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翻译

来源:哗拓教育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翻译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或注释: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童趣》

童趣 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注释】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6记,先存前4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

[1]选自《稼轩长短句》。西江月,词牌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现在山东济南)人。著名爱国词人。 [2]别枝:别一个树枝。……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或注释: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