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永远永远要受人纪念。 ——郭沫若
这里选取了《论语》中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70个句子,请同学们理解(老师讲解)、背诵,备考。并能与写作结合起来,发现论语的穿越时空的力量与价值。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参考理解: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注:八佾,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天子之礼的僭越。 1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1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老。”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