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
作者:陆山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6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包括红色文化传播实质上的衰落和意识过量等内容。
关键词: 红色;文化;传播
红色旅游成为许多单位组织外出旅游的绝佳选择,红歌走进了食堂走进了监狱,弘扬红色文化的字眼在横幅上、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可谓是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是否想要看到,她都是那么地“富有生命力”,跳跃在受众眼前。还有些红色文化产品中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已超出了艺术创新的范畴,本着对受众“喜闻乐见”的主旨却不顾史实,翻拍成风,导致颠覆了主题、扭曲了人物性格,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
总结说来,当下的红色文化一方面呈现出参与者众、红火繁荣的喜人景象,另一方面也夹裹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浊流,可以说是“群红乱舞”、“落红满地”。但从本质上来说“灌输\"与“说教”方式仍是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不如想象中行之有效,并呈现出明显的“一元化模式”。 1.红色文化传播实质上的衰落
曾几何时,红色文化被简单的传播为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单一刻板,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总是老一套,充满说教,高高在上,主题局限在一定的狭小空间内,不敢有任何超越,有时甚至脱离实际的一味拔高主题,直接导致了作品脱离时代,极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一些人曲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质,导致红色文化在个别地方沦为实现世俗的功利需求的工具。
这些行为引起了人们的议论,人们在不认可这种“文化大跃进”式的红段子制作方式的同时,也批评这种行为背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观念。有趣的是,这些新闻事件最值得我们忧虑的并不仅仅是官员们传播红色文化的作秀行为,而是这种行为明显已经丧失了现实意义,却仍旧被传播为一种“政治信念”。换句话说,不惮于以虚假的形式来传播红色文化,成为今天主流文化传播的基本逻辑。
从现有的红色文化传播状况来看,红色文化传播实质上的衰落可以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第一、红色文化产业中的“反文化”。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及需求,便打着传播红色文化的幌子来给自己的肮脏的想法及行为做掩护。很多商人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便随之而来,关乎红色文化传播本身的东西消失殆尽。‘旧的红色信仰轻易地遭到商业话语的消解,人们快乐地进入了“摆脱红色”后的精神狂欢,并在狂欢中尽情地享受着精神浪游的自由和物质主义带来的生活享乐。在艺术文化领域,有诸多学者、艺术家同样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例如在《十月围城》上映之后,许多学者站出来赞美这部电影如何把红色文化与商业文化巧妙地嫁接在一起,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成功运作,并且天真地认为,观众争相购票观看这部电影,就说明红色文化只要有市场运作,就能恢复其魅力。再例如一些演绎红色文化的娱乐场所,为了寻求经济利益,有些节目竟然会出现调侃革命人士的黄色段子,这不仅误导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审美标准,也扭曲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本质意图。这些东西,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色文化产业中的“反文化”现象,也在侧面反映出红色文化传播实质上的衰落。文化资本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一方面文化资本的运营推动着红色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红色文化在市场中与其他商品一样在竞争,所以只要是在市场逻辑的指导下,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最大动力就是商家的获利。这种由利益驱动所进行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主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会要“背叛”红色文化。
第二、红色文化旅游中的变质化。2011年的中国四处洋溢着红色激情。特别是随着“七、一”、“八、一”和“十、一”的临近,全国各地举行的庆祝纪念活动,如火如荼。推出的看红、唱红、赏红等系列活动红了祖国河山,唤起了13亿中华儿女对火红岁月的回忆,重现了当年光荣的记忆,这是一种最直观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然而,一些党组织开展的“红色旅游”却跑了调变了味,有的舍近求远,弃本地红色旅游景点若敝屣,视外地红色旅游景区如珍宝,有的借口“红色旅游”,却组织到非红色景点的名山大川游玩,更有甚者,“游客扮日军抢‘花姑娘’,官方称是红色旅游”,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第三、红色歌曲兴盛中的空壳化。不可否认红歌能给我们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红歌之所以经久不衰且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原因在于,唱起红歌会让我们感受到其给我们带来的年代美,会让我们因那些精神而激动。红色歌曲具有历久弥新,百听不厌的独特魅力,它承载着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给人一种激情, 红歌唱响了我们民族的自豪。 但是时下的红歌传唱,却并没有达到原有传播红色文化的效果,反倒是出现了许多消解红色文化的现象。“红歌会’’变成“情歌会’’。不少电视台借建党九十周年之机,举行大型的“红歌\"汇演,着实吸引了观众眼球,提高了收视率,但有的虽已以“红歌”为名,大唱情歌,红歌俨然成了“添头”,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另某网站上,已经去世21年的著名歌唱家马国光突然成为网络红人。他领唱的《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片段被剪接编辑配上南非世界杯主题曲,极尽嬉笑之能。另在别的网站上,恶搞《长征组歌》的视频达到160多个。在恶搞《四渡赤水出奇兵》视频出来后,一些网友也在纷纷询问原作品是什么,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红色文化传播实质上的衰落。 2. 红色文化传播“意识过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1年是党的90周年生日,祖国山河呈现一派红色,可以毫不客气地都说,全国上下在进行一场“红色文化运动”。见诸革命旅游胜地游客迅猛增长,红色旅游文化节比比皆是,在一些非著名的红色旅游地点,也打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旗号;滥觞于重庆的唱红歌运动,燎原之势不可追,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口号是“火红一夏,惊艳中国”,各大电视荧屏都打上了“红色”的印记;各种单位或者组织大的“红歌大赛”纷纷上演,“千人同唱红歌”的情景如“行为艺术”一般引人注目。
有某大学“独具匠心”让大学生们在食堂用餐时,一边吃饭,一边唱红歌;还有医院宣传“唱红”治疗精神病,武汉洒水车的洒水歌都改为“红歌”,女排备战奥运,也要学习毛泽东的诗句,背诵《长征》,竟然有解释为征战奥运必有佳绩。更有甚者使红歌走进监狱,成为改造犯人精神世界的“课本”,把在押人员参与红色文化传播活动的情况,作为立功受奖减刑假释的重要依据。
这样的红色文化传播,不免让人担忧。让人感觉到的急功近利那么明显,也因此在社会上引来巨大争议。
如此种种,国人主动被动地都卷入了一场红色潮流之中,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实在是处于了一个绝对的高地,可是如此多的“红色文化”,让我们真正嵌入其到自己的意识中了吗? 这不是单单是一个“政绩”和“紧跟指挥走”的问题;如今,被说教式的红色文化,如爆炸性信息一般出现在人们生活里,如果说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应该说其已经被滥用;如果时至今日,红色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拨动当代人的心弦、凝聚当代人的精神,不少人是持怀疑态度的。红色文化功能和作用不能夸大,更不应视作灵丹妙药。不是大量释放红色文化的传播,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就必然迅速提高。不切实际地夸大或拔高红色文化的作用,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文化传播的意识过量的问题,直接导致红色文化的文化资源遭到漠视,并影响红色文化传播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水第,陈建.红色文化探微[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02. [2]李岩.传播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