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一中、横峰中学、弋阳一中、德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四校第三次联考试题

来源:哗拓教育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四校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2、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各种精美的瓷器。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黑陶 白瓷 粉彩 珐琅彩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4、自秦商鞅变法之后,重农抑商作为一项经济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D、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5、“哥伦布在与意大利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的通信中得到一张地图,图上标明: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直达东方的印度、中国和日本等盛产香料和宝石的国家,而不是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才能到达。„„十五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造船、航海和绘图技术等都有了迅速的提高,从中国传来的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一个最切实的安全保障。”根据材料指出新航路开辟的

- 1 -

重要条件( )

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地圆学说的盛行。③指南针在欧洲航海的使用。④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 )

A、成为了“世界工厂” 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

7、《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最主要手段是( )

A、资本输出 B、武力威逼 C、商品输出 D、人口流动 8、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远洋轮船的出现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汽车的出现 D、飞机的出现 9、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 )

A、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出现并发展

10、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提出“欲自强,必须浚饷,欲浚饷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因此,洋务派创办(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A、①②

B、②③

③轮船招商局 ④汉阳铁厂 C、③④

D、①④

11、从1902 年起,一些地主、商人在全国许多省份先后创办了一批农牧垦殖公司,如江苏通海垦牧公司、广东钦廉开垦公司、广西桂林广益公司等。它们都采取集股商办方式,资本额一般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雇佣的人数也不是很多。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在近代我国就有军垦的例子

B、开垦荒地是当时农业领域出现的新气象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领域已经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在南方地区的规模较小

- 2 -

12、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港、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中国 钢 发电 2.37Kg 美国 印度 538.3Kg 4Kg 10.9Kwh 2.76Kwh 2949Kwh 为改变这一面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炼钢运

动 的要发展

C、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3、“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决议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 D、中共八大的决议

14、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一“根本性突破”的表现是( )

A、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15、下面对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引进外资为主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16、有关右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17、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 )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 B、 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 C、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18、《申报》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

- 3 -

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据此分析,该报畅销的原因不包括( )

A、反映社会习俗 B、传递商业信息 C、宣传时事政治 D、首倡文学革命

19、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习惯。这表明( )

A、邮件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 20、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最能充分体现其特点的是 ( ) A.金融方面的改革 C.工业复兴的措施

B.农业方面的改革 D.以工代赈的做法

21、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2、右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产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奏

23、西方大国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现代技术的发展 D、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4、1920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5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5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错,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对,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C、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对,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的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 4 -

25、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 米印花布、75 公斤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别 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公斤砂糖;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 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 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8分)

材料一:(管子)说:“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铁铲、六角形铁锄、铁犁 材料三: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历史信息?(4分)

(2)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27、(18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 货值 1840 524198 1843 1456180 1844 2303619 1845 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出口量 1843 1787 1845 13220 1853 62894

- 5 -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4分)

- 6 -

28、(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10分)

- 7 -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分)

(4)依据上述西方社会和中国的民生政策,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4分)

- 8 -

高一年级四校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B 14 B 2 C 15 B 3 D 16 D 4 B 17 C 5 B 18 D 6 A 19 D 7 C 20 C 8 B 21 D 9 D 22 B 10 C 23 C 11 C 24 C 12 B 25 A 13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0分)

26、(8分)(1)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出现且日益推广;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4分)

(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代表了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使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4分)

27、(18分)(1)现象: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开始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 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4分) 影响:外国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农产品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

(2)信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发达,传统手工艺品仍驰名中外。(2分) (3)不同:改变了闭关自守的政策,打开国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2分)

(4)认识:a.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b.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c.要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d.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4分。答两点即可) 28.(24分)

(1)措施:推行\"以工代赈\"。(2分)

作用:a、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b、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4分) (2) 发展变化:a、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 b、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c、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6分)

(或答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也可)。 原因:a、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9 -

b、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答对2点即得满分)(4分) (3) 原因: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利益。(4分) (4) 认识 a、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b、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4分) c、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答对2点即得满分)(4分)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