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静载试验相关资料

来源:哗拓教育


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一般要多长时间

(1)加荷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2)加荷采用分级等量进行,每级加载增量为桩基承载力极限值的1/10,首级可加1/5;

(3)测读桩顶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4)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5)加荷终止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荷:

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c.加载量已达承载力极限值;

d.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e.Q~s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

(6) 卸荷:每级卸载量为加载量的2倍,每级卸荷后隔15、15、30min各测读一次残余沉降,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完后隔3~4h再测读一次,然后终止试验。

以此方法算下来:(每级稳定前提下)加荷约18小时,卸荷7~8小时,合计约25~26小时

单桩承载力

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基础规范:特征值=极限承载力/2

PHC——高强混凝土管桩;

AB——型号即有效预压应力约为6.0MPa; 100——壁厚为100mm。

这个数据与土的性质有关系的

一般情况下,到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1.2-2.0倍就可以了

当然范围还是精度不够,因为土的灵敏度等等因素导致施工时候的侧阻与实际承载的侧阻差异,可以用ST来进行折减.

具体规定的压力可以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或者锚杆静压桩规范.当然那里的数据还是比较保守.

静力压桩的终压力值Q是在施工前由设计单位确定停止压桩的一个标准,其也是终止压桩时的阻力,主要是由桩端土的抗冲剪阻力及桩侧土的摩擦阻力组成,它与静压桩的承载力标准值Rk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由于目前国家及地方都没有控制静力压桩终压值的标准,不同的桩长,不同的地质情况,终压力值Q与单桩承载力标准值Rk之间的比例也不一样,一般以桩长为主要控制标准,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1)对于摩擦

桩Q/Rk=1.1~1.3 (2)对于端承桩Q/Rk=2.5~3.0

(3)对于桩长小于20米的摩擦端承兼有桩,Q/Rk=2.0~2.5,以摩擦为主取低值,以端承为主取高值。

(4)对于桩长大于20米的摩擦端承兼有桩,Q/Rk=1.65~2.0,主要以摩擦为主,以端承为辅。

静力压桩在砂质粘性土中Q/Rk值一般取1.65~2.0,但如果桩长超过20m时,Q/Rk值取适当降低15%取1.45~1.70。

设计要求静压预应力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000KN,那么单桩极限承载力按规范就要3400KN~4000KN,一般取4000KN,最终压力值取决于你所选用的压桩设备型号,每个设备型号的油压值和压力值之间有个换算公式,只要最终的油压值换算成压力值达到极限值就可以了。也可以略低于设计极限值,因为土壤恢复后摩擦力有20%的提升。

静压桩终压的控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静压桩以标高为主,压力作为参考;

2 静压桩终压标准可结合现场试验结果确定;

3 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 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次~3 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 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次~5 次;

4 稳压压桩力不应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s~10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