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哗拓教育
金融视线I Finance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彭翔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银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银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良贷款的冲击和影 响,尽管国家从政策方面进行了宏观调控以及 拳行从本身进行了内部消化,但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依旧影响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银行业的经营。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从银行自身的内部因素、社会的外部因素和我国具体的国情三个方面 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这些具体的原因,提出了各自形成原因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些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商业银行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良贷款的问题,促进我国银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不良贷款现状形成原因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O96—0298(20l5)05(a)一06卜03 1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增加,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存在,让国家 1.1不良贷款的范围界定 的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的状态,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从 不良贷款就是指通过银行的经营,由于种种原因而造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都与商业银 成的商业银行利润的减少甚至亏损的那部分的资产。按照 行的不良贷款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2006年开始的美国次 国际惯例,依据风险监管动态分析,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 债危机就是因为商业银行对消费性投资过多,无法收回次 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 级抵押贷款,借贷以及抵押人无法偿还贷款,造成不良贷款 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良贷款仅仅是 的积压,从而引起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市场上货币流 指超越合同规定的日期或者不能以合同规定的方式正常 动性不足。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了关于货币的一种恶性循环, 还款的贷款,其中主要是指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 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 款三种。 1.3不良贷款的研究意义 1.2不良贷款对经济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对经济危害比较大,比较严重,同 不良贷款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时不容易察觉。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商业银行2006--2011年之 的追加。但是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 间6年内的不良贷款的数据进行分析,查阅相关文献,综合分 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不良贷款不仅增 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本文认识 加了其自身的经营成本,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国家的社会成 到的原因和问题,提出了_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解决措施,从而 4结论与建议 威胁。所以,在2011年底,盛大网络公司宣布退市,以维护其原 本文选择人人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深入分析了人人公司 有股东的控股权。 的上市动机、上市地点、上市方式。然后基于其上市后股票变 所以,对于国内互联网企业来说,上市仅仅是募集资金的 动状况,借助财务指标分析了人人公司的上市目标实现状况, 手段,而非目的。人人公司上市后,人人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 盈利能力是否增强,利益相关者的收益状况。最终发现,对于 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常常遭到美国资本市场的干涉,对此, 以人人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企业来说,选择在美国上市 要统筹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的关系,确保公司能够实现可持 是一个募集资金的最佳方式。 续发展。 然而,—旦选择上市,企业就必须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 离,股东由原来的公司管理者变为单纯的所有人,雇佣职业经 参考文献 理人管理公司,由此将管理者、股东、投资人紧密地联系起来。 [1】陈昌风,陈之琰.社交媒体融汇新闻业[J】.新闻实践, 但是,上市对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提高公司的经营 2011(01). 管理水平,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这对于人人公 [2】陈江.海外融资的路径选择【J].中国企业家,2005(02). 司的未来发展十分有利。与此同时,它还必须统筹考虑各方利 [3】陈莉,陈祥.预托证券:企业国际筹资的新途,径【J】.郑州 益,降低了公司的管理自由度,并且需要向社会公布年度财报, 工业大学学报,2001(09). 这样难以保护商业机密。更有甚者,公司还面临被恶意并购的 www.chlnabt.nB1-2o15年5月tl 061 Finance I金融视线 减少不良贷款对我国经济和银行业的影响,尽可能促进我国 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2.2借款人的低成本或“零”成本运营 借款人或企业利用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一系列的商 业经营活动,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担保人的主要责任,借 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2.1银行内因 款人或企业只需要少量的资金甚至基本是“零”成本的商业 运营。 2.1.1贷款人和担保人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商业银行需要对贷款人和担保人 的贷款金额以及偿还能力进行审查,并对贷款人的贷款去向 2.2-3人情贷款浓厚 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目标,应该是那些有一定竞争实力 并可以在规定时间里面将贷款连带利息偿还的企业或者个 进行一定程度上跟踪和理解。在我国市场中,一些个人或者 人。但是在现实中,银行的贷款并不是全部或者说是大部分 企业为获得银行的贷款,会故意进行一些个人资产或者企业 营业状况的虚报,从而获得银行的贷款。在信息上面,银行并 不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完全地了解,只是通过一些主要的数 据或者企业或个人上报的一些材料进行审核,导致商业银行 和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担保人利用自身的一些特权或者自 身的一些隐藏的信息状况,对贷款人的贷款进行担保,银行 在审核时主要注重其身份的真实性,在其贷款的偿还能力上 面并没有太多了解,导致在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后,担保人也 无力偿还其担保的贷款。 2.1.2银行对贷款利益的权衡和追求 从银行的放贷意愿看,贷款的发放可以分为被动发放和 主动发放两类。被动发放的贷款是银行在某种压力或者是在 一定的博弈和权衡下决定下发的贷款;主动发放的贷款是银 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是对自身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 决定发放的贷款。银行的从业人员,由于一些业务原因,在放 贷款的过程中,主要是追求其放款的数量,完成上级所下达 的放款任务。在贷款放下后,对一些贷款使用的追踪以及在 规定时间内的追款有所懈怠,从而导致一些贷款成为商业银 行的软肋。 2.2社会外因 2.2.1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时间较短,并没有完善的社会 信用体系。在大多时候,主要的信用建立在一个行业或者一 个部门中,而没有成为一种规模性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整体的 信用体系,各个信用体系之间并没有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库。 这样就造就了商业银行在对个人或者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时 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信用的可信赖度,造成对其信赖的误 解。商业银行对那些信用不太好的个人或企业的了解缺失,提 供给了他们贷款,而当贷款没有办法按时收回,甚至没有办法 收回,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甚至个人或企业利用社会信 用体系的漏洞,向不同的银行进行不同的贷款,使得不同的商 业银行在同一个企业遭受同样的损失。 062 l 2o15年5月.www.chlnabf.neI 贷给这样的企业和个人的,而有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人情债贷 给那些并不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个人的。当贷款的那些企 业和个人不能按时偿还或者是失去偿还能力的时候,银行同 时需要考虑到担保人和贷款人背后的影响力,这样银行的不 良贷款就形成了o 2.3政府干预 政府通过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 行了剥离,但是由于初次剥离的不良贷款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并且需要合法合理手续,而且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政策上的 影响,所以很多的不良贷款依旧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内部。同 时政府在实施剥离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实际的可行性方面实 行减少不良贷款的措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旧的不良贷款 减少的同时,而新的不良贷款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使得商业 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数据只是在字面上减少,并没有从根本上 有所减 3商业不良贷款的解决途径 3.1银行内部管理 3.1.1完善市场信息系统 当面临与借款人和担保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商业银 行应该先对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贷款偿还能力和实际经济能 力进行评估,并对借款人的贷款去向进行全方位的审查,确 保借款人的贷款物有所用。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我国商业 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数量金额,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 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证券化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 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并将以市场为基础的信用中介即直接融 资理解为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证券化就是以资 产管理公司作为原始发起人,以从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贷款 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操作方式。对于银行来说, 通过不良贷款的证券化能够增加银行的流动资本,为银行的 运营提供了资金,并提高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将部分风 金融视线I Finance  险从银行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和欠贷企业,能够在减少商业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达到剥离的目的。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同时,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维护我国金融 市场次序,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3.1.2健全银行经济管理体系 政策目标的前提之下,给予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的授权,同 3.3.3政企分离,利润均分 政府应该从企业中分离开来,在企业缴纳一定的所得税 等相关税种后,所有的盈利归企业所有。同时政府应该减少在 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体系,应该是在制定明确的银行 政策上针对企业借款或企业贷款方面的扶持,做到企业在市 场上优胜劣汰。这样的话,在企业无法支付或无法按时支付 时树立相关的风险意识,使各自对所面临的工作有较为深 商业银行的贷款的时候,商业银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相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银行 刻的理解和认识。在银行发放贷款的时候,应该做到上批 关法律或者合同维权,下检,并对下发的贷款进行全程的风险分析、评价、监控、转 的不良贷款率,同时也促使企业能够更加好地发展,达到企 移、分解,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样银行在面临各种风险 的时候,能够比较好地面对,同时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 款率。 业的资源优化。 参考文献 【1】田华.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J].山西财经大 学学报,2002(10). 3.2社会监督机制 3.2.1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安排,信用体系 应该建立在全行业全人民的程度上的,在进行一些信用消 费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企业或者个人 [2】程蓉.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策[J】.山西大学学 报,2009,11(2). 【3】胡玉玲.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治理对策[J】.特 区经济,2011(9). 在信用方面的情况。当商业银行在决定是否放贷的时候,这 [4】李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模式选择及 定价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李松国,张月飞.本利权衡和利益博弈下的行为选 系,能够一定限度地增强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和偿还意愿,促 【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机理剖析及其化解 使借款人按时偿还贷款,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 途径[J】.金融论坛,2003(1). 率。这样就增加了我国的金融信用安全,保证和促进我国经 [6】韩伟.“二次剥离”的可行性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 样的信息就能作为一个主要的参考。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体 济发展。 贷款化解的现实设计【J】.金融研究,2003(1 1). 3.2.2建立“理性经济 模式 理性经济人即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充满理性的,他们 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具体说就是消费者追 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 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3.3政府宏观调控 3.3.1减少政策性的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主要是以自身的盈利为目的,应该减少政策 性的商业贷款,当然在国家政策需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地 进行一些放贷,但是同时也应该在政策上做一定的调整。 同时政府也应该支持商业银行对那些到期的政策性贷款 加大追款力度,从而减少商业银行因为政策性贷款而造成 的不良贷款。 3.3.2进行银行不良贷款的“二次剥离” 银行的不良贷款的“二次剥离”涉及企业的资产和所有 权的变更,所以在进行“二次剥离”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的 实际情况进行,在制定标准和原则方面应该达到统一,做到 剥离的范围、内容、条件和要求达到统一,并在剥离的过程中 www.chIn口bI.ner.2015年5月J 0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