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技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小区设计方式研究 宋玉芹,杨彬彬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在经济,科技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快速变化为目的,即能够应对多种自然灾害使城市具有海绵般适应能力的特点。比如,在干旱时期能够储存足够的水量,而在洪水时期又能够快速高效地排水。与此同时,海绵化城市建设有利于城市经济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打造更舒适的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建筑小区;设计方式;环境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影响着环境变化和生态平衡,由此,社会对于建筑小区的设计要求更为严苛。海绵城市理念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一方面能够保证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能兼顾到人工建设。除此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将防涝排水的安全系数提高,并且能够合理地进行水资源分配,确保其合理利用。 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化理念的建筑小区旨在将城市建设成“海绵”一样,在雨季时收集水资源,以便在旱季时加以运用,解决燃眉之急。其次,对于小区环境来讲也十分有益,可以大大减少道路上的积水,美化环境,方便人们出行。但是,在建设海绵理念的建筑小区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在收集水资源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补充地下水,并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情况。再者,收集水资源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使用前的净化工作要做彻底,保证环境以及居民的健康。最后,建立海绵理念的城市不单单只是关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它牵扯到建设一个小区的各个方面,例如地质地形、气候变化、排水设施、地下水位等等,在设计前期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将小区建设的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小区中的基本设计思路 海绵化理念逐渐融入现代建筑小区,这同时也相应的提升了小区的绿化水平,由于对于小区绿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小区内的植物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其次,海绵化理念需要建造排水和储水基础设施,如果是改造老旧小区,需要将小区内不必要的设施进行计划拆除,并且对地形进行重新规划。而新型建筑小区要从根本上细化图纸,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与此同时,在设计时最好给车行道留有足够的空间,并使用透水材料来建造人行道,避免地面积水影响人们出行,停车位打造成植草砖的类型,能够让其及时排水。除此之外,海绵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植草沟的运用,植草沟能够将多余的路面雨水引流到绿地中进行净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人力方面的消耗。另外,引流到绿地后最好设置一个排污设施,将有害物质与水资源分离,以避免污水泛滥,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最后,最好将绿地地形设计成下凹形,能够更好地滋养绿地,防治水资源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小区时的具体应用 3.1 小区蓄水池设计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小区规模逐步扩大,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绵城市建筑小区打造蓄水池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海绵城市的设计核心。蓄水池的作用极大,用于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再利用和储蓄功能的水池,规划设计时单独设在室外,并与雨水管网连接,下雨时汇集本区域内的雨水,能及时清洁道路,为居住者提供便利干净的生活环境。其次,蓄水池中收集到的雨水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在旱季来临时,净化后灌溉建筑小区内绿化植物,清洁公共道路等。与此同时,小区内还可根据需求,设立公共洗车点等,既为居住者提供福利,又利用了水资源。并且,蓄水池中的雨水还可直接连接每家每户,人们能够用来冲厕所等,又进一步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旱季缺水情况。一般情况下,建造蓄水池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在地下打造混凝土结构的蓄水池,另一种是打造塑料模块的蓄水池。前者适用于雨水的长期收集,适合雨季旱季分明的气候区的小区建设。后者属于临时性质的蓄水池形式,建造简单,可以随时拆除和组装,适合突发雨季的地区使用,但要注意做好防漏工作。 3.2 建筑小区渗透性铺砖 建筑小区内渗透性辅砖多应用于人行道和停车场上,具有即时沥水的性质,方便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而传统小区用的水泥材料渗透性较差,道路积水难以及时处理,对水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导致地下水位无法上涨,夏季时,地面还会吸收大量热量,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渗透性辅砖能够将上述水泥材料的缺点弥补,提升地下水位,防治夏季过热等等。除此之外,它还有防治扬尘的效果,由于可渗透形材料中空隙较多,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确保小区生态环境健康。但是,水泥材料并不需要全盘否定,可以和渗透性材料一起使用,在两者间留出科学的距离,并用泥土进行填埋,同样也能够确保小区的地面透水效果,还可以节约大笔资金。 3.3 植草沟设计 建立海绵性质的小区,打造植草沟是必要的。植草沟是指在小区的道路两旁挖出两道沟壑并种植植物。这样一来,路面的积水会及时流入两边沟壑之中,起到清洁路面,便于行人出行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将多余的水资源灌溉给植物,起到美化小区环境的作用。如果积水过多,还能够通过植物传递给地下管道,最终将多余水资源收集到地下蓄水池中,防止水资源的浪费。一般情况下,植草沟分为两种,一种是渗透性植草沟,另一种为传输型。首先,渗透性的植草沟着重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蓄水池中,而传输性质的植草沟旨在将水资源快速传输到管道中去,并没有过多停留在地面上的时间。两者最终结果相同,都是将多余水资源汇集到地下存储起来,但渗透性的植草沟还能够美化环境,滋养植物,能够一举两得。但在具体打造小区植草沟时,要结合地形和气候,选择适宜的方式。 3.4 雨水花园设计 海绵城市虽然是很成熟的一种城市建设理论,但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冗长的建造时期。而在海绵化小区中打造雨水花园,是比较经济的一种方式。雨水花园是指,在小区地势较低的地方种植各类植物,当雨季来临时,雨水会在此处聚集,利用植物自身的净化功能,将多余的水资源净化到地下水库中。这样一来,既可以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又可以美化小区生态环境。但是,雨水花园最主要的注意事项是确保其地质合理,来达到地下蓄水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表面是地形原因形成的小型蓄水池,在下面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保湿层,之后为植物吸取养分的根部土壤层,再者为材料填补层,最后为砾石层。这是减少资金投入而回报较大的海绵小区打造方法,与此同时,在雨水花园旁加以其他建筑搭配,会更加美观,给人以舒适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理念适合当代小区的建设,针对我国城市缺水的现状,以充分节约和利用水资源为核心,收集地面雨水,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适宜的生态环境。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注意上述很多设计要点,蓄水池设置位置和材料运用、道路渗透性材料选择、植草沟的打造形式和雨中花园的具体设计等等。将每一环节进行综合考虑,打造最适合该地形和气候的形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海绵化城市理念而打造出来的建筑小区相比传统小区而言,更能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适合老人和小孩的居住,并且还会带动经济发展,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玮.试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小区雨水设计策略[J].低碳世界,2019(03):193-194. [2]林子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筑小区设计方式研究[J].门窗,2018 (01):132. [3]庄景,刘敏娜,黄超.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的老城区面源污染控制体系[J].浙江农业科学,2017(02):298-302. 《华东科技》 2020·1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