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A. 太阳是银河系的主体部分
B.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不是天体
D. 目前已知天体系统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2.太阳高度指的是( )
A. 太阳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C.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D.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3.我国某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北京时间是11时30分,该地经度是( )
A. 127.5°E B.112.5°E C.123.5°E D.135°E 4. 某日天安门广场的国旗7时准时升起,则北京此日昼长约为( )
A.14时 B.16时 C.10时 D.18时 5.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中每两个相邻节气时间相差约(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6.在大庆,下列节日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 我国国庆节 B.国际劳动节 C.元旦 D. 圣诞节
7.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不同日期的纬度位置图。分析12月2日至次年1月1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是( )
A. 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一直往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一直往南移
8.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人造卫星与地面上对应的监测点相比
A.运动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B.运动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9.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的震动幅度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岩芯样本 C.由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探测技术获得的图像
10.以下关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厚度由外向里依次变薄 B.厚度由外向里依次增厚
C.最外层和最内层较薄,中间层较厚 D.外层较薄,里面两层厚度相当 11.一般认为,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主要发源于
A.岩石圈 B.地下水 C.软流层 D.海洋底部
1
12.“高处不胜寒”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缺少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短波辐射 D.地面辐射 13.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较为温暖,这是因为
A.多云的白天地面辐射强烈 B.多云的白天大气辐射微弱 C.多云的夜晚地面热量散失较多 D.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烈 14.近地面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是
A.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与等压线 B.与等压线平行
C.由高压指向低压,斜穿等压线 D.由低压指向高压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①表示
A.地幔 B.地壳C.地核 D.软流层 17.岩石圈位于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18.下图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是地处(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亚欧板块内部 D.太平洋板块内部
2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A.A B.B C.C D.D 2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 A B. B C. C D. D
22.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24.下列地貌中,因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峡谷 25. 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减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 A.辐射 B.反射 C.散射 D.吸收
26 . 2014年4月8日,一股强冷空气入侵东北平原,刚有春暖之感的大庆市迅速降温并降雨雪,引起此次降温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3
29.与N地比较,M地( )
①气压高 ②气压低 ③风力大 ④风力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0.图中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可能是( ) A.降温、大风等 B.连续性降水或雾 C.升温、晴天等 D.降温、晴天等 二、综合题(本题共40分) 31.读图回答下面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气压带名称:
A 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2) 图中代表盛行西风带的序号是__________;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北半球盛行西风的风向。
(3)在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填字母)
(4)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湿状况为 。B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湿状况为 。
4
32.下图表示“某锋面在某一时段的运动情况示意图”,图中A、B、C均表示同一个城市,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此图中的锋面为___________,此锋面形成的降水大多将在______________(锋前、锋后)。
(2)请分别写出该城市处于A、B、C三个时刻的天气状况。 A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示意图(图14)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图15)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图14上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图14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 (4)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图15)中的 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5)在图15的①、②、③、④四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 、 。
参考答案
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 B 11 C 21 C 2 C 12 D 22 D 3 A 13 D 23 B 4 C 14 C 24 B 5 C 15 B 25 B 6 A 16 B 26 A 7 C 17 C 27 B 8 C 18 D 28 C 9 C 19 A 29 B 10 B 20 D 30 A
二、综合题
33、(10分)
(1) 断层 向斜 背斜(每空1分 共3分) (2)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地(2分) (3) C B(每空2分 共4分) (4) A(1分)
34. (每空1分,共10分) (1)(2分)
(2)B地 C地
(3)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④ 北 (5)① ③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