻前顾后”,避免新旧知识的混淆。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改变了课本内容的呈现顺序: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授,从而分散了难点;对课本知识如减数分裂的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概念通过教具让学生把减数分裂中抽象的东西变成了直观的东西,使学生对同源染色体等重要概念有清楚的理解,真正理解联会与四分体,提高了兴趣和学习减数分裂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具体明确,设计意图直击教学目标。 习题精选且练习的时机恰到好处,如精子形成过程后的习题,及时考察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及图像的分析和掌握知识重点通过表格、曲线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且易于记忆,更能加深学生理解,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在黑板上用道具演示各时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图,教师评讲。让学生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填写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高中学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和加强。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注意动静结合。三维动画可增强过程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各个不同时期的静止图象可反映出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学生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形成知识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