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测试
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证明资产存在减值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处置、出售、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债务重组等情况下转出资产,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应当指出的是关于资产减值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已十分接近,也稍有差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另外就准则规定的详细程度而言,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更为具体和全面。
二、固定资产减值有关规定
(一)判断减值迹象是资产减值测试的前提。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要先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而后确定是否进行减值测试。也就是说,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前提下,才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固定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不必估计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
(二)引入现值概念。对预计净残值采用现值,原准则中的预计净残值是终值;另外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在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取消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三)采用资产减值评估方法。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方法指南,具有可操作性。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评估师应当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平均生产能力和获利水平计算企业的公允价值,并根据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下现金流量现值来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由此确定可收回金额。目前,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在我国刚刚起步,其中业务量较大的就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评估。
(四)引入了“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的概念。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很难评估,因而新准则引入“资产组”、“总部资产”的概
1 / 3
念。当企业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进行估计的,应当将其归属于一定资产组,以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确认该资产的减值损失;“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因此,要将总部资产划归一定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确定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确定是否存在减值损失。准则对“资产组”、“资产组组合”及“总部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从而使企业在资产减值处理上更趋于合理。
三、固定资产减值测试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迹象判断
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存在固定资产减值迹象,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判断固定资产减值迹象依据的内部外部因素包括:包括资产市价大幅下跌;经济、技术、法律环境以及市场情况变化;市场利率、陈旧实体损坏、闲置或提前处置、资产经济绩效低于预期等。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按照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孰高原则确定的。
(二)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当固定资产存在减值时,企业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一是将资产变卖,二是继续使用该资产。毫无疑问,如果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带来的利益较高,企业就会处置该资产;如果企业继续使用该资产所带来的利益较高,企业就会继续使用该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反映了企业在处置资产和继续使用资产两者之间作出的选择。比如,某项资产如果现在处置掉,处置收入减处置费用的净额为80万元;如果持有这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10年,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100万元。作为生产管理者是选择现在把这项资产卖掉,还是持有10年,产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得到100万元?肯定要选择最有利的:持有10年,产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得到100万元。所以要继续持有,按照处置资产和继续使用资产两者利益孰高原则确定可收回金额。
(三)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基本思路
2 / 3
1.确定可收回金额。对比公允价值(假设不考虑相关处置费用)和在用价值,按照孰高原则确定。2.确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及减值后的净值,不考虑重置成本因素。3.确定固定资产减值额。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
4.减值额的分配。按资产组各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配。
会计实务中,合理分析判断固定资产减值,需要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经验,因为企业固定资产存在各种不同的类型,不同资产使用效率不同,而且资产的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国内评估界与会计界联合率先展开了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为目的的评估规范标准的单项研究,这对我国会计准则背景下如何开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是一种有益的探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会计准则》正确贯彻和实施。
四、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金额的计算公式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是指资产原价减累计折旧和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是采用熟高原则:取“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折现率及未来现金流量预计应按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入流出。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时,应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进行核算。计提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反映,并在资产负债表的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列示;而“资产减值损失”则反映在利润表中,直接抵减当期利润。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