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岳麓书院学规及对联

来源:哗拓教育
.

.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坐落在湘水之滨、南岳之麓的岳麓书院始建于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从岳麓书院到清末的高等工业学堂,再到今日的大学一脉相承,故有“千年学府〞之称。它比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要早近100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因此可以说,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岳麓书院是创立最早的一座,也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从岳麓书院至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局部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局部,各局部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局部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假设隐假设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假设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降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巧,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行一时,笔法刚毅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美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书院的学规

中国书院一般都有学规。所谓学规,是书院订的用以规生徒学习、生活行为的规矩章法。岳

. .word.zl.

.

.

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流传至今。这四个大字刚毅有力,令后人景仰不已。

岳麓书院学槼: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 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历代名人:

树达 程潜 王夫之 澍 守仁 左宗棠 曾国藩 曾国荃 元度 皮锡瑞 昌济 源 天华 蔡锷 旭东……

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晚清〔公元 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后又改为高等师学校,1926年定名大学,历史已逾千年。从岳麓书院至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史的一个缩影。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麓山寺创立。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之学为宗。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儒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场了新学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碑〞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

时常省问父母; 朔望恭谒圣贤。 气习各矫偏处; 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 外事毫不可干。 行坐必依齿序; 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 不可闲谈废时。 日讲经书三起; 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 参读古文诗副。 读书必须过笔; 会课按刻蚤完。 夜读仍戒晏起; 疑误定要力争。

读经六法

一、正义;二、通义;三、余义; 四、疑义;五、异义;六、辨义。

. .word.zl.

.

.

读史六法

一、记事实;二、玩书法;三、原治乱; 四、考时势;五、论心术;六、取议论。

程子四箴

“四箴〞是理学大师程颐、程颢根据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开展而成的道德箴言,即为视箴、听箴、言箴、动箴。 程子视箴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之为那么。 蔽交于前,其中那么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程子听箴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诱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程子言箴 人心之动,因言以宣; 发禁躁妄,斯静专。 矧是枢机,兴戎出好; 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那么诞,伤烦那么支; 已肆物忤,出悖来违。 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程子动箴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那么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岳麓书院八景

岳麓书院八景并不算华美,也没有太多的人工雕饰,但因其独特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观其风光,思其意趣,那么自有它的妙处。书院八景分为前四景和后四景,前四景为: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后四景为: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

岳麓八景

清代俞超〔字牧堂〕曾概括八景名称写了一首?岳麓八景?诗:

晓烟低护柳塘宽,桃坞烘霞一色丹; 路绕桐荫芳别径,香生荷岸晚风抟。 泉鸣涧并青山曲,鱼戏人从碧沼观; 小坐花墩斜月照,冬林翠绕竹千杆。

桐荫别径

清代书院学生严如煜写有?桐荫别径?诗:

添得丛祠一段春,千株嘉植晓烟匀。

. .word.zl.

.

.

残碑字蚀崇台古,密叶阴沉曲径新。 绿草黄泥峰半路,青鞋白袷树前人。 他时郁郁枝老,会有丹山鸟宿频。

曲涧鸣泉

宋代书院山长曾作诗:

流泉自清泻,触石短长鸣。 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

曲涧鸣泉

清代岳麓书院学生吉启楠写过?曲涧鸣泉?诗:

岩溜穿云一径清,涓涓幽韵惬闲情; 应分山涧松涛响,似听蕉窗夜雨声。 枕石客归烟两岸,挂瓢人去月三更; 潺潺雅与弦歌答,天籁琅然耳暂明。

桃坞烘霞

清代著名学生严如煜曾作?桃坞烘霞?诗:

晴云香霭午融融, 簇锦花团羡化工。 禁火不烧寒食后, 绮霞疑灼赤城中。 芳枝春放千株艳, 暖气晴蒸半里红。 莫道本来根叶好, 须知颜色待东风。

花墩坐月

清代书院学生鸿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良夜花阴静,庭空皎月浮。 境悬心朗朗,人定意悠悠。 玉露清如濯,银河淡不流。 栏干风细起,虚室已澄秋。

碧沼观鱼

清代举人融观曾作?碧沼观鱼?诗:

山池残雨收,细浪鳞而作。 悠然濠濮心,一镜不肯唾。 偶然啖蘋花,波动云影破。

风荷晚香

清代岳麓书院学生严祜曾作诗?风荷晚香?:

. .word.zl.

.

.

何处消残暑,池荷入夜风。 香清衣欲袭,波静月初融。 晚景微茫里,函芳淡远中。 由来怀茂叔,应许赏心同。

柳塘烟晓

柳塘烟晓是一处空灵的景致,罗典的一位学生罗绮曾作诗一首:

灵和漫独擅风流,曙景平添曲沼头。 朝露未觉青欲滴,春波渐暖碧初浮。 不妨吟兴偏因晓,那信诗情易感秋。 试向林前聊徙倚,溶溶新绿尽消愁。

竹林冬翠

竹林历来为名人墨客所称颂,其最好的景致莫过于冬季。冬季雪落之时,漫山遍野皆成粉妆玉砌。此时,傲然雪中的葱茏竹林,刹间披上了洁白的绒衣,藏不住的竹叶尖尖从雪中钻出来,与白雪映衬,更见翠绿,更现生机。人如其中,可感受这永恒的自然造化之美。 湖湘学子洞邸山人赋诗一首:

丛竹团根一字林,滟滟池水竹影亲。 雪白竹翠枝叶傲,天寒塘平雾气氤。 阶石无言思先哲,寒梅怒放布香馨。 斜阳一缕照池水,一片素银镶玉金。

王守仁赫曦台题诗 隔江岳麓悬情久, 雷雨潇湘日夜来。 安得轻风扫微霭, 振衣直上赫曦台。

岳麓书院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 .word.zl.

.

.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圣域修文,前有朱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道假设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 .word.zl.

.

.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学忆宋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 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

. .word.zl.

.

.

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中阶至,众人语之,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 〕师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 〕师大学美术系教授,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

注: 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高等学堂)监视。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 〔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 .word.zl.

.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横批:实事

注:近代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工专校长。1917年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愈?进学解?

6、岳麓书院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注:大学教授岱年撰书。岱年〔l909年-- 〕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2年1l月,出席全国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应邀参加大学召开的书院研究座谈会时撰书此联。

7、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注:友兰〔l895一1990) 曾任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5月撰书此联题于讲堂。

8、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注:当代荣捷题讲堂。荣捷,美籍华人,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1983年8月,专程从美国来岳麓书院参观时撰书此联。池:指岳麓书院门前之饮马池。两贤:指朱熹、拭。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局部。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创立时,即有“讲堂五间〞,为书院讲学之中心场所。后因嵌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大字石刻,故又称“忠孝廉节堂〞。历代屡次毁兴,现存建筑系清康熙间重建根底上经同治七年大修之遗构。为五间单檐歇山。前出轩廊九间,系乾隆时山长罗典增建。

9、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注: 当代周叔弢题讲堂。周叔韬〔1891--1984〕原名暹,东至人。爱国实业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著有?周叔韬遗札?。 1982年5月,应请撰书此联。

10、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注:清代旷敏此题讲堂。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顶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11、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 .word.zl.

.

.

注: 佚名题教学斋。鸿鹄:鸟名,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蠹虫:又名蠹鱼,有银白色细鳞,故名,蛀蚀衣服书籍之小虫。

教学斋:位于讲堂前庭右侧,宋代朱洞始建时“斋序〞之一。与“半学斋〞同为诸生作习、住宿之区。经历代屡次灾毁重修,屡有变化更名。“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清同治七年〔1868〕大修扩建,曾有正谊斋三十间,明道斋三十间。1903年书院改学堂时,改为“新式〞教学用房,易名学斋,后名教学斋。古代书院各间斋房之用具有床、箱架、方桌、条桌各一,板凳四。各斋有厨房、澡堂各一间,厕屋五格。抗日时期,全被日机炸毁。战后修复前列。1985年,在原根底上重建。前、后列各十三间,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构造,分别用于研究室及列、教学活动。

12、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注:佚名题半学斋。1986年10月,大学校友会惠赠。弦歌:语出?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古代生徒读书,常以琴瑟伴奏而歌,后以此称学校的教学。

半学斋:位于书院讲堂前庭左侧,宋代创立的“斋序〞之一,历代屡有改建更名。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前部改建监院二进,各三间,由官府派官员监视管理书院事务。同治七年〔1868〕书院大修,曾有进德斋二十四间,居业斋三十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制为学堂时,改为“新式〞建筑,形成现存格局,曾为教师住宿、办公之用易名半学斋。抗日战争时期遭日机炸毁,战后按原址修复,1985年重修。前列局部改建为单檐单廊硬山十三间建筑,用作研究室,后列单檐前后廊硬山十六间建筑,经加固翻修后作为岳麓书院一大学简史列室和、蔡和森革命活动纪念室。1916一1919年、蔡和森等同志曾屡次寓居于此,从事探讨体会社会改造、组织勤工俭学、发动学生运动等革命活动,因此,这里又是一处革命纪念地。

13、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注:佚名题大成殿。

14、异境名山,圣道尊崇有地;

春风化雨,英才造就无疆。 注:明代佚名题文庙两庑,此处用于大成殿

15、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注:佚名于大成殿,又见题文庙两庑

16、道假设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注:佚名题于大成门。

17、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注:清代左辅题赫曦台。左辅〔1751—1833〕。此联是题朱熹讲学的赫曦台。朱熹注释?中庸?:生而安行者,知也;学而利行者,仁也;困而勉行者,勇也。下联语出?易.系辞下?:

. .word.zl.

.

.

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地方两之。此联引用前人之文凝练为句,借以鼓励学子发奋努力,自强不息,知天悉地,博古通今。

18、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注:当代商鸿逵题赫曦台

19、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注:清代左宗棠题岳麓书院百泉轩,石鼓书院亦有此联。九流:句出?汉书•叙传?:“向司籍,九流以别。〞后作各学术流派之合称。

20、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横批:千年学府

注:【前门】:古代书院设牌楼于江岸,或称外门、山门,久废。1985年,修复院前围墙时,为便于管理,增设前门于院前,与赫曦台相连系,既富空间变化,又存前门之意。为单檐硬山三间建筑。当代虞愚题外门。虞愚〔1909--1989〕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11月,出席在举行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期间撰书此联。

21、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注:清代佚名集杜荀鹤句题吹香亭。

杜荀鹤〔846--907〕池州石埭〔今青阳县〕人。诗人,兼工书法。句出?题衡山隐士山居?诗。原件早毁,世善补书重刻。三岛:汉方士称东海中仙人所居之地,取称三神岛。

22、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注: 峨峰题岳麓书院讲堂侧门。峨峰,号拔,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知府。活水:流水。宋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贤关圣域:贤关,进仕途之门径。圣域,圣人之境界。

23、圣域修文,前有朱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注: 当代何光年题御书楼

24、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汨汨来。 注: 集清代庆玉句题百泉轩。

25、学忆朱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注: 集清代维霖句题百泉轩。

26、胸怀子美千间厦;

. .word.zl.

.

.

气压元龙百尺楼。

注: 清代梁启超集维霖句题时务轩。梁启超〔1873--l929〕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新会人。举人出身。师从康有为,人称“康梁〞, 1893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时务学堂〞,受聘任中文总教习,戊戌变法失败后潜往日本,后曾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等校讲学,有?饮冰室•合集?刊世。

时务轩:位于百泉轩园林之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维新变法运动到达高潮,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在巡抚宝箴、署按察使黄遵宪的支恃下,创办“时务学堂〞于河东,以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熊希龄任学堂总理,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梁在学堂大力宣传变法理论和、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还向宝箴提出改革建议。不意遭到守旧顽固派的反对、攻击,被迫于1898年2月离湘返沪。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染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后时务学堂改为学院,1902年又改为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改为高等学堂。1922年8月,梁启超再访,参观时务学堂旧址,见物思人,百感交集,挥毫留下“时务学堂故址〞等墨迹。1994年,将梁氏手迹刻碑,在麓山寺碑亭侧建轩刊立;以存纪念。著名书法家朴初先生题额曰“时务轩〞,和“百泉轩〞南北相望,成为人文胜景。

27、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注: 当代力生题明德堂。力生,美籍华人,祖籍醴陵。 1937年毕业于大学商学系。 1986年撰书此联赠母校。金声玉振: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金、玉,本指礼乐中的乐器,金即钟,玉即磬。礼乐以金声宣其始,玉振收其终。金声玉振,形容礼乐完备。

成德堂:亦属讲堂性质。明嘉靖六年〔1527〕,知府王始建。清道光十三年〔1833〕,巡抚吴荣光为矫正书院教育重科举之业的陋习,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有用人才,树立新学风,仿真师阮元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之例,在岳麓书院成德堂创办湘水校经堂,并亲题堂额,以经义、治事、词章分科试士,专课经史、不课时艺。是岳麓书院较高一级的教学、研经机构。课试之士系岳麓、城南书院的高材生和各地选拔的优秀士子。“其时多士景从,咸知讲学,人才辈出,称为极盛〞,郭篙焘、左宗棠、周寿昌等均出于此。光绪元年〔1875〕,迁至城南书院旧址办学,堂额留存于此。 光绪十六年〔1890〕改名校经书院, 1903年改为成德校士馆。为五间单檐硬山建筑,其上有阁楼,原为储藏祭器之处。

28、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注:佚名题大成殿。以下三联他处孔庙亦多见。

29、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注:佚名题大成殿

30、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注:佚名题大成殿

. .word.zl.

.

.

31、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请退之。

注:清代罗典题文庙庑廊。罗典〔1719—1808〕撰。字路,仲氏,名由,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文公,愈,字退之,卒谥文,称文公。此联巧妙的嵌入两人名字。上句说不走学子成材路就没有理由前来,下联说到此书院不成就一番事业那就趁早退之。联语幽默隽巧,于妙趣中蕴涵深切的激勉之情,读来令人解颐,耐人寻味。

3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注:清代瀛题三闾大夫祠

33、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注:佚名题三闾大夫祠

34、植体洁芳,□□三代以还存;

直道盟心,忠爱六经而后废。 注:佚名题三闾大夫祠

35、训诂笺注,六经于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注:郭嵩焘题岳麓书院御书楼。郭嵩焘〔1818--1891〕清道光十六年〔1836〕就读湘水校经堂,是有成就的著名生徒之一。原联早失,1986年顺补书。训诂笺注:阐发文义,注释古籍。笺,注释的一种。退听:洗耳恭听之意。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主要流派。濂,指周敦颐,字濂溪,开理学之先河,史称濂派。洛,指程颐、程颢讲学,史称洛派。关,指载讲学关中,史称关派。闽,指朱熹讲学,史称闽派。

36、翼轸衡湘并丽,于昭大圣之文章;

荆舒邹鲁同芳,丕显真儒之教化。 注:明代佚名题岳麓书院。

37、一湾河水流新绿;

万仞好山依旧青。 注:明代凤渚题岳麓书院。

38、江阔天高,识此心之份量;

鸢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注:明代沧崖题岳麓书院。

39、明月对床,湘水楚天一色;

春风归袂,青山绿树无边。 注:明代佚名题岳麓书院

40、岳麓炳灵,形胜擅名今古;

洞庭毓秀,人文迭起后先。 注:明代佚名题岳麓书院

41、圣域修文,前有朱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 .word.zl.

.

.

注:何光年题岳麓书院御书楼。何光年〔1925-- 〕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省楹联学会参谋。1988年2月,御书楼重建落成,撰书此联志庆。宸翰:帝王之书法手迹。汲古:钻研古籍似汲水一样。

御书楼:宋咸平二年〔999〕。潭州太守允那么扩建书院时创立于讲堂之后。10Ol年,请得国子监诸经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籍藏于楼,是为书院首次得到朝廷赐书。后毁。南宋乾道元年〔1165〕,珙重修书院时,因旧址修复,曰藏经阁。元延佑元年〔1314〕改名曰尊经阁,元末叉毁。1496年,重建于杉庵旧址,嵌“紫阳遗迹〞石刻,明末再毁。清康熙二十六年,巡抚丁思孔奏请朝廷赐给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十六种,重建御书楼于今址。嵌钟繇、颜真卿、米元章、司马光等人书法石刻,嘉庆二十五年〔1800〕,巡抚尧栋用“公帑钱五百缗〞购书假设干卷,并撰?岳麓书院藏书记?纪其事。时藏书达“三百三十函,计三百八十七部,三千二百七十一本,统计一万零五十四卷〞。咸丰二年〔1852〕毁于太平军攻之战中,书籍“荡然无存〞。战后,山长丁善庆亟力募集,恢复藏书达14000余卷。制订?岳麓书院捐书详议?,有了健全之藏书管理制度。抗日战争中,又被日机炸毁。1987年重建,为三层重檐楼阁建筑。

附:局部未刊刻楹联

1、千年名学府;三湘巨杏坛。 王首道 2、桂海晴方好;潇湘雨亦高。 吴昌明 3、楚材名海;湘学耀光华。 唐棣华 4、千载文化渊府;百代育才学宫。 国钧 5、保护一代文物;促进两个文明。 周谷城 6、绛帐朱帷论学处;花香鸟语读书声。 王力 7、一代高风开楚汉;千秋余韵绍朱。 田翠竹 8、桂阁重开新岳麓;蓝图宏改旧。 邓芝香 9、清流近溯濂溪学;麓山犹记考亭书。 马璧 10、千年古树看花久;三楚英才此地多。 肖山 11、临文嗟悼傅;泐石流传碑。 肖劳 12、千年规牛津晚;一室弦歌马帐同。 达

13、道通鱼跃鸢飞外;人在天光云影中。 何海霞 14、红映桔州湘水净;青溪岳麓楚天宽。 祥耀 15、岳纳峙嵘山锁院;麓容芸萃洞藏书。 鹤樵 16、千年学府千秋业;一代新人一代强。 伯峻 17、桔子州头无俗客;芙蓉国里尽朝晖。 柳桥 18、洙泗渊源连岳麓;湖湘学脉接尼山。 立文 19、戴雨麓山寻胜迹;披星书院听琴声。 吴继刚 20、朱野渡何曾老;花鸟庭阶总是春。 高扬 21、风定池清堪饮马;雩亭柳色最宜人。 唐子畏 22、千年学府于今盛;三楚文风自古传。 宾一兵 23、夏禹神碑终古在;宋儒心迹到今留。 曾瑛 24、心源如是共同话;道既在兹山亦文。 黄独峰

. .word.zl.

.

.

25、千年学府洞庭月;十里红枫橘子洲。 赖少其

26、孔孟朱启后学;经史子集溢余香。 唐子畏题御书楼 27、道冠古今,名齐四院;才储南楚,铎振三湘。 梅仙 28、古院重光,从兹不朽;名山有幸,借此流芳。 梅仙 29、教泽弥长,环球无匹;人才蔚起,邦国之光。 邱汉生 30、两峰之间,千年学府;一湖以外,百世经师。 兼与 31、北宋开创,南宋兴盛;朝晖今日,源元流长。 宗其香 32、三楚英才,最宜支大厦;千年学府,始足抗名山。 田翠竹 33、境界已通,悟诗书妙谛;典仪犹在,作今古完人。 符笑波 34、岳岱扶舆,蔚起三湘文薮;麓山磅礴,毓钟四化人才。

35、 浩浩湘江,苍苍岳麓; 巍巍学府,济济人才。——飘然题岳麓书院讲堂

36、继往开来,千载弦歌不绝;钟灵毓秀,四时风光常新。——缪英题岳麓书院讲堂

37、纳七十二峰,合孔门贤者数;囿八百余里,接洞庭巨浪声。——田翠竹题岳麓书院讲堂 38、源远流长,绵延九百余载,又伴中华崛起;龙腾虎跃,嵯峨七十二峰,更推岳麓峥嵘。 ——佚名题岳麓书院讲堂

. .word.z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