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灸与护理

来源:哗拓教育
针灸与护理

针灸是我们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法与灸法的总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用金属针具或艾柱、艾卷对人体进行施灸,已达到致病、除痛的目的。目前已深受广大老百姓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针灸来治疗疾病,虽然针灸治疗这种方式方便且成本低,但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间都适合针灸的,在针灸前后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针灸我们多少都有一些了解,那关于针灸的护理要做到哪些呢?这可能是大家的一个盲区,下面跟随本文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一、针灸的注意事项

我们按照针灸前、针灸中、针灸后三部分来讲解 1、针灸前

(1)醉酒、饥饿、饱食、精神过度紧张、暴怒或过于疲劳、萎靡等状态时都不适合立刻进行针灸,应该在休息放松缓解之后在进行卧位针灸。

(2)因为针灸后要适当留针,所以要控制针灸前饮水量,避免因尿急影响针灸效果。

(3)如果患者自身常有自发性的出血症状,或是受伤后止血有障碍的,应在针灸之前告诉医生,以便于医生在针刺时注意方式。

(4)对于孕妇来说,针灸时更要注意,孕期小于三个月的患者,不应向其小腹部腧穴针刺,孕期大于三个月的,腹部、腰骶部腧穴均不可以针刺。另外还要注意三阴交、昆仑、合谷等通经活血的腧穴也不可以针刺。

(5)小儿若卤门未合时,也不可向头部腧穴针刺。

(6)若过往有晕针史的话要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有所准备,避免不良后果。

2、针灸中

(1)针灸过程中应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放松的状态,并选择舒适的姿势,切忌不可随意移动身体,若有任何不适感,要立即与医生沟通,避免出现意外。

(2)要注意针灸中的保暖问题,不可受风寒,不要让风直吹。

(3)在留针期间,家属与医生不可将患者弃置一旁,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反应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晕针、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多汗、恶心、心慌、四肢发凉等情况。如果有,要立即拔针,并让患者平躺休息。

3、针灸后

(1)同样,针灸后避寒保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对于针灸某些穴位来说,对患者有较强的刺激性,这种情况下,患者不应该当日洗澡。

(3)遵循医嘱,对于需要控制饮食的治疗,应严格遵守,并保持心情舒畅。 二、对于住院治疗患者的常规护理 1、病房环境

(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且安静、并且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 (2)根据每种病情不同,控制室内的湿度与温度,保证其适合病人。

2、合理安排

按不同的病种,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安排,有必要者要将其护送到指定位置,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就近安排方便的床位。

3、入院介绍

(1)给患者介绍其主治医生、主管护师。

(2)给患者介绍病房内基础设施,并告知其使用方法。 (3)告知患者休息区域的时间及制度。 4、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1)入院后要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体重。

(2)新入院患者,连续三日监测其体温、呼吸、脉搏。若体温超过37.5摄氏度,每日测呼吸、体温、脉搏4次;若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应每4小时测一次;当体温恢复到正常3日后,以上项目每天测一次;记录大便次数、每周测体重。

5、对于危重的病患,一切遵循医嘱。

6、协助医生,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严格执行分级护理。 7、定时查房,并做好记录

(1)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包括精神、舌脉、二便、瞳孔,若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汇报。

(2)观察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药物使用后有无不良反应,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医生。

(3)了解患者日常的进食、睡眠情况,对于情况不良者给予开导和相应措施。

8、针灸护理

在针刺前,先为患者普及治疗步骤,包括针刺时的感觉,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治疗前的紧张心理;辅助患者调整体位;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观察治疗效果神志变化,有异常现象马上提醒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9、遵医嘱做好修针以及针具的消毒。 10、灸法护理

观察患者在施灸时,局部有无水炮,如果有较大水炮要用无菌注射器将泡内液体抽去,再进行消毒处理;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防止灼烧皮肤和衣物。

11、遵循医嘱,按时给患者服药,提醒患者治疗期间饮食禁忌,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12、杜绝交叉感染,严格按要求执行每日消毒工作,包括病房内设施以及患者床铺。

三、异常护理

除了常规护理以外,在针刺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患者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特殊的处理。

1、晕针:首先要立即停止刺针,并将针全部拔出来。紧接着让患者平躺,做好保暖工作,并给患者服温开水或糖水,若不见好转,可刺患者人中、内关、足三里,或灸关元、百会等穴位也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2、滞针:在病人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肌肉收缩,可延长留针时间,或在附近再刺一针,用以散气血,缓解紧张。

3、弯针:一旦出现弯针,应立即停止捻转、提插等手法,若因为病人移动所导致的,应让患者恢复体位,放松肌肉后在拔针,避免断针留于体内。

4、断针:首先告知患者不要变更原有体位,防止断针深陷。对于能拔出的情况应将针拔起,对于肉眼不可见的应通过手术将断针取出。

针灸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随着医学的发展,针灸的护理也变得至关重要,相信通过本文的讲解,大家对针灸的护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给大家以必要的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