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分类
醉酒对机体的危害 发病的原因和机制 临床表现 检查方法
生活禁忌及治疗 一、概 念
酒精中毒(alcoholism)系指饮酒所致的精神和躯体障碍。酒精中毒与遗传、身体
状况、心理、环境和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个体差异较大,遗传被认为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酒精依赖(alcoholic dependence)系指慢性酒精中毒者一旦停饮,可产生一系列戒
断症状。实际上酒精依赖者经常处于中毒状态中。
二、分类
急性酒精中毒(醉酒):由于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作用,表现为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对肝、肾、胃、脾、心脏等人体重要脏器造成伤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ml。
慢性酒精中毒: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精神和躯体障碍。 三、损害主要靶器官
胃: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胃炎、出血、糜烂。 肝:急性肝坏死
脂肪肝、慢性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脑萎缩(机制不清)。 研究表明,人饮酒时,体
内甲硫氨酸的分解过程受到干扰,导致分解过程中的中间 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含量升高,而这一物质能损伤大脑细胞。 小脑----共济失调
胰腺:诱发重症胰腺炎 周围神经:末梢神经炎
肌肉:可诱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意外损伤:车祸、烧伤、骨折等
酒精性胎儿征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各
种伤害,包括胎儿畸型、胎死腹中、生长迟滞及行为缺陷等。 严重者酒精抑制呼吸与循环中枢导致死亡 。
四、发病机理:乙醇为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作用脑内苯二氮卓-γ氨基丁酸受体(BZ-GABA受体)减弱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兴奋期),随着血中乙醇浓度的增加,继之皮层下中枢和小脑活动受累(共济失调期),逐步发展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昏迷、最后使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严重的发生循环、呼吸衰竭。可使肝脏糖异生受阻,出现低血糖。
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 肝脏
肝脏中的两种酶:乙醇脱氢酶 乙醛脱氢酶
ATP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排泄途径: 肾、肺、皮肤
五、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一)兴奋期
血乙醇浓度达到(50mg/dl):头痛,欣快,兴奋、反射减慢、视敏度减低等; 血乙醇浓度超过(75mg/dl):健谈、饶舌、情绪不稳定、 自负、易激惹、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动,也可能沉默、孤僻; 血乙醇浓度达到(100mg/dl):驾车易发生车祸。
(二)共济失调期 : 血乙醇浓度达到(150mg/dl),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不清,视力模糊、步态不稳。浓度达到(200mg/dl),出现恶心、呕吐、困倦。 (三)昏迷期: 血乙醇浓度升至(250mg/dl),患者进入昏迷期,表现昏睡,体温降低,血乙醇超过(400mg/dl),患者陷入深昏迷,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可出现呼吸、循环麻痹而有生命危险。
对重度昏睡者,使其头部偏向一侧或让其侧卧,以防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 如果患者心跳加快,呼吸减慢或不规则,或者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情况,为危险症状,应立即打120呼救电话,送患者到医院诊治。
中毒机理:酒精为中枢神经的抑制剂,为什么饮酒者会表现为兴奋状态?
乙醇为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作用脑内苯二氮卓-γ氨基丁酸受体(BZ-GABA受体)减弱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兴奋期),随着血中乙醇浓度的增加,继之皮层下中枢和小脑活动受累(共济失调期),逐步发展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昏迷、最后使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严重的发生循环、呼吸衰竭。可使肝脏糖异生受阻,出现低血糖。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
行为类别 对象 临界值(mg/100ml) 饮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 20 醉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 80
有关专家根据标准大体估算了一下: 20mg/100ml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
80mg/100ml,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2瓶啤酒; 100mg/100ml,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饮酒后要不要洗胃?
• 饮酒后90%以上的乙醇约0.5-1h左右在胃肠道被吸收入血,1-2h达到高峰。 1、 喝酒后半小时内,无呕吐,深度昏迷,向家属建议洗胃。
2、喝酒后0.5-2小时内,无呕吐,深度昏迷,家属要求洗胃的,可以洗胃。 3、无法判断是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安定类药物),必须向家属建议洗胃。
有哪些方法可以检测是否醉酒?
急性中毒时呼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
(1)呼气酒精含量检验 :呼气酒精含量采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进行检验。 (2)血液酒精含量检验:
(3)人体平衡试验 : 步行回转试验和单腿直立试验应在结实、干燥、不滑、 照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A.2.1 步行回转试验即被试人员沿着一条直线行走九步,边走边大声数步数(1,2,
3,…9),然后转身按原样返回。试验时,分讲解和行走两个阶段进行。讲解阶段,被试人员按照脚跟对脚尖的方式站立在直线的一端,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听试验人员的试验过程讲解。行走阶段,被试人员在得到试验人员行走指令后,开始行走。
A.2.2 试验中,试验人员观察以下八个指标,符合二个以上的,视为暂时丧失驾驶能力
1)在讲解过程中,被试人员失去平衡(失去原来的脚跟对脚尖的姿态): 2)讲解结束之前,开始行走;
3)为保持自身平衡,在行走时停下来;
4)行走时,脚跟与脚尖不能互相碰撞,至少间隔1.5cm; 5)行走时偏离直线;
6)用手臂进行平衡(手臂离开原位置15cm以上): 7)失去平衡或转弯不当: 8)走错步数
A.3.1 单腿直立试验即被试人员一只脚站立,向前提起另一只脚距地面15cm以上,
脚趾向前,脚底平行地面,并大声用千位数计数(1001,1002,1003,…),持续三
十秒钟。试验时,分讲解、平衡与计数两个阶段。讲解阶段,被试人员双脚同时站立,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听试验人员的试验过程讲解。平衡与计数阶段,被试人员一只脚站立并开始计数。
A.3.2 试验中,试验人员观察以下四个指标,符合二个以上的,视为暂时丧失驾驶
能力。
1)在平衡时发生摇晃,前后、左右摇摆15cm以上; 2)用手臂进行平衡,手臂离开原位置15cm以上; 3)为保持平衡单脚跳;
4)放下提起的脚 六、诊断
1、有饮酒史,呼出气中有酒精气味,有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 2、测血清中乙醇浓度
3、测血清电解质及血糖(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低血糖),心电图等
七、治疗 轻度中毒者
制止继续饮酒
解酒:梨子、马蹄、西瓜之类的水果 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
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观察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如无特别,一觉醒来即可自行康复 昏迷患者重点是维持生命脏器的功能:
(1)维持气道通畅,供氧充足,必要时人工呼吸,气管插管。 (2)维持循环功能,注意血压、脉搏,静脉补充液体。 (3)心电图监测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 (4)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6)保持大脑功能,应用纳洛酮0.4-0.6mg缓慢静注,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必要时可重复用药。
(7)严重急性中毒时可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促使酒精排出体外。
用咖啡和浓茶解酒 ?
浓茶(含茶碱)、咖啡能兴奋神经中枢,有醒酒的作用。但是
咖啡和茶碱都有利尿作用,可能加重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的失水,而且有可能使乙
醇在转化成乙醛后来不及再分解就从肾脏排出,从而对肾脏起毒性作用;
咖啡和茶碱有兴奋心脏、加快心率的作用,与酒精兴奋心脏的作用相加,可加重心
脏的负担;
咖啡和茶碱加重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 报道
2011年12月23日,武汉一家公司的文员小钟参加单位年终聚会,喝了酒后,年轻
人又转战酒吧,不知何时,小钟歪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散场时,却再也喊不醒了。 医生诊断:小钟系醉酒后呕吐或痰液无法排出,阻塞气管,窒息死亡。
提醒:人在醉酒状态下,意识模糊,无主动排痰能力,痰液或呕吐物会阻塞气
管,导致窒息。因此,一旦发现醉酒者昏迷不醒,最好及时送往医院。
怎样喝酒才不容易喝醉? (生活禁忌)
1、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质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来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不要空腹饮酒,这是饮酒不易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使乙醇在体内吸收时间延长。 2、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 3、由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较大,喝酒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还可以吃一些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4、如果有人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以事后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后往往不吃饭,这样危害更大,应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来一碗面条就非常好。
5、宜慢不宜快。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6、吃药后绝对不要喝酒,特别是在服过安眠药、镇静剂、感冒药之后,更是绝对不能喝酒。
我国自古就有“酒不混饮”之说
原因是白酒、葡萄酒、啤酒等这些酒的成分不一样。白酒除少量的杂醇油外,主要
是乙醇;而啤酒中含有肽及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物质等很多成分。其中有一些物质可以促进乙醇的吸收。
报道:
• 武汉普仁医院2012年元月1日收治了一例醉酒者,那位23岁的年轻人服用头孢期
间饮酒醉倒,送来时已经双颊潮红,意识模糊,情况十分危重。
• 元月2日又收治了位老先生。61岁的张先生因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输了几天头孢类
抗生素,医生叮嘱他不能喝酒。2日家庭聚会,他想,已停药两天了,应该不碍事了,哪知一口白酒刚下肚,马上就感到头晕胸闷、四肢冰冷、全身抖动。医生诊断为:酒精遇到体内头孢类药物产生了中毒反应。
• 这类药物中的特定成分遇到酒精时,会影响肝脏中分解酒精的酶的代谢,使人体加
速产生醉酒乃至酒精中毒的症状。 •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多脏器损害患者5例,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多脏器损害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0-30岁1例,30-40岁3例,40-50岁1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在饮酒后10小时内发病,饮入白酒量约半斤至一斤半。发病后4小时内就诊(3例),1例6小时后就诊,1例约14小时就诊。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谵妄状态(2例),浅昏迷(2例),重度昏迷(1例)。其中1例高血压患者浅昏迷,喷射性呕吐,诊断脑出血。2例谵妄状态患者均呕吐咖啡色样为内容物,其中1例合并心肌损害,1例合并心肌及肾功能损害。1例浅昏迷患者心脏、肝脏、肾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1例重度昏迷患者多脏器损害,
•
•
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入院近1小时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1.3 治疗及预后。呕吐者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均应用纳洛酮1.2-2.0mg静点解酒,醒脑静20ml促醒,泮托拉唑80mg抑酸、保护胃黏膜以及预防及减轻上消化道出血。
其它治疗:脑出血;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