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傍晚,月亮将清辉静静地洒向人间,炙烤了一天的大地终于不再燥热。风,也带着丝丝..凉意,轻抚万物。
[乙]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大力 ____(弘扬、推崇)载人航天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丙]孟晚舟事件充分表明,中国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xié pò)和滥用司法行为,绝不允许中国公民成为别国政治迫害的牺牲品。
[丁]邢台山村将(hán yǎng)淳朴向上的民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各村文化广场以文字、水彩墙画、剪纸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书写村规民约,达到纯净心灵、____(积聚、凝聚)人心的效果。
(1) 根据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pò①(xié) ______ ②(hán yǎng) ______
(2) 给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炙烤 ______ ②浩瀚 ______
(3) 从[乙][丁]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乙][丁]两段文字的空缺处。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 ______ , ______ ”写出了诗人与随从出猎时装束的威武和气势之盛。
(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时用“ ______ ,太守醉也” ______ ,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
(3)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有的人即使在遭遇祸患的情况下也会挺身而出,这是因为“ ______ , ______ ”。
3. 下面是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图片,请从中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广告词,并说明理由。
第1页,共18页
4. 请仔细观察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 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漫画的主要内容。 (2) 请就漫画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3) 针对漫画,小红准备写一副对联,但她只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溺爱纵容酿苦果 下联: ______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统领全篇,表现出边塞孤寂荒凉、战事紧张。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 试简要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
②
①
第2页,共18页
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尝私自密曰:“上多忌,隋历且不长,中原有一日警,公与我孰后先?”密曰:“决两阵之胜,噫鸣咄嗟
④
③
,足以詟敌,我不如公。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公不如我。”
⑤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改)①帙:量词。一套线装书叫一帙。②蹑:紧随在后。③噫呜,怒叱声。④咄嗟;呵斥;吆喝。⑤詟(zhé):让……惧怕。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 .③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 ______ .④公与我孰后先 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揽天下英雄驭之,使远近归属,公不如我。 (3) [甲]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作者学习的经历?
(4) [甲][乙]两文中宋濂和李密的读书经历有什么相同之处?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心一者事必成
暨佩娟
①“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锚定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激扬“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人生就能因此而
精彩,事业因此而辉煌。
②不专注无以攻坚克难,不专注无以固本开新。在把坎坷之路铺成胜利坦途的所有筑梦力量中,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有记者曾专访袁隆平院士:“科学家最大的特点是认真,做什么都非常认真,您内心是怎样的感受?”袁隆平院士回答:“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无论它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从南仁东 24年甘坐“冷板凳”,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到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使万里海疆因核潜艇的守护而更加安宁,无不说明成功之路从来就没有捷径,唯有沉潜下来专注有益之事,方能取得不平凡的
成绩。
③坚持一时或许是激情使然,坚持一世则是对意志力、忍耐力的综合考验。赵声良与 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事一生,一人一窟,敦煌莫高窟的研究者用卓著的研究成果扭转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也让人们感受到“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魅力。一个专注做事的人,必然是一个能够管好内心欲望、调适个人和外界关系的人。
第3页,共18页
④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时间 +复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的结果便是起初的37.78倍。一点点改变,一天天坚持,迟早会带来质的飞跃。充分享受时间的复利效应,必须专心专注。从生活现实看,专注是克服时间碎片化,精力分散化的必然选择。“守少则国,力专则强。”剪去人生之树上不必要的“枝丫”,主干才能充分吮吸养分,向上生长,叶茂枝繁。当专注成为习惯,就会内化为一种强大力量,支撑我们把每
一件事做到极致,踏上事业精进之路。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1年9期,有删改)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上各有什么特点?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本文开头引用经典名句引出本文的论点,同时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论点。
B.第②段中的“有研究表明”说明下面的论述是经过科学研究的,体现了语言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C.文章列举了袁隆平、南仁东、黄旭华等人的事例,证明了持之以恒的专注是科学家成功的关键。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主体部分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脚货 刘平平
①张家婆每天都到城边一个小市场卖菜。菜是老头子自己种的,青菜、菠菜、香菜啥的,都是一大早从地里摘的,新鲜得很。张家婆和老头子就住城边,很近,菜装在一只背篓里,往背上一背,“咔嗒咔嗒”走二十分钟,就到小市场了。到了小市场,选个地儿,在地上铺一
块塑料布,把菜整整齐齐码在上面,只等人来。 ②每天,张家婆都要专门留一点儿脚货。给一个小姑娘留的。
③卖菜卖瓜果的,剩下的最后一点儿,叫脚货。脚货都是被人挑来挑去剩下的,价格很便宜。一般人不买脚货,蔫了吧唧的,品相不好。可有家里经济条件差、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的,就喜欢午后去买脚货,能省一半多的钱。
④那个小姑娘八九岁的样子,梳两条小辫子,一般是每天午后两点左右来买张家婆的脚货。小姑娘手里捏一张五元或十元的纸币,问:“老婆婆,这些菜一起买,多少钱?”张家婆想,一定是家里的大人怕丢面子,支小姑娘来买脚货的。经常买脚货,说明小姑娘家里很困难,或许,她家里有病人拖累;或许,她爸爸妈妈都没有工作;或许……张家婆想,那一家人的日子可真够难的。小姑娘每次来买脚货,张家婆都连卖带送,有一次,一棵青菜、一棵棒菜,
第4页,共18页
她只象征性地收了小姑娘六毛钱。张家婆想,反正都是老头子自己种的。
⑤那个小姑娘让张家婆动了恻隐之心,每天,她都要专门给小姑娘留一点儿脚货。她帮不了
小姑娘一家别的什么,只能做这个。
⑥午饭就在小市场吃,一碗米饭,一碗豆花,张家婆就很满足。这天午饭后,又卖了一点儿菜,地摊上就只剩下一点几脚货了,一把小白菜,一小堆二车丘。有人来问,“一起买,多
少钱?”
⑦张家婆脸上挂着笑。说:“不卖了,给人留的。”
⑧这时候已经快下午两点。张家婆下意识地四处瞅瞅,寻找那个小姑娘的身形。张家婆潜意
识里知道小姑娘肯定会来的。
⑨“反正已经吃了饭。多等一下她。”张家婆想。 ⑩又有人来买脚货,张家婆还是说:“不卖了,给人留的。”
?这时候那些卖乡户菜的都回家了。有的卖完了,没卖完的,也懒得等了,走了。小市场里,
就几个坐地贩子悠然自得地守着自己的菜摊,他们的菜价都是统一的,不便宜。
?小市场里,就剩张家婆一个卖乡户菜的。
?张家婆不知道,身后二楼一扇窗户后面,一个女人已经注意她一个多月了。那个女人看着张家婆辛苦卖菜的身影,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乡下的老母亲。老母亲也每天背着一背篓菜去镇上卖,常常一早出门,下午三四点钟才回家。老母亲从不把菜往回背,哪怕再便宜也
要把脚货都卖完了才回家。老母亲说:“能卖一点儿钱是一点儿。”
?两年前,老母亲去世了。
?像往常一样,女人拿出一张纸币,对放暑假在家的女儿说:“倩倩,去,把楼下那个老婆婆的菜都买了。”女人不忍看着老人家为了卖掉最后一点儿菜一直守在那里,她想老人家早
点儿回家。
?小姑娘说:“妈,上午您不是买了很多菜吗?”
?女人说:“叫你去你就去。买了老婆婆的菜,她就可以早点儿回家休息了。” ?小姑娘捏着一张五元的纸币走到张家婆的菜摊前,问:“老婆婆,这些菜一起买,多少钱?”
?就一把小白菜和一小堆二季豆,张家婆笑吟吟地说:“一元。” ?张家婆忍不住想问一些小姑娘家里的情况,但想想,又算了。 ?小姑娘回到家里,说:“妈!一元钱。”又说:“老婆婆回家了。”
?女人“嗯”了一声。她刚才一直注视着窗外,看着老人家慢慢走出了小市场。“为了一元
钱,守了这么久。”女人想。 ?“老人家挣点钱也真不容易。”女人又想。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9期,有删改)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5页,共18页
(2) 第?段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 请对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张家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5)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构思极为精巧,善于设置误会。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 阅读《儒林外史》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甚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叫四斗子开拜匣,写帖子,“送这奴才到汤老爷衙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掌舵的唬了,陪着笑脸道:“小的刚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只说是云片糕。”严贡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 (1) 上述文字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 ______ (2) 结合名著及选段,说说选文中的严贡生是个怎样的人。
10. 阅读《水浒传》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兄弟,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着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书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道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1) 上述文字出自《水浒传》,选段中的“哥哥”指的是 ______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与选段相关的情节。
11. 从《简?爱》这本书中你学到了什么? 1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材料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檗
材料三: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 ②自拟题目;
③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6页,共18页
⑤不少于600字;
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7页,共18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胁迫,涵养
【小题2】zhì kǎo,hào hàn 【小题3】略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书写。
①胁迫,读音xié pò,指威胁逼迫。注意“胁”与“协”的区别。 ②涵养,读音hán yǎng,指滋润养育,培养,也指积蓄、保持水分。 (2)本题考查字词的读音。
①炙烤,读音zhì kǎo,指在火上烤,也指曝晒过度。 ②浩瀚,读音hào hàn,指水势深广,比喻广大、繁多。 (3)本题考查词语的填写。
乙处:弘扬:指大力宣扬;推崇:推重和敬佩。此处要与“载人航天精神”搭配,“弘扬”更符合语境。
丁处:积聚:逐渐聚集;凝聚:凝结聚集。此处要与“人心”搭配,根据语境,选择“凝聚”更为符合。 答案:
(1)胁迫 涵养 (2)zhì kǎo hào hàn (3)弘扬 凝聚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小题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小题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小题3】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析】答案:
(1)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注意“貂裘”“冈”的书写) (2)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注意“颓”的书写)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注意“辟”的书写)
第8页,共18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理解型默写题作答时: 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
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3.【答案】答案:
示例一:甲 句式整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鼓励人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 示例二:乙 言简意赅,能够激发大家共同创建和谐社会的热情。
示例三:丙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鼓励大家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人。 示例四:丁 对仗工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鼓励创建文明城市要从自己做起。
【解析】本题考查广告语的赏析。可从表达的内容,运用的表现形式和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方面来作答。此题不管选择喜欢哪句广告词,只要理由贴切,积极向上,对所选广告语进行诠释即可。如:选丙,运用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鼓励大家共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答案】【小题1】严格要求造贤才
【小题2】 【小题3】 【解析】答案:
(1)示例:画面中站着五个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孩子、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孩子端着饭碗说“我要看手机”,爸爸左手拿着手机说“快点吃饭”,妈妈双手捧着水杯说“吃了喝水”,奶奶双手拿着纸说“喝了擦嘴”,爷爷背着书包说“擦好了去读书”。
(2)示例:漫画上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照顾孩子生活学习,可谓是“一条龙服务”。在这样的家教和宠爱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多半不能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并且耐挫能力差,缺少独立自主意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及性格的形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示例:严格要求造贤才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在解答时,首先要观察画面,弄清画面的构成要素;然后抓住特征,客观描述;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仔细观察漫画可知,图中一共五个人,从左到右分别
第9页,共18页
是孩子、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孩子端着饭碗说“我要看手机”,爸爸左手拿着手机对孩子说“快点吃饭”,妈妈双手捧着水杯对孩子说“吃了喝水”,奶奶双手拿着纸说“喝了擦嘴”,爷爷背着书包说“擦好了去读书”。他们手里都拿着要递给孩子的东西,据此按顺序进行介绍即可。
(2)本题考查谈看法。根据漫画内容可知,图中表现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围绕“溺爱”谈看法即可。示例:熊孩子都是大人宠出来的,漫画中的孩子在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溺爱中成长,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独立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自立自强,不应该还依偎在父母的怀中。
(3)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需注意:(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2)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3)上下联的声调要讲平仄。根据上联“溺爱纵容酿苦果”格式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下联拟写要注意注意仄起平收。针对漫画“溺爱”等行为,提出正确的教育方式,示例:勤劳素朴造贤才。
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5.【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情感的理解及辨析能力。 ABD.正确;
C.有误,诗句“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哪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这是用“霜”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不是“月光”。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词的上片写的是边塞风景,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征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东汉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没有建功立业而无法预计归家的愁绪。由此可以看出,写出了征人既思念家乡,又为国担忧矛盾的复杂矛盾心理。 答案: (1)C
(2)示例:该句运用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欲归无计的复杂矛盾心理。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
第10页,共18页
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6.【答案】【小题1】借
【小题2】担心 【小题3】恰好 【小题4】谁,哪一个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假:借。
②句意:又担心没有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患:担心。 ③句意:越国公杨素正好在路上碰见他。适:恰好。 ④句意:你与我谁先谁后呢?孰:谁,哪一个。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天,指天气;冰坚,水冻结成坚冰;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敢懈怠,宾语前置句;之,指“笔录”,抄书。句意:(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我)也不敢放松抄录。
②重点词语:揽,招揽;驭,驾驭;归属,归顺附属;公,你。句意:招揽天下的英雄人物并驾驭他们,使远方近处的人归顺附属,你不如我。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概括出:得书之难;“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概括出:求学之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概括出:求师之诚。
(4)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拓展训练。从甲文中宋濂借书抄书,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跑到百里以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等事例,乙文中李密牛角上挂
第11页,共18页
书,边走边读等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读书都很勤奋,条件都很艰苦。启发可结合文段内容、人物事例、作者写作意图等多角度展开思考。如:学业能否有成就,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青年人要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等。 答案:
(1)①借;②担心;③恰好;④谁,哪一个。
(2)①(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我)也不敢放松抄录。
②招揽天下的英雄人物并驾驭他们,使远方近处的人归顺附属,你不如我。 (3)①得书之难;②求学之苦;③求师之诚。 (4)相同之处:读书都很勤奋。
启发示例:①学习要有主动性,要敢于发问;②学习要勤奋刻苦。 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候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经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便马上跑去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不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态度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乙]李密坐在牛背上面的蒲垫上,在牛角挂上《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好在路上碰见他,勒紧马缰慢慢地跟在他的后面,(杨素)说:“是哪个书生竟然这样勤奋?”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拜行礼。(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书,(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交谈,对他的才学十分惊异。(杨素)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和风度,不像同辈人。”杨玄感于是倾心结交李密。曾经私下对李密说:“隋朝历程不长远,中原总有一日会发生需要戒备的事件,你与我谁先谁后呢?”李密说:“决断两军阵前,大声呵叱,足以让敌人惧怕丧胆,我不如你。招揽天下的英雄人物并驾驭他们,使远方近处的人归顺附属,你不如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7.【答案】【小题1】D
第12页,共18页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题目“用心一者事必成”的意思是用心专一的人事业必然成功,是表达观点的陈述句。第①段引用古诗句,引出了观点: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结合第②段“不专注无以攻坚克难,不专注无以固本开新。在把坎坷之路铺成胜利坦途的所有筑梦力量中,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第③段“坚持一时或许是激情使然,坚持一世则是对意志力、忍耐力的综合考验”“一个专注做事的人,必然是一个能够管好内心欲望、调适个人和外界关系的人”、第④段“当专注成为习惯,就会内化为一种强大力量,支撑我们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踏上事业精进之路”等句子可知,第②③④段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举出袁隆平、南仁东、敦煌莫高窟研究者等人的事例,具体证明了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的观点。故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的观点(或“用心一者事必成”)。
(2)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第②段举出了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事实论据,举出了天文学家南仁东的事实论据,举出了核潜艇专家黄旭华的事实论据;第③段举出了敦煌莫高窟研究者的事实论据;从类型上看,这些事实论据属于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从分量上看,他们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地位受人尊重,这些事实论据典型而丰富。结合第②段“有记者曾专访袁隆平院士:‘科学家最大的特点是认真,做什么都非常认真,您内心是怎样的感受?’袁隆平院士回答:‘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无论它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从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到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使万里海疆因核潜艇的守护而更加安宁”、第③段“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一事一生,一人一窟,敦煌莫高窟的研究者用卓著的研究成果扭转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也让人们感受到‘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魅力”可知,在论据的陈述上,作者详略分明,详写袁隆平、敦煌莫高窟研究者的事实论据,略写南仁东、黄旭华的事实论据,有详有略。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主体部分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表述错误,本文结构是总——分,本文首段提出论点: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的观点;第②段举出袁隆平、南仁东、黄旭华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专注的作用,攻坚克难、固本开新;第③段举出敦煌莫高窟研究者的事例为了鼓励人们学习专注的精神;第④段则论证了充分享受时间的复利效应,必须专心专注的观点;这篇文章的首段是总,后面三段都是分,所以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故选:D。 答案:
(1)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或“用心一者事必成”)。
第13页,共18页
(2)所用事实论据既有农业科学家、天文学家的事例,又有核潜艇专家的事例、敦煌研究者的事例,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3)D
文本第①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专注,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第②段列举了袁隆平、南仁东、黄旭华的事例,意在证明专注的重要性。第③段列举赵声良与61窟,张元林与285窟,苏伯民与85窟的事例,论述了坚持的重要性。最后一段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第①段写张家婆每天都到城边一个小市场卖
菜。②-⑤段写张家婆每天专门留一点儿脚货给一个小姑娘。第①-⑤段合并为第一部分:因同情小姑娘,卖菜的张家婆每天专门给一个小姑娘留脚货。⑥-?段写一天张家婆专门留脚货等小姑娘。⑥-?段写一天张家婆专门留脚货等小姑娘。?-?段插叙女人回忆自己母亲卖菜经历;?-?段写女人为了让卖菜的张家婆早点收摊特意让女儿去买回脚货。⑥-?段合并为第二部分:小姑娘的妈妈为了让张家婆早点儿收摊,每天都让女儿去把张家婆脚货买回家。
(2)本题考查插叙的理解。由第?段“那个女人看着张家婆辛苦卖菜的身影,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乡下的老母亲。……两年前,老母亲去世了”可知,插叙回忆乡下老母亲辛勤卖菜的经历。这段插叙表达了女人对已去世母亲的怀念以及对有相同经历的老年人的关爱;为下文女人为了让卖菜的张家婆早点收摊回家而让女儿去买脚货的情节作铺垫;表现了女人的善良本性,衬托了人物的性格;也补充交代了小姑娘每天买脚货的原因,丰富了情节;与上文张家婆留脚货给小姑娘的情节形成误会,情节起伏多变,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结合本题,“看着小姑娘拎着菜离开”运用了动作描写,“张家婆像完成了一件什么任务一样,心满意足地背着空背篓回家了”,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家婆把专门留给小姑娘的脚货便宜地卖给小姑娘后内心的满足、轻松、愉悦,表现张家婆的善良本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从第①段张家婆每天到小市场摆摊卖自家种的菜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第④段“小姑娘每次来买脚货,张家婆都连卖带送,有一次,一棵青菜、一棵棒菜,她只象征性地收了小姑娘六毛钱”、第⑤段“那个小姑娘让张家婆动了恻隐之心,每天,她都要专门给小姑娘留一点儿脚货。她帮不了小姑娘一家别的什么,只能做这个”,张家婆每天专门给小姑娘留一点脚货,并不多收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从第④段张家婆没有细细打听小姑娘的具体家庭情况这一点,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的人。 (5)本题考查对文章精巧构思的理解。小说构思巧妙,巧设误会。故事一开始写卖菜的张家婆每
第14页,共18页
天都要专门给一个小姑娘留一点儿脚货,设置误会,小姑娘家生活困难;⑥-?段写一天张家婆专门留脚货等小姑娘,可小姑娘一直还没有来,设置悬念。?-?段插叙女人回忆自己母亲卖菜经历;?-?段写女人为了让卖菜的张家婆早点收摊特意让女儿去买回脚货。解开小姑娘买脚货的谜底。结尾“老人家挣点钱也真不容易”,误会并未解除。情节跌宕起伏,在误会中凸显张家婆和女人善良美好的品质,彰显普通人人性的美好。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
(1)卖菜的张家婆每天都要专门给一个小姑娘留一点儿脚货,因同情她,每次只是象征性地收她一点钱;小姑娘的妈妈为了让张家婆早点儿回家,每天都让小姑娘去把张家婆最后卖剩的菜一起买回家。
(2)插叙了张家婆身后二楼的一个女人回忆自己母亲卖菜的事,为下文让女儿去买张家婆的脚货做铺垫,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丰富,衬托了人物;使文章结构紧凑,行文起伏多变,避免了叙述的平淡单调。
(3)示例:运用动作、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张家婆终于等到小姑娘,把剩下的脚货便宜卖给小姑娘后轻松愉快的样子。
(4)示例:勤劳能干;同情穷人;乐于助人;乐观开朗;处处为别人着想。
(5)这篇小说巧设误会。误会一,卖菜的老人以为小姑娘家困难而专门为小姑娘留下脚货;误会二,女人以为卖菜老人的菜卖不出去,同情老人而专门让小姑娘去买回老人的脚货。在误会中凸显人物美好的品质。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这篇小说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构思极为精巧,卖菜的张家婆每天都要专门给一个小姑娘留一点儿脚货,因同情她,每次只是象征性地收她一点钱;小姑娘的妈妈为了让张家婆早点儿回家,每天都让小姑娘去把张家婆最后卖剩的菜一起买回家。在误会中凸显张家婆和女人善良美好的品质,彰显普通人人性的美好。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9.【答案】【小题1】吴敬梓。
【小题2】
第15页,共18页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作者。《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中,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作者刻画这个人的丑恶,一直刻到他的骨头里去了。严贡生的欺压和敲诈,更是在“云片糕”上表现得入木三分。第六回中,严贡生取出一方云片糕来吃,剩下几片,“阁在后鹅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而当掌舵驾手“左手扶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到嘴里了”,严贡生先是“只作不看见”,直到“船拢了马头”,他便“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还明知故问地询问四斗子:“我的药往那里去了?”此时一个装模作样的人物宛然浮现眼前。当他“得知”是掌舵的吃了,便“发怒道”:这药是“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同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值几十两银子”,还要写帖子送到“汤老爷衙里,打他几十板子再讲”。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无疑倾注了作者对此人物的厌恶和鄙夷。由此可知,严贡生是个吝啬奸诈,粗鄙无耻的人。 答案: (1)吴敬梓
(2)示例:吝啬奸诈,粗鄙无耻。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士人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小题1】晁盖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能力。根据“如今黄泥冈事发!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可知,选段中的“哥哥”指的是晁盖。杨志奉命押运生辰纲途经黄泥冈,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杨志因为无法交差,被迫流落江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晁盖等人也因为官府追查,得宋江私通消息,去梁山落草。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能力。晁盖打劫了生辰纲以后,官府四处捉拿嫌犯,白胜由于受刑不过而供出了晁盖等人,官府准备立刻去捉拿晁盖,宋江得知后,及时报告给晁盖,晁盖才得以做好准备,逃脱官府的缉捕。可概括为: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答案: (1)晁盖
第16页,共18页
(2)示例: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11.【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悟。《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
作。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后来她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做家庭教师,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两人经历重重磨炼,最终走到一起。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据此,可从做人“信念”“理想”等方面作答。 答案:
示例:做人要勇敢坚强,要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依靠自己正直的品质和聪明才智,还有坚忍不拔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
【解析】《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2.【答案】苦难是金色财富 人生百年,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命运总是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
障碍,让我们去经历种种苦难。再回首,我们会发现走过的路是神圣的,苦难竟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苦难是财富,它激励着人前进。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错,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苦难。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著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苦难,在成就人的方面立下汗马功劳。或许,若不是此等苦难,司马迁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史官罢了。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安逸的生活则如潺潺的流水,会渐渐消磨人的斗志,而苦难则是刺骨的冰水,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心灵明净,方能成就大业。正因如此,才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有孙康的映雪苦读。苦难的金色,照在理想的路上,使歧路暗淡无光,使人毫不犹豫地向前走。
第17页,共18页
苦难是财富,它磨砺人的品质。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人经受过磨难,就会如脱胎换骨一般。霍金经受着轮椅上的苦难,使他意志坚强,智慧超群,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贝多芬经受着耳聋的苦难,他学会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地面对生活。苦难的金色,曾照着人的身躯,洗尽懒惰、狭隘、不思进取等铅华之色,给人留下如玉般的品质,留下人生该有的本色。
总是有人误读了苦难的色彩,有人说苦难是黑色的,于是他们屈服了,他们被命运的浪花打向礁岩;有人说苦难是灰色的,于是他们逃避着,不曾得见人生的真面目;然而我说苦难是金色的,它是炼金的烈火,是淘沙的巨浪,是结成珍珠必备的那一粒沙粒,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平原不出骏马,陡崖方见骐骥;小林中多见寒鸦,山顶端可寻鸾凤。苦难是闪着金光的财富,它使人生绚丽,使人生达到目标,而无所悔恨。
所以,我们要善待苦难这笔财富,让人生同它一样,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所以我们要昂首带笑迎接苦难,有了这笔财富,人生的目标就不会太远。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1.审题立意。分析材料:材料由三句名人名言组成。宝剑接受了磨刀石的磨砺,于是有了锋利的刃,梅花经了冬天的苦寒,才有了绽放时的清香。这三则名言强调了人生中挫折和磨难的积极作用以及面对挫折与磨难时的态度。人的生命如洪水,只有遇到了岛屿和暗礁,才会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只有遇到挫折,才会绽放均烂的光彩。面对挫折与磨难,真正的人不会悲观叹气,他们会乐观地面对挫折,从磨难当中获得成长。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与磨难,才会获得成长,收获成功。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在磨砺中成长,拼搏才能成功,挫折为梦想插上翅膀等。2.选材构思。人生处处有挫折,可能是家庭的一次变故,也可能是学习上的一次打击。我们可以记叙自己某一次经历挫折而不气馁,是努力抗争,挖掘自己的潜能,最终战胜挫折,获得成长或是自己面对挫折选择了退缩,最终一事无成的事件,表达自己对于挫折的真实感悟;也可以以挫折或磨难为论点,表达自己对于挫折与磨难的看法与观点。如,我们可以叙述自己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是挫折,自己是怎么去克服或是战胜困难的,然后畅谈面对挫折的感受和启迪。3.本文可写成记叙文或是记叙性散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本文立意高远。苦难,是令人畏惧,让人害怕的。但是考生一反常人之举,将“苦难”前面冠以“金色”二字,这样,使“苦难”不再是以前的灰色、消极、令人畏惧的,而成了积极向上的、令人欣喜的追求。丰富的文史知识、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为本文增加了文采。作者在文中引用的孟子的名言、古人名句以及司马迁、勾践、霍金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可谓信手拈来,但又极合题意,令人佩服。另外,语言连贯,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尤其是排比修辞的运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又显示了考生不同一般的文采。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第18页,共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