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会计练习题人大版

来源:哗拓教育
第六章练习题

一、 判断题

1、 在短期经营决策中,所有的亏损产品都应停产或转产, 而不应继续生产。

(X)

2、 当企业拟利用一部分剩余生产能力来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量时,可根据 有关产品每单位生产能力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来进行分析、 评价,以正确选择以增 产哪种产品为宜。(V)

3、 企业在进行零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时,可把自制的差别成本与外购 的差别成本进行对比,选择成本较低的作为最优方案。 (V)

4、 外购的差别成本是指外购与自制之差,外购成本一般包括买价、运费、 保险费、验收费等。(X)

5、 在实际工作中,产品订价决策通常采用完全成本订价法和变动成本订价 法。

(V)

6产品的最佳价格应是最接近边际贡献增加额等于零的地方。 还有溢余而定。(V)

二、 单项选择题。

1、 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一般可将继续加工后预期可增加的 收入与进一步加工需追加的成本进行比较,若前者(B)后者,说明进一步加工 的方案较优。

A、小于

B、大于 C 等于 D、不确定

2、 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一般可将进一步加工后预期增加的收入 与预期的可分成本比较,若前者(B)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

A、小于

B、大于 C 等于 D、不确定

3、 当用图解法确定经济订货量时,经济订货量是位于订货成本线与储存成 本线的交点处,这一点,正是这两条成本曲线的(B)。

A、最高点

B、最低点 C平衡点

4、 在进行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析时,其中一个条件是如果转产的产品所 提供的边际贡献(B)原产品的边际贡献,说明转产不合算。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 设某种材料的年需用量为3000件,每件购价20元,每次订货的订货成 本为10元;储存成本中的变动成本为每件 0.80元。其经济订货量为(B)。

A、220 件

B、274 件

C、524 件

6康佳公司使用同一套设备可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生产甲产品每件 需要10机器小时,生产乙产品每件需要 8机器小时。甲、乙产品的单位贡献毛 益同为18元,则(B )

A. 生产甲产品有利

1

(V)

7、接受最佳订货的决策分析,可以其形成的边际贡献补偿其专属的成本后 是否

B. 生产乙产品有利 C. 生产甲、乙产品一样有利 D. 分不清哪种产品有利

7、 在进行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决策时,应对半成品在加工后增加的收入 和

(B进行分析研究。

A. 进一步加工前的变动成本 B. 进一步加工追加的成本 C. 进 步加工前的全部成本 D. 加工前后的全部总成本

8、 边际成本定价法是利用边际成本(A)边际收入时利润最大的原理制定产 品价格的方法。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无关

9、 如果利用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但不减少正常销售的情况下,来接受特 殊订货的话,是否接受特殊订货的判断标准是: (C)

A、特殊订货价格〈变动成本 C、 特殊订货价格〉变动成本 A、价格不动 三、多选题

1、 缺货损失是指由于存储不足,不能及时满足顾客或生产上需要而引起的 缺货损失费用。包括由于缺货引起的(ABCD

A、停工损失

B罚金

C、信誉损失 E、外购成本 B、信誉损失

D、 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 A、设备的准备与调整费 C、 产品检验费 A、采购成本

B、提价

B、特殊订货价格〉单位成本 D、特殊订货价格〈单位成本 C、降价

D、不好确定

10、 利用弹性定价,当Ep= 0.4时,该产品价格是应该(B)。

2、 生产准备成本,是指组织一批零件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 AC)

D、停工损失 E、仓库折旧费 B、订货成本

C、存储成本

3、 存货成本是指存货上所耗费的总成本,主要包括( ABCD。 D、 缺货成本 E、付现成本

4、 影响经济订货点的主要因素有(ABCD A、经济订货量 D、安全储备量 A.基层决策 C.中层决策

B、正常消耗量 E、最优生产批量 B.低层决策 D高层决策

C、提前期

5、 按决策的层次,决策可分为(ACD )。

6企业在短期决策时,需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 AC )

2

A.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A.边际贡献总额 C.单位边际贡献 A.销售量 C•销售利润 A.单位产品制造成本 C.非制造成本 10.

A.回归分析法 C.图解法 11.

数量的控制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A.采购部门 C.生产部门 A.利息 C.仓储费

B.时间价值 D.风险价值

B.单位小时边际贡献 D.机器小时边际贡献 B.单位销售成本 D.销售成本总额

B.全部固定成本 D. 目标利润 B.列表法 D.数学模型法

下列哪些部门与存货?( ABCD )

B.财务部门 D.销售部门 B.增值税 D.保险费

7. 运用边际贡献法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以(ABD )判断备选方案的优劣。

8. 产品售价的高低与(ABC )有直接的联系。

9. 全部成本定价法中的价格包括下列哪几部分 ?( ACD )

确定使定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经济批量的计算方法有 (BCD )。

12 .如果存货的数量过高,将会对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直接的影 响?( ACD )

13.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 )

A. 当商品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平衡点向左上方移动,即平 衡价

格上升,而平衡数量下降

B. 当商品供给增大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平衡点向右上方移动,即平 衡价

格和平衡数量同时下降

C. 当商品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平衡点向左上方移动,即平 衡价

格下降,而平衡数量上升

D. 当商品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平衡点向右上方移动,即平 衡价

格和平衡数量同时上升

14. 企业的短期决策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分为 (ACD )。 A.生产决策 C•定价决策 A.采购成本

B.风险决策 D.存货决策 B.储存成本

15. 企业在存货上所花费的总成本包括(ABCD )。 C•订货成本 D.存货成本

16、非标准成品的定价包括下面哪些方法? ( ABCD )

3

A、固定价格合同 C、成本加固定费用合同 A、撇脂策略 C、尾数定价策略 四、计算题。

B、成本加成合同 D、奖励合同

17、新产品初次投放市场,采用的价格策略有(AB)

B、渗透策略 D、声望定价策略

1、某企业生产A、B C三种产品,年度会计决算结果,A产品盈利75000 元,

B产品盈利19000元,C产品亏损600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其中固 定成本400000元,按变动成本总额分配)。

单位:元

项目 销售量(件)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 利润

产品A 1000 900 700 200 200000 125000 75000 产品B 1200 700 580 120 144000 125000 19000 产品C 合计 1800 500 450 50 90000 150000 —60000 434000 400000 34000 要求:分析产品C是否要停产 解:假设C产品停产,贡献毛益分析表为:

项目 销售收入 0 变动成本 0 贡献毛益总额 0 固定成本 0 产品A 90000 70000 产品B 840000 合计 1740000 1396000 344000 400000 —56000 686000 144000 20000 20000 0 200000 —56000 利润 可见由于停产了 C产品,结果使整个企业由盈利34000元,变成亏损了 56000 元,这是因为产品C虽然亏损,但仍有正的贡献毛益额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

2、 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如 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 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 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 制任

4

务,也不作其他安排。

要求: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解:自制零件下的成本二18000 X( 30 + 20+ 8)= 1044000元 外购零件下的成本=18000X 60= 1080000元

自制零件的差量收益=1080000- 1044000= 36000元。 因此,应选择自制零件方案。

3、 假定上题中自制零件方案需增添专用设备两台, 每台100000元,使用期 限5年,假定没有残值,按直线法进行折旧,每年为 40000元。

要求:根据这一变化,该厂零件是自制有利还是外购有利? 解:自制零部件的预期成本y1 = 40000+ 58x 外购零部件的预期成本y2= 60x 当 y1 = y2时,x= 20000个

因此,当x = 20000时,y1 = y2,两个方案不分优劣。 当 x= 1 时,y1=40058,y2= 60 y1> y2

因此,当x〈20000时,y1> y2,外购方案较优。 当 x= 30000 时,y1= 1780000, y2= 1800000 y1〈 y2

因此,当x> 20000时,y1〈y2,自制方案较优。

又由于本厂需要18000个,18000 <20000个,因此应选择外购。 4、 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中半成品原来对外销售,现根据生产能力和市场 需要,计划将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成品对外销售, 另外继续加工需向银行借款买 设备,年折旧费为30000元,利息费为22500元,其他资料如下表:

单位:元

项目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数量 要求:对企业计划做出决策

半成品 60 42 20000 成品 100 78 19000 解:差量收入=19000X 100-20000X 60= 700,000 元

差量成本=19000X 78+30000+ 22500— 20000X 42= 694,500 元

5

差量损益=700,000 — 694,500 — 52500= 5500 元 所以,应选择进一步加工方案。

5、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 A、B C D四种新产品,其中B产品 可以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继续加工后出售。资料有:产量 8吨;分离后销售 单价为6000元,加工后销售单价为10000元,联合成本为2000万元,可分成本 为单位变动成本 500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要求:对B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做出决策。 解:差量收入=10000X 8— 6000X 8= 32000 元 差量成本=5000X 8 + 20000= 60000 元 差量损失=60000- 32000= 28000 元

因此,B产品分离后不再加工,而应立即出售比较有利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 项目 最大销售量(件) 每件产品在甲车间加工时间(小时) 每件产品在乙车间加工时间(小时) 单位售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兀) 单位贡献毛益(兀) 甲成品 2500 10 4 30 20 10 乙成品 2000 4 8 20 12 8 甲车间加工能力30000小时,乙车间加工能力24000小时。 要求:计算甲、乙产品的最优组合(图解法)。

解:设x1为甲产品产量,x2为乙产品产量,S为提供的贡献毛益,则线性 规划模型如下。

MaxS= 10x1 + 8X2

10xi 4x2

S?t

4音 8x2 捲 2500 X2,X2 0

则可形成一个可行区域即 A B C D E、F的面积区域如下图。

30000 24000

6

A点的贡献毛益总额二16000元 B点的贡献毛益总额二36000元 C点的贡献毛益总额二375000元 D点的贡献毛益总额二35000元 E点的贡献毛益总额二25000元

因此,C点为最佳组合:xi = 2250件,X2= 1875件

7、某企业计划生产A产品3600件,每天可生产40件,产销平衡,每批调 整准备成本为200元,每件产品储存成本为5元。

要求:试计算最佳产品批量和数量以及最佳批量点的成本。

Q

2 3600 200 V 5

537件

解:

3600 5

或 批

TC = ■-. 2 3600 200 5= 2683元

8、某服装厂年产衬衫2万件,固定成本4万元。其中:人力缝纫机单位成 本52

■- 2 200

6.7 N =

3600

= 6.7

元,电动缝纫机的单位成本为 46.33元。

要求:对使用人力缝纫机和电动缝纫机两个制造工艺方案进行决策。

解:人力缝纫机总成本=20000X 52= 1040000元 电动缝纫机总成本=20000X 46.33 = 926600元 差量成本=1040000- 926600= 113400 元 可见电动缝纫机比人力缝纫机节省总成本 113400元

9、某企业预计生产C产品10000件,工厂总成本为450000元,其中直接原 料280000元,直接人工费80000元,其他变动费用 40000元,固定费用50000 元,目标成本利润率40%。

要求:按成本加成法确定 C产品价格,并确定生产8000件、12000件时的 价格。

450000 (1 40%)

10000

解: 10000件时单位售价=

63元 / 件

单位变动成本=

80000件时:变动成本总额=8000X 40= 320000元 固定成本=50000元

7

450000 50000 “一 10000 兀/件 40

成本总额=370000元

370000

单价=

(仆 4°%) 64.75元/ 件

8000

12000件时:变动成本总额=12000X 40 = 480000元 固定成本=50000元 成本总额=530000兀

530000 ( 1 + 40%)

61.83兀/件

单价= 12000

10、某企业计划期预计生产并销售某产品 35000件,上年每件产品价格400 元,销售量28500件。该产品价格弹性大致在3.5元左右。

要求:确定计划期产品价格掌握在什么水平对企业最为有利。 解:R = P〔 1+( Q — Q) /E X Q〕

=400X: 1+(35000- 28500) / (— 3.5 X 28500)〕

=373.93 元/ 件

可见该产品价格下调至373.93元对保证完成35000件的产品销售量最为有 利。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