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沟通——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身心健康

来源:哗拓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沟通——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身心健康

作者:王淑君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07期

[摘要]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在幼儿园教育中,无论是教师与孩子的沟通,还是家园沟通,或者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都是缺一不可的。多方的沟通成为了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沟通 亲子活动 孩子

元旦的一次亲子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两人两足”,即孩子站在家长的脚上一起向前走,先到者为胜。本来,这样的游戏用意是为了增强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可我看是事与愿违。在游戏活动中,有一些家长为了取得好成绩,得第一,拽着孩子的手臂向前猛走,有的孩子脚步跟不上,有的孩子侧身摔倒,还有的孩子竟被家长扯着胳膊拎了起来,孩子喊着、哭了……成绩是“胜利”了,可孩子却哭了,面对此情此景,我愕然了。我不知道孩子的哭声、喊声,能否换来家长对孩子应有的尊重,能否将家长从虚荣中唤醒。

在活动中,只有少数的几个家长能蹲下身来,耐心地配合孩子;弯下腰,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走。然而,这样的家长太少了。为此,我想大声呼吁:那些所谓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的家长们,请放慢你们的脚步;请尊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请遵照孩子的成长规律,适应孩子的需要;让您的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健康和谐地成长吧!

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我们的家长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等各不相同,而对幼儿教育的观点也各有差异。很多家长很少主动去了解教育资讯,对孩子的学习及生活了解不够。绝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虽然,幼儿园通过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档案,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联系,家长对幼儿园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不够,知之甚少。其次,家长对孩子和幼儿园的期望过高。虽然,大部分家长知道在幼儿时期更应注重孩子能力、性格和情感的培养,但社会对自己的压力造成家长心里更多关注的还是重知识和智力,并对孩子期望过高,把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归责于教师,造成家园意见的分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孩子的表现就是家长编排的表演,无论好坏,都是自己已经决定好的。但是,我们还有机会可以改变,从现在开始,从这里开始。

一、沟通从《家园联系册》开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填写《家园联系册》无形中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但实践证明,《家园联系册》很受家长的欢迎,它能进一步缓解家园之间同步和时间的矛盾,还能进一步拉近家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

二、沟通从《家长园地》开始

幼儿园班级的门口都建立了《家长园地》,家长们利用到园接送幼儿的机会看一看,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了解科学的保教理念,先进的幼教信息和幼儿园、班级近期的中心工作,效果不错。

三、沟通从“现代化”开始

有许多家长提出希望与幼儿园和老师保持电话联系,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和经常出差在外的家长,以及平时无法亲自接送孩子的父母们。如今,许多幼儿园上了宽带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幼儿园的一个对外窗口,通过网上留言与家长进行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实现,有多数家庭拥有了电脑,在网上与教师交谈,这种方法非常简便,十分有效。

四、沟通从“半日开放活动”开始

最受家长欢迎的是家长来园活动。家长们可以通过和老师探讨育儿心得,提出建议,同时还可以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幼儿在园的生活。

五、沟通从你我开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和幼儿家长双方交流时,要语调平和,一个要勤问,一个要勤答,尤其是教师,对家长的勤问不可面露厌烦。双方的问候、招呼和话语之间,要亲热、亲切。

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我们可以用一二十年的时间教孩子学习知识技能,但要教孩子做一个品德优良、人格健康的人,却不是一二十年可以做到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而我们作为教育者或父母,正是这个幸福的创造者之一。只有我们懂得沟通,学会沟通,才能使孩子拥有这个幸福。马上行动吧,沟通从这里开始,沟通从现在开始!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第二保育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