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年第8卷第2期1998;9(1):3~12.2119鼠哮喘模型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中成药,1998;20(6):32~34inSousa—AR,Lane—SJ,Cidlowski—JA,eta1.resistanceGlucocorticoidasthmaisassociated25包照日格图,吴敦序,陈淑俊,等.龟芪散对哮喘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及皮质酮的影响.中成药,1998;20(2):25~27withelevatedinvivoexpressionoftheglucoeorti—coidreceptorbetaisoform.JournalofAllergyClini—calImmunology2000;105(5):943~95026吴银根,徐重明,李培成.咳喘落(温阳抗寒合剂)对哮喘模型豚鼠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6):36~372722黄茂,戴山林,王虹,等.&受体激动剂对哮喘豚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8):509~51023郭英江,吕国平,崔德建,等.平喘药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基础医学与临床,1997:17(2)125~129Mathieu—M,Gougat—C,Jaffuel—D.eta1.Theasaglucoeorticoidreceptorgenecandidateforgene1999Feb;6(2)therapyin’asthma.GeneTherapy24童舜华,吴敦序,包照日格图,等.小青龙汤对大245~252(收稿日期:2001—9~21)近年来针灸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项平何崇南京中医药大@(210029)建国后,针灸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的针灸专业人才,并正在继续发挥着培养人才、发展学术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性的传统医学热正在兴起。在国外,“传统医学”或日“替代医学”的专门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中医教育倍受重视。但至少在近十余年内,国外可能仍以寻求国内的学习为主,针灸教学要走向世界,面向国际的针灸学术的知识和技术输出市场,就急需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让教学质量与国际接轨。现就的研究不足,其二是课堂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内容的不一致。从针灸基本规律的研究来看,五十年代,我校针灸前辈对针灸的基本规律作了潜心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了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针灸.学》教材。今天教材中有关针灸经络系统的组成、腧穴的分部分经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作用、针刺手法、基本补泻手法、针灸治则、取穴原则、配穴原则、经络脏腑主治规律等,都是那时总结的成果。但历时50年,随着考古发现、古籍考证、理论探讨以及临床研究等工作的不断积累,人们对经络、腧穴和针灸治疗规律的认识均有所深化,以前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已不能适应今天的需要。如腧穴主治规律不能包含微针穴位的内容,刺灸法内容中不能反映光、电、磁等刺激形式的应用特点。再当前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改进意见,谈谈自己的意见。1存在问题1.1教材内容老化:现行针灸教材的老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针灸基本规律万方数据 20JournalofBeijingCollegeofAcupuncture&Orthopedicsv01.8No.2如腧穴的主治规律,过去教材中罗列“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三个部分,显然,今天看来略显陈旧,近人研究还提出的“全息主治作用”、“对应主治作用”及“交叉主治作用”等内容,它们目前虽然均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却没有得到认真的总结和研究,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教材中得到应有体现,导致目前的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当今学术的实际水平。再从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偏离来看,时代的变迁,医学科学的发展,使社会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针灸临床适应病种也在不断变更,然而,现行针灸教材仍然忠实地保持着初版《针灸学》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表现出与今天针灸临床的多种不适应。50年代,传染病、营养不良猖厥,针灸治疗这类病证如截疟、治痨、止痢、雀盲、脚气、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实是济世救人,算是站到了当时医学的前沿,充分展示了针灸传统方法的魅力,引起较大的轰动。而今,神经系统病、精神心理疾病、药物成瘾、免疫异常病证、遗传病、肿瘤、风湿病、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病以及许多亚临床病证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而且,由于疾病分类方法的改变还在不断地变化,使针灸教材中所记载50年代的针灸治疗内容顿成屠龙之技,并不能指导当今针灸临床所面临的病种治疗,难以说明其治疗作用与规律,针灸临床教学跟不上临床实际的变化。由于现今针灸教材基本沿袭50年代的《针灸学》教材,数十年无突破性的进展。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造成了针灸教学上的三个脱离:①教学与临床相脱离:教学的内容与临床严重脱节,以致学生不能适应临床教学,给临床实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少学生不得不在临床实习中补上临床的基本知识,以适应临床工作;②教学与研究相脱离:针灸学研究应该是针对针灸本身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加以完善与改进。然而,由于教学内容的滞后或日一定程度的程式化,研究又需迅速扩充科万 方数据研背景知识,使教学与研究成了互不相干的两个独立体,教师竞难以兼顾教学与研究工作,更谈不上学生在研究中学习针灸;③教学与针灸自身规律相脱离:针灸不仅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更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针灸教学除强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骨度分寸和气血流注、基本处方等内容外,不少针灸的理论内容尚需结合实际操作才能理解,并需要临床实践中不断琢磨、操练才能掌握,一些操作部分的内容,只有通过具体的模拟和实地操作才能发现问题,使学生充分领会其要领和技巧。更确切地说,针灸学教学是个需以形象教学为主体,引导探索为羽翼的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然而,在现有教材的框架下,针灸教学内容被固定化,专家们已熨平了针灸学内容中的许多缝隙和疑问,教材成了速成快餐,学习者只需记忆,别无它事可做。由于教材内容较为固定,教案的更新周期无限延长,教学手段单调和原始,明显滞后于针灸临床的发展,教学方法与针灸本身的特点产生明显的不适应。1.2教学模式落后:现今不少中医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沿用初中级教育的教学方法,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充斥了几乎全部的教学过程。由于从高考中入选学生的中医知识背景较为薄弱的特点,针灸教育实际是从0开始,灌输性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对于入门之初,急速拓展本专业知识背景,这种教学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是只用于大一、大二的部分课程,而是贯穿中医大学教育的始终。课堂教学是在教学日历规定下的一种灌输,甚至部分临床带数,由于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惯性般的被动知识接受等原因,则形成以被动学习老师几个临床绝招为目的的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任何教学形式的提高均注目于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方法的完善,任何考试都侧重于灌输效果的评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者,对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年第8卷第2期21课程、对教师、对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依赖,很多对这种教学形式很适应的学生,却不具有较好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高等学校自产生以来,主要经历了三种教学模式。最初出现的是以保存并传递已有文化,并培养人才为已任的“巴黎大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大学的教学内容逐渐僵化,学校对改革采取保守和蔑视的态度,对新兴的学科持否定态度,美国学者克拉克·比尔形容它“象没有窗户的闭塞的城堡”,成了学术变革和发展的阻碍力量。随后,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支柱,以“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为办学宗旨,强调通过研究培养人才,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提高与完善自己的“柏林大学模式”便取而代之。该模式认为高校的职能应由单一培养人才,延伸到肩负探索真理,发展科学的重任。柏林大学模式的出现,使该大学赢得了世界学子的认同,取得了广泛的生源。然而,柏林大学所倾心的是纯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对实用技术仍然持轻视的态度,是一个相对远离社会实际,“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独立有机体’?。法国作家圣伯夫将它形容为“象牙之塔”。十九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威斯康辛模式”在美国的实用主义价值观的背景下,大学将其教学、科研活动拓展到校园之外,大学科研的触角伸入工农业生产技术和社区发展领域,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于社会,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提出了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的概念。由这一模式衍生的“斯坦福一硅谷”模式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世界各国纷纷效仿,日本出现了“筑波科学城”、英国有“剑桥科学工业园”,不少西欧国家都兴建了以高校为中心的“技术园区”,可以说,以传授经验、创造新说、服务社会为主旨的高校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论学科差异如何,教学模式的负反应却是一致的。以灌输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习,必然导致教条和僵化,导致对新事物的不敏感,使学校变成“没有窗户的闭塞的城堡”。在万 方数据这种氛围里,学术创新少有共鸣,甚至无意中也窒息了学生学习与研究和热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智的发展,也是与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相违背的。毕竟,针灸学是一门从理论思维与技术操作有机结合的应用学科,而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擅汲新知,精力充沛,头脑中蕴藏着各种潜在创造性资源。针灸学若要在21世纪具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瞩目于全世界,面对学生的这些潜在资源,又怎能一个“灌”字了得?2改进意见2.1对教材改进的设想2.1.1大学应成为充满本领域最新信息的集散地。目前,在临床第一线,针灸师很少有能力全面掌握本领域的信息,他们只能就自己切合实用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归纳,其中大多属个人行为,既不能保证全面性,也不可保证可靠性,故古来不少医家“作而不述”。然而,大学属于专门研究部门,“春江水暖鸭先知”,本身具有广采博取的条件,通过对报刊、图书、影像资料、会议资料、网络数据库资料、国际交流、专家技能以及政策法规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并提出学术导向,应是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医学信息的收集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而且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必修课,其工作结果可作学生基础教学课程的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评定表,还可以充实学校自己医学资料信息数据库,为低年级学生或临床需求者提供帮助。大学教授还应定期作本领域基本进展的讲座,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前瞻性的指导,并为专业资料的总结整理提供示范。2.1.2大学教材应“定活两便”。大学教材一方面需要保证国家教学大纲要求下的基本教学要求,使大学生具有符合国家要求的背景知识水准。另一方面,大学的教材还应“活”,首先,由于学生需强化中医本专业的专业技能与相关技能的学习,应尽可能地强化突出与针灸有关或对针灸学习与研究有关的内22JournalofBeijingCollegeofAcupuncture&Orthopedicsv01.8No.2容。可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材的编写,30年代生的素质教育,就是要确定以人(学生)为本承淡安教授办针灸学社时,曾出《针灸薪传的教学体制,让学生投入教学、研究与服务相集》一书,就是在承老指导下学生所编著的。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我校老一辈针灸教师,在针灸学校就读期间,生的创造欲。引入这个教学模式,是针灸学科都曾为自己的教材建设做过不少的努力。通现代化在教学方面的体现,更在于培养继承过教材的编写,学生专业知识得到了实际的创新、开拓进取的下一代,使针灸学术能有一锻炼,同时,本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个光辉的未来。这种模式的改变,可以体现在另外,大学教材应着眼于毕业生市场的需求诸多方面’但以下两点是其核心。随时更改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就职具有2.2.1以临床问题为起点的教学方法,是教较强的竞争能力,甚至学有专长,充分发挥业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之一。希望中医院校的课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大学也应强调把本校堂能将包括教科书在内的专业书籍,留给学传统学术特色传授给学生,把本校专家教授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将需背诵熟记的内容的主要学术思想、专业特色、研究倾向等,用留在课后,把讨论引入课堂。教师应将学生学授课或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在学术的特习中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学术中的核心色上建立本校的品牌。矛盾和困惑带入课堂,并以这些问题为起点,2.1.3大学教材的核心是临床这一活教材。通过讨论,启迪思路,触发灵感,将学生带入研究领域,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的困难,推荐参考资料,纠正不良思维习惯,质疑学生的研究论文。鉴于针灸学科的特点,强化多媒体教学、模型教学和实体示范模拟,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还为个人的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这种教学,将研究命题的发现和探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涵盖了传授式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心智、技能、精神等多种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由于在学习期间即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绩,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对今后的业务发展也是极为必要的,再者,大学生的众多研究成果对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2.2.2以专业能力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最有价值的尺度。教学模式的改变,其评价体系也应随之改变。学校的考试,应改变过去仅对教材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着重于评价学生的临床业务能力,对临床的适应性,占有并应用专业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成绩进行评估。今天社会需要我们学生的,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模式。中央强调大学正是临床能力,而不是其它,考试将成为学生万 方数据“纸上得来终觉浅”,针灸技术不是仅从书上得来的,其得益于一生的东西大多是从实践得来的。临床医生行医过程中,常伴随有对病情认识的基本“观念”、手下的“数”、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感觉”等靠领悟和体验的东西,它们是不可能在书本上学到的,然而,这的确又是作为针灸医师的基本素质。由此,针灸学校不能仅是手拿讲稿的教师在那里引经据典,而应开放校门,把临床颇有建树的针灸师请入课堂,就其擅长领域做讲座,或承担课程,这样,才能把临床最好、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东西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建议如果可能,学校还应该进一步扩大临床教学基地,把临床课程放到临床来实施,基本授课形式是病例讨论、操作示范、交互评测,成绩评定应从心得体会、临床思路、操作能力、临床基本知识面等方面综合进行。另外,在大学校园或更大范围开办临床沙龙、临床讲座、临床新进展知识竞赛等,创造学术研究氛围,让学校变成不仅是在校学生,更是临床低年资医生业务提高的圣地。2.2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设想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年第8卷第2期23拓展能力,强化研究与思考的杠杆,真正起到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东西。只有认真总结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而如果这些目的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才可能在新的世纪振兴达到了,用人单位就会对我们的学生更为认我国的针灸教育,为针灸事业的迅速发展,培可,也说明教学是成功的。养出有思想、有创见、有能力的新一代。总之,较之其它专业的高校教育,中医针(收稿日期:2001一ol一20)灸教育只有很短的四十多年的时间,其中有谈腧穴定位法的分类徐立王卫天津中医学院(300193)关键词针灸腧穴定位法分类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手指腧穴定位法,是指在针灸临床上确定腧比量法,指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其代表著穴位置的方法。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作有《针灸学》[1’5’6。,《腧穴学》[副。系到针灸治疗的效果。因此,腧穴的定位方法1.2将腧穴定位方法分为3类:即骨度分寸历来是针灸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针取穴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自然灸专著甚至针灸教材,在此部分内容上有不标志取穴法(体表标志法,解剖标志法,体表同的载述,笔者对此也有一些个人意见,愿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手指此与同道进行讨论。比量法,指寸定位法)。其在第1种分类方法1现行针灸专业书籍中对腧穴定位分类方中去掉简便取穴法,代表著作有《中国针灸学法的载述概要》[引,《现代针灸全书》[4。,《腧穴学》[7'1州,在现行广泛使用的针灸专业书籍以及针《中国针灸学》[8]。灸专业教材中,对腧穴定位分类方法的载述1.3亦将腧穴定位方法分为3类:即骨度分大体可以归纳为3种:寸取穴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手1.1将腧穴定位方法分为4类:即骨度分寸指同身寸取穴法(手指比量法,指寸定位法),取穴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自然简便取穴法。其在第—种分类方法中去掉了体现标志取穴法(体表标志法,解剖标志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如《针灸学》[9]。(见下表)腧穴定位分类方法表中可以看出,以上述为代表的针灸专全相同,仅近2年出版并正在各中医高等院业书籍中,对腧穴定位方法分类和载述不完校使用的针灸专业教材‘6’7’9],就包括了上述万 方数据近年来针灸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项平, 何崇
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 ORTHOPEDICS-TRAUMATOLOGY2001,8(2)2次
1.王珑.邹伟.于学平 浅谈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在《针灸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08(12)2.陈力 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11(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zyydxxb-zylcb20010200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