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并办理图纸会审记录。 2.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3.施工前应按照图纸标明的现况位置在施工。
4水沟施工前,必须验槽,经签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市政基础议施工程杖术亥底记录
5.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测量,定出水沟中线、高程和宽度,确定水沟变形缝的位置, 并对控制桩进行加密和保护。
6.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检验、试验。 2 材料要求
1.水泥: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进场后应 取样复试合格,其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砂:宜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3%。
3.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 且不得大于 40mm 。其含泥量不得大于 1%,吸水率不应大于 1.5% 。
4.混凝土拌合用水: 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 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 63 )的规定。 2.3
机具设备
1.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机动翻斗车、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 钢筋弯曲机、电锯、电刨、电焊机等。
2.机具:插人式混凝土振捣器、平板振捣器、刮杠、溜槽、铁锹、木抹子、铁抹子等。 2.4
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已经完成,经有关方面验收合格。 2.现场 “三通一平 ”满足施工需要。
3.沟槽一侧堆土距离槽边上口 1.5m 以外。 4.基坑地下水已经降至基底以下
0.5m 。
3/4 ,《混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沟槽土方开挖 → 模板安装 →C15 混凝土浇筑 →拆模 →养护 4.1
混凝土工程 1.基本要求 ’
(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按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 107) 进行评
定,抗渗、抗冻试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评定,并不得低于设计规定。
(2)现浇混凝土结构沟邦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蜂窝、漏振等现象。 (3)墙和顶板的伸缩缝应与底板的伸缩缝对正贯通。 2.现浇混凝土排水管沟的允许偏差见表 表3-38
项次 1 2 3 4 5 6 7 8
检查项目 轴线位置 高程 断面尺寸 墙高
沟底中线每侧宽度 墙面垂直度 墙面平整度 墙厚
3一38。
现浇混凝土排水管沟允许偏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mm ) 15 ±10
不小于设计规定 ±10 ±10 15 10 +10 ,0
检查方法和频率 经纬仪或全站仪 水准仪
尺量: 20m 两点,宽厚各计一点 尺量: 20m 两点,每侧计一点 尺量: 20m 两点,每侧计一点 用垂线检测: 20m 两点,每侧计一点 2m 靠尺:每 20m 两点,每侧计一点 尺量:每 20m 两点,每侧计一点
5 成品保护 5.1 5.2 5.3 5.4
混凝土浇筑后,应根据气温情况及时覆盖和洒水,使混凝土充分养护。 冬期施工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冬施方案,防止混凝土受冻。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1.2N/mm2 以前,不得在混凝土面上行走或堆放重物。 应根据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沟的部位、强度要求和气温情况,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为防混凝土不密实,浇筑混凝土时应在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派专人仔细振捣密实。 6.2
沟邦混凝土浇筑后,在夏季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冬季应进行覆盖保温;混凝土在接
近初凝时,进行二次压光。防止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 6.3
模板涂刷隔离剂要均匀,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振捣棒的插人深度和时间,防止过振和
欠振使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现象,确保振捣密实。 6.4
为防止混凝土出现烂根现象,除对接茬处应进行彻底凿除浮浆并用水充分湿润外,模
板应严密不跑浆。浇筑前先浇筑 20mm ~50mm 厚的同强度等级减石子混凝土,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良好。
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7.1
环境管理措施
1.建筑垃圾如碎砖头、混凝土块、水泥袋等物品应分类、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乱扔。 2.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应经常洒水,防止车辆进出时出现扬尘现象。 3.模板脱模剂应集中存放,涂抹时合理用料,以防止遗洒污染周围环境。 7.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各种用电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电闸箱、电缆等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防止在使 用中出现漏电现象。
2.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酒后操作机械设备。 3.土方开挖后,挖出的土应堆放在距离沟槽边
1.5m 以外,防止出现滑坡。
4.沟槽开挖时应留足够的过车道宽度,保证离沟槽边不小于 1.5m 的安全距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