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高某铜矿银回收率浮选试验研究

来源:哗拓教育
第25卷第3期 2016年6月 矿 冶 Vo1.25.NO.3 MINING&METALLURGY June 2016 文章编号:1005-7854(2016)03-0032-03 提高某铜矿银回收率浮选试验研究 高洋 童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摘 要:为了提高云南某铜银硫化矿银回收率,通过试验研究对2000 t/d选矿厂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优 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磨浮工艺流程上,采用石灰加KJI4作组合抑制剂来提高银回收率,新的药剂制 度对该矿石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铜银矿;银回收率;组合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TD952.1;TD95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5-7854.2016.03.007 EXPERIMENTAL STUDY ON IMPROVING FLOTATION RECOVERY OF SILVER FROM A C0PPER 0RE GAO Yang TONG Xiong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lver recovery of a silver copper sulphide ore from Yunnan,the processing lowsheet of a 2000 tf/d concentrator was optimized by bench—scale test.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exist— ing primary grinding and lfotation process,the recovery of silver,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lime and KJ14 as com— bined regulator.The new reagent regime has a good adaptability to the ore. KEY WORDS:copper silver deposit;silver recovery;combined inhibitor 在浮选含银多金属矿石时银的回收率一般不高, 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选矿厂经济效益。 有的含银多金属矿石银回收率低或者银回收率高但 精矿产品中目的矿物品位低。本文针对云南某含银 铜硫化矿石,采用优先浮选流程,在磨矿度一74 m 增加。试验表明,采用石灰与KJ14作组合抑制剂对 该矿石具有较好适应性,浮选指标较好 。 1 矿石性质 1.1矿石主要元素分析 占85%,矿浆pH值在8.5 ~9的条件下,在保证精矿 中铜品位前提下,通过提高银品位使精矿中银回收率 该铜矿石的构造类型为斑杂状构造、浸染状构 造。矿石的主要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 Table 1 Multi—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run—of-mine ore /% I)单位为g/t,下同。 收稿日期:2015-o4-o2 作者简介:高洋,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专业为矿物加工。 1.2矿物组成 矿石中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 高洋等:提高某铜矿银回收率浮选试验研究 黄铁矿、铁闪锌矿、毒砂、辉钼矿、方铅矿等;脉石矿 物主要有钾长石、石英、斜长石、云母和方解石。矿 石的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见表2。 表2矿石中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Table 2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contents of minerals in the ore /% 钾长石、石英、斜长石等矿物,与磁黄铁矿伴生的金 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少量为黄铁矿、黝铜矿等;黄 铁矿在矿石中多为它形粒状,少量为半自形一自形 粒状,粒度在0.005~2 mm。与黄铁矿伴生的脉石 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方解石、斜长石、金云母、 高岭石、透辉石等。方铅矿含量较少,在矿石中多为 它形粒状,粒度在0.005~0.1 mm,方铅矿是银的主 金属矿物 矿物名称 含量 脉石矿物 矿物名称 含量 要载体矿物。 2选矿条件试验 2.1磨矿细度 磨矿细度决定了选别效果的好坏。由于铜、银 矿物的嵌布粒度较细,为使其单体解离度的粒级呈 合理分布,同时把脉石矿泥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行以 下4组试验:矿细度试验条件分别是一74 m占 1.3 主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 65%、75%、85%、95%。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 选、两次扫选流程,石灰用量为3 kg/t,丁基黄药用 量为50 g/t,松醇油用量为48 g/t,搅拌时间为4 min,粗选、精选和扫选时间分别为5、(2.5+2)和(4 黄铜矿多为它形粒状单晶体或多晶集合体,嵌 布粒度在0.005—2 mm;与黄铜矿伴生的脉石矿物 主要有石英、长石、高岭石等,与黄铜矿伴生的金属 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 磁黄铁矿在矿石中多为它形粒状,粒度在 +3)min。试验结果(见表3)表明,银的回收率随 磨矿细度增加而提高,当磨矿细度超过一74 m占 85%后,银的回收率下降 。 。 0.005~1 mm。与磁黄铁矿伴生的脉石矿物主要为 表3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grinding fineness test /% 2.2 抑制剂 用漂白粉。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 流程,分两组进行试验。A组矿样仅加入3 kg/t石 灰,B组矿样加入2.5 kg/t石灰和KJ14 60 g/t,丁基 黄药用量为50 g/t、松醇油用量为48 g/t,搅拌时间 硫的抑制剂一般为石灰,主要有效成分为CaO。 工业生产上也有使用漂白粉作为硫抑制剂的实例, 考虑到次氯酸根在水中的不稳定性,本次试验没使 矿 冶 为4 min,粗选、精选和扫选时间分别为5、(2.5+2) 过程中使用石灰+KJ14作为组合抑制剂,浮选指标 和(4+3)min。从浮选指标(见表4)来看,在磨矿 更佳。 表4抑制剂种类试验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inhibitor type tests /% 2.3捕收剂 g/t,搅拌时间为4 min,粗选、精选和扫选时间分别 捕收剂种类条件试验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选、 为5 min、(2.5+2)min和(4+3)min。4组捕收剂 两次扫选流程。在磨矿细度一74 m占85%,石灰 种类试验结果见表5。试验结果表明,异戊基黄药 和KJ14用量为3 kg/t和60 g/t、松醇油用量为48 的捕收能力最强,丁基铵黑药选择性最差。 表5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collector type tests /% 2.4 闭路试验 根据条件试验的较优条件,进行了闭路试验。 3 结论 闭路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表6。试验结果表 1)该矿石铜银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共生关系较 明,采用该工艺可获得较好的选别指标。 为密切。因此,选择合理的磨矿细度是决定浮选指 标的关键。 表6闭路试验结果 Table 6 Result of locked—cycle test /% 2)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石灰+KJ14作组合抑制 剂,能有效提高铜精矿中银的品位和回收率。 3)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一74}xm占 85%,石灰+KJ14用量为3 kg/t和60 g/t,异戊基 (下转第53页) 邹维等:水解沉钒动力学研究 ·53· 式中,A为指前因子常数;E为表观活化能;R为摩 尔气体常数,取值为8.314;T为温度。 3 结论 在钒的初始浓度为21 g/L,控制沉钒过程pH一 1.0、搅拌强度320 r/min条件下,在反应时间的前5 min,钒的析出反应级数为2.45,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127.69 kJ/mol,动力学方程可描述为Cv 钒的进行。 参考文献: [1】PALANT A A,BRYUKVIN V A,PETROVA V A.Prepa- ration of pure vanadium pentoxide by extraction using dii— 根据表3中的拟合数据,拟合线性方程的斜率 即对应温度下的速率常数,作一Ink一1000/T图并进 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5所示,拟合相关系数R 为 0.9787。 =kt+ 根据其斜率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为127.69 kJ/ mol,其值大于40 kJ/mol,表明水解沉钒反应受温度 影响较大。结合图4随沉钒时间t的关系(n= 2.45)可知,化学反应为水解沉钒过程的主要限制 性环节 6]。 o。水解沉钒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温度高有利于沉 sododecylamine[J].Russian Metallurgy(Metally),2006 (4):303—305. [2]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M].北京:高 崔 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莫鼎成.冶金动力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 社。1987. [4]蔡垂信,薄立群,张加歧,等.多钒酸铵的沉淀[J].铁 合金,1980(4):21—24. [5]葛华才,朱明丽.使用Excel软件求取反应级数的快速 f1 000·r )/K- 方法[J].实验室科学,2013,16(1):108—110,114. [6]SZYMCZYCHA A.Kinetics of Mo,Ni,V and A1 leaching from a spent hydrodesulphurization catalyst in a solution 图5 一Ink一1000/T关系 Fig.5 Relationship of—lnk and 1000/T containing oxal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6(2-3):2157—2161. (上接第34页) 参考文献: [1]宋丽丽.某含银金矿石选矿技术研究[D].辽宁葫芦岛 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 [2]王明燕.影响江西某铜矿中伴生金、银选矿指标的工艺 矿物学因素研究[J].矿冶,2015,24(1):81—86. [3]宛鹤.复杂多金属矿石共(伴)生金银综合利用的试验 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叶国华,童雄,张杰,等.某难选铜矿浮选新工艺试验研 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6(6):18-21. 图1闭路试验流程 Fig.1 Flowsheet of locked—cycle test [5]张岳.某金铜矿选矿工艺优化研究[J].金属矿山, 2009(4):56—59. 黄药用量为50 g/t条件下,采用一次粗选、两次精 选、两次扫选流程工艺,可获得较理想的浮选指标。 [6]孙志健.新疆某铜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J].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2012(2):44_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