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宫角妊娠34例诊断与治疗

来源:哗拓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Apt,16(12) ・166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抢救急性严重低钠血症8例 平叶红 (湖北省新华医院,湖北武汉430015) [关键词] 肾脏替代;急救;低钠血症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12—1669一O1 复正常;意识障碍改善较慢,多在24~72 h症状消失。所有 患者全部治愈。 3讨 论 急性严重低钠血症病情危重,如不及时纠正会因严重脑 水肿而死亡,治疗方式不当则有发生中心性桥脑髓鞘崩解的 危险。我院运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 性严重低钠血症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低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急性低钠血症最大 的危险在于严重脑水肿,如不及时纠正易出现永久性神经系 1.1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在48 h内发病,血清钠均<120 统损害。传统的治疗是静脉输入3%氯化钠和利尿剂,缺点 是难以按预期目标升高血钠,且在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水 肿严重时难以纠正,易导致心力衰竭及肺水肿,易并发其他电 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 mmol/L。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6~72岁。6例合并低 渗性脑病。原发病为肾病综合征、心源性休克、2型糖尿病并 酮症酸中毒、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1.2治疗方法8例患者均行床边CVVH治疗。使用百特 笔者运用CVVH治疗8例急性严重低钠血症,通过逐步 调整置换液钠浓度有计划地升高血钠,CVVH同时可以清除 代谢产物及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并可按需调整容量负荷。 因此对下列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性低钠血症应优先考虑采用 CVVH治疗:①急性肾功能衰竭,②慢性肾功能衰竭,③肾病 综合征,④心力衰竭,⑤严重创伤和烧伤,⑥SIRST和MODS, 尤其合并有ARDS者,⑦中毒,⑧重度感染 J J。 [ 参考 文 献 ] BM25机器,滤器为AV600,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 血管通路,肝素抗凝,首次剂量0.4~0.6 mg/kg,追加剂量 0.05~0.20 mg/(kg・h),合并出血者不予肝素治疗,前稀释方 式输入置换液,流量为2 L/h,血流量200~250 mL/min。开 始治疗时,置换液Na 浓度应高于血清钠15~20 mmol/L,在 治疗初期6 h内,血钠上升速度(12.5±0.14)mmol/(L・h),以 后逐步调整置换液钠浓度,使血钠上升速度控制在(1.2± 1.0)mmol/(L・h)。在CVVH过程中,置换液可不加温,使患 者体温保持在35~36℃。 2结 果 [1]黎磊石,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223—227 [收稿日期】2006—10—11 8例患者在治疗2~6 h后血清钠逐步上升,48~72 h恢 宫角妊娠34例诊断与治疗 蒋伟春,郝志敏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关键词] 宫角妊娠;早期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7)12—1669—02 拟早孕行1-2次人流术史拟宫角妊娠收住1O例,B超提示 宫角妊娠12例,B超提示附件包块拟宫外孕收住8例。 1.2方法经腹手术组8例(4例急腹症,4例B超提示宫角 宫角妊娠是一种少见的特殊部位妊娠。一旦破裂,发生 腹腔内出血,将威胁患者的生命。早诊断早治疗很大程度上 能改善该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故对该病做到早诊断早治 疗显得很重要。我院2001年1月~2o06年6月收住34例宫 妊娠),其中行宫角切除4例,行胚胎清除术4例。腹腔镜下 手术8例(B超提示宫外孕5例,宫角妊娠3例),其中行宫角 切除4例,行胚胎清除术4例,后者术中均宫角局部注射甲氨 角妊娠患者,现将其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3~42岁,平均35.2岁。初次妊 蝶呤20 mg。吸刮术12例(B超提示宫角妊娠5例,有1~2 次人流术史7例),均在B超监视下进行。药物治疗组6例 (有1~2次人流史3例,B超提示宫外孕3例),予甲氨蝶呤 娠3例,1次以上31例。均有停经史,停经41~62 d,平均 51.2 d。不规则阴道出血伴腹痛24例。急腹症4例,住院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7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Ntion ̄CN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Apt,16(12) 糙组织,且与周围内膜界限清楚。腹腔镜诊断标准:输卵管间 质部内侧方的宫角部膨隆,使子宫呈不对称增大,并将圆韧带 推向外侧[ -3]。目前B超是诊断宫角妊娠的主要方法,但早 期与宫内妊娠难以鉴别。官腔镜、腹腔镜早期诊断确切,治疗 上微创效优,故在宫角妊娠诊断与治疗中有着特殊作用。 3.2宫角妊娠的治疗 宫角妊娠的特殊性决定宫角妊娠治 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吸刮术及药物治疗宫角妊娠保留了子 宫的完整性,避免了手术的创伤及术后盆腔粘连等并发症。 药物治疗还可作为胚胎清除术后的补充治疗。腹腔镜手术可 作为一种诊断方法、监视手段及治疗方法。较开腹具有创伤 小、恢复快、盆腔粘连少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官腔 镜手术及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宫角妊娠都有成功报道,在 医疗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制定诊疗决策。 [ 参考 文献 ] 1.2mg/ne.g肌注,3 d后再次肌注50 mg,辅助中药杀胚胎治 疗,中药方:赤芍15、丹参30 g、桃仁12 g、三棱10 g、莪术10 g、穿心莲20 g、天花粉15 g。 2结 果 经腹手术及腹腔镜下手术患者均成功,术后病理报告为 宫角妊娠,血B—HCG很快降至低值甚至正常。吸刮术12例 中成功10例,术后病理见绒毛组织,血B—HCG很快降至正 常;2例术中未见绒毛组织转腹腔镜手术成功。药物治疗6 例中成功5例,1例治疗后复查血B—HCG下降缓慢,2个月 后血B—HCG从19 620 IU/L降至2 010 IU/L,B超提示宫角 混合性包块,怀疑滋养细胞肿瘤,行开腹手术胚胎清除术,术 后病理报告见绒毛组织,血B—HCG很快降至正常。 3讨 论 3.1宫角妊娠的诊断 宫角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与 输卵管开口交界处的子宫部腔隙内,或种植于输卵管间质部, [1]赵梅,王军梅.38例子宫角部妊娠超声检查分析[J].中国实用 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35—236 但胚囊向官腔方向发展者。其诊断标准:①腹痛伴子宫不对 称性增大,继以流产或阴道分娩;②直视下发现子宫一侧扩 大,伴圆韧带一侧移位;③胎盘滞留在子宫。B超诊断特点: 胚囊位于宫角部位,并与子宫内膜线连续,周围见完整的肌壁 [2]佐满珍,陶静,赵学英,等.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 克的临床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6):505 [3]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 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04 层…1。官腔镜下特点:双侧输卵管开口不对称,患侧输卵管开 口位置明显抬高和扩大,扩大输卵管被孕囊占据,呈暗棕色粗 【收稿日期】2006—1O一31 临床应用乙肝疫苗注射器的体会 刘 红 (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绍兴312000) [关键词] 乙肝疫苗;注射器;皮下注射 [中图分类号]R3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7)12—1670~02 使用无菌注射器。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均通过ISO9002质量 体系认证。 2讨 论 注射乙肝疫苗是我国目前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 施,新生儿如无特殊情况都必须在生后24 h内接种乙肝疫 苗。根据调查报告及笔者实践,临床通常采用1 mL一次性使 用无菌注射器或自毁型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疫苗专用), 选择在新生儿右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乙肝疫苗,使药物迅速 被吸收,以达到药效。通过实践实用、观察比较,依据科学论 著及相关规定,我院产科应用自毁型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1 mL以下药液要用1 mL注射器,以保证药液剂量准确 性L1 J。乙肝疫苗每安瓿含0.5 mL,因此,应用1 mL注射器和 疫苗专用注射器。各种规格注射器均存在无效腔,无效腔的 容积与注射器的大小成正比L2J。注射器的大小、针头的大小 与药液残存量成正比。所以,为尽量减少药液残存量,应用1 mL注射器和疫苗专用注射器。皮下注射针头一般用51/2~ 6号,注射时将针梗的1/2~2/3刺入皮下…,51/2针头长 (疫苗专用)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符合规范化操作及相关 规定,现将体会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乙肝疫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北 2.0 cm,刺入1/2时长度为1.0 crll,刺入2/3时长度为1.35 cm,即皮下注射时针头长度为1.0 cm及以上。一次性1 mL 注射器针头型号为41/2号,针头长1.5 cm,刺入2/3时其长 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每安瓿0.5 mL,含 rmsAg 5趣。 1.2接种对象新生儿。 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及随母转入我院产科的 度为1.0 cm。因此,用1 mL注射器注射乙肝疫苗可直接用 其配套的41/2号针头,既节力省时,又减少医疗资源及药液 的浪费。针头型号不同,粗细有异,越粗对组织的损伤越大, 药液回漏越多。1 mL注射器的针头细,针眼小,对组织的损 1.3接种方法及用量 新生儿如无特殊情况都必须在生后 24 h内,在右上臂三角肌下缘接种乙肝疫苗,每人次0.5 mL。 1.4注射器1 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自毁型一次性 伤较小,药液回漏相对减少。新生儿皮下组织浅薄,且不能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