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相关知识。放置灯光采集的
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A错误;灯罩的功能是使昆虫向广口瓶移动,B错误;金属网不能阻止昆虫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否则广口瓶中的动物会减少,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用于杀死、固定小动物,D正确。
1.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不同
B.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
C.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2.为调查一块玉米田中土壤线虫(一类体型很小的土壤小动物,体长0.3~4 mm)的密度,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调查时,通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B.通过调查土样中该线虫的数量可以准确计算出这块玉米田中该线虫的密度
C.最好用吸虫器采集土壤线虫,然后移至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或试管中保存
D.统计时最好用实体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识别
3.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A.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多少
B.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蝗虫的幼虫和鱼类的种群密度
C.由于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4.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
该线虫的密度,B错误。由于土壤线虫体型较小,因此需用吸虫器采集,采集后可以保存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或试管中,C正确。统计时最好用实体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识别,D正确。
3.【答案】B
【解析】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种类的多少,A正确;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由于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的物种丰富度,C正确;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D正确。
4.【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相关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具备以下基础知识: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的较大的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