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来源:哗拓教育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8-01-08T10:12:49.3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作者: 朱佳敏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目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规划的主要方向,也是促进实现城市建设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嘉兴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目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规划的主要方向,也是促进实现城市建设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化中的问题及我国绿化景观营造现状,提出了园林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观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在居住生活方面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方向。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在实际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有着相对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进行系统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功能性要求。 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相关概念分析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也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生态学原理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建设,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等方面的完善,有效地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技术的合理运用,促进实现人、城市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区域生态系统与城市建设发展在发展形态与发展体系上相协调,城市功能、布局结构等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生态平衡功能;第二,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地建设布局分布合理,城市内部的导风、水系、大气等环境良好,生物物种相对较为丰富,对于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相对较好;第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完善,城市内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应用普及,在各类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以及各种低能环保耗材技术。

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园林城市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即不以牺牲后代的需求为代价来满足当前的发展,强调保护环境,维护好生态系统,以人为本。并且于1992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拟定了里约宣言,正式确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也开始进入了绿色革命,更加注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良性发展,因而生态园林越来越得到重视。2004年国家建设部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3个城市作为试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已经成为了改善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生态园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即依靠科学的植物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防治城市环境的污染,调节小气候。 三、当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一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影响了生态园林城市功能的发挥,具体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生态规划不合理。当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但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城市生态规划不科学,有的没有根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编制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这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缺少目标方向和长远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具体推进实施;第二,城市生态布局不够科学。很多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绿地面积小、城市绿地率不高的问题,公共性绿地面积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匀,城市道路绿化效果水平不高,城市绿化难以满足形成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实际需要,现有的城市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等等。这也是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管理投入力度不足。很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还没有积极地转变理念,也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这类问题在很多地方普遍存在,要求必须进一步转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尤其是应该妥善处理好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 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4.1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遵循资源节约原则,创新城市绿化模式,处理好大手笔建设与节水、节地、节财的关系,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尊重自然规律,严格保护城市现有自然资源,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让自然做功,避免“边修复边破坏”和过分干预.注重城市绿地降温、滞尘、增湿、减噪等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热岛效应,维持生态平衡;大力推广立体绿化;科学配置园林植物,推广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和普及;在绿化建设中,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走节水型绿化道路;利用当地的自然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运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之中,发展节能型园林绿化。

4.2能源与资源再循环技术 4.2.1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绿地灌溉、路面喷洒和蓄水冲厕等城市中水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城市水资源节约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4.2.2太阳能技术

①太阳能光伏技术,利用半导体装置的光伏效应原理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城市污染改善环境;②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的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建筑(太阳能采暖空调)等,多与住宅建筑结合提供使用热水等或取暖。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利用主要通过建筑太阳房等的设计直接利用太阳照射产生的热能,通过良好的保温达到均衡室内温度的作用。 4.2.3风能利用

风能是通过将风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具有无污染、便于开发、成本较低等优点。建筑单体和建筑环境的风力发电技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利用,有三种能量转换方式:①风能转化为动能;②风能转化为电能;③风能转化为热能。

4.2.4生物能的利用。生物能是指由生物质转化而来的能量,可以直接燃烧也可以由分解获得。生物能与废物的循环利用是取代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较好选择。古人通过燃烧木材获取能量,这种方式是获得生物能最简单但效率较低的一种,通过技术的发展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发展到了如酒精、沼气、泥煤、树木、动物粪便的利用,可通过干馏、水解发酵等方法获得。 4.3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是一门艺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思想水平提高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大保护环境、生态意识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科普教育的发展,营造生态家园建设的氛围。 结语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环境问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遭到破坏,雾霾笼罩,这些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亟待解决。生态城市理论与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目标,它能够将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倪丽丽.国外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技术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2]李辉解.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及其规划理念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80-181. [3]任玉兵,何勇.生态城市起源及理论基础[J].城市地理,2015,(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