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读文物普查档案探寻乡村古寺的历史价值

来源:哗拓教育
品读文物普查档案探寻乡村古寺的历史价值

担礼村今属门头沟区妙峰山镇辖村,位于镇东南部,据《门头沟地名志》记载:“明称弹里,清改担里,后改今名,或云:在妙峰山娘娘庙香火兴旺时期,进香朝拜者从该地起,北上进入山路,因比较富者需在村中请人为其担送朝拜礼品,故名担礼。”村中现存一座古寺庙,名曰“丰光寺”,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册文物,编号:110109―0151。该庙虽规模不算大,却是京西众多乡村古寺庙的发展缩影。历史上的丰光寺自始建至今,既有过香火繁盛之时,又曾一度破败。丰光寺曾被担礼村委会作为办公场所占用,也进行过抢险修缮,部分恢复了寺院原貌。

古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但不晚于清代,属佛教建筑,三合院形制,据1958年文物普查档案资料记载: 编号:庙498 名称:丰光寺

年代:清同治(据碑载) 地址:门头沟区陇架庄乡担礼村

规模与形制:坐北朝南,山门砖砌仿木结构,硬山调大脊,琉璃瓦顶,面宽3.6米,进深1.8米,正殿大式硬山调大脊,琉璃瓦,琉璃吻兽,三间,彻上明造,五架梁,旋子

彩画,通面宽11米,进深7.5米。配殿:小式硬山清水脊,合瓦后改建,通面宽9.5米,进深4.2米,东侧有后建房两间。(见石1059)

附属文物:院内树上挂有铁钟一个,上铸“宝顶昆仑山,光绪二十三年”,口径0.85米,正殿前碑一块,阳文:“自及担礼?让矸鸬钜患洌?年深日久,殿宇损坏朽烂,全身合材公议修大殿……阴同治十二年重修”,碑高0.98米,宽0.39米,厚0.14米,方额方座。

周围环境:北倚山,三面民居。 现存情况:因改建,尚新。

保管和使用情况:担礼生产社办公室 调查日期:1958年7月4日 记录者:何显华、范振声、熊芳琳

从这份1958年的文物普查档案记录来看,当年文物工作者对其进行调查时,丰光寺已作为担礼生产社办公室使用,导致其中部分建筑已改建。对丰光寺的第二次修缮是在1993年。在丰光寺门楼右侧墙壁上镶嵌有砖刻铭文,边框长、宽均40厘米,刻字呈竖行楷体字,其内容如下:“担礼村办公室院丰光寺于公元一九九三年四月一日修建竣工担礼村村委会党支部”。如今的丰光寺除正殿及西耳房保留原来的形制外,其余建筑均已改建。其建筑格局包括:正殿三间,形制与1958年档案记载的相同,正殿西耳房两间,正殿东耳

房两间原貌已改;西配殿三间带耳房两间;东配殿三间带耳房两间,原貌亦改,内有影壁一座;小门楼一座,门额上有“丰光寺”三字;门前有新修的台阶,10级踏步。其中在东配殿墙角下现存一碑座,汉白玉质,一角已残,高44厘米、厚27厘米、长72厘米,上部插碑槽长22厘米,宽11厘米,其中深度无法测量,因碑榫已断,粘入槽内。该碑座是2014年修缮过程中于寺内出土。在1958年文物普查档案中曾记载寺内原有清代石碑一通: 编号:石1059 名称:碑 年代:清同治

地址:门头沟区陇驾庄乡担礼村丰光寺内

规模与形制:坐北朝南,方额方座,高0.98米,宽0.39米,厚0.14米。阳文:自古担礼村东庙佛殿二间,年深日久,殿宇损坏,朽烂全力合村,改重修大殿……阴文同治十二年重修。(见庙498) 附属文物:无

周围环境:在担礼村丰光寺内 现存情况:完整

调查日期:1958年7月4日 记录者:何显华、范振声、熊芳琳

碑座应是档案中记载的清代石碑碑座。遗憾的是该石碑

现已无存。

院内两棵古柏树东西各一棵,左侧树上挂一铁钟,非寺内之物。铁钟现保存完好,通体铁铸,通高1米,顶部铸有蒲牢双龙盘钮,龙身卷曲呈拱形,鳞片凸起,形态威猛凶悍。钟肩饰双线莲瓣一周16片,通四圆孔,钟身分上、下两部分铸字。其中上部分铸四个方框,一框较大,中间铸“开山和尚现光”6个楷体大字,每字长、宽均4厘米,其余三个框无铸字。下部分铸四个框,其中两框较大,两框较小。较大框中,框一自右至左铸楷体字“?O?饭哦础保?字体为双线勾铸;框二自右至左铸楷体字“??鼎????山”,字长、宽均7厘米。另两框中,框一铸竖行楷体字“玉斌敬献”,外框为双线铸,内框长24厘米,宽9厘米;框二铸竖行楷体字“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立”。钟身共计30字。钟口呈八耳波状,平均分布四枚撞击钟月。钟底部直径82.5厘米,钟内无铸字,一铁球悬于钟内,敲击钟身时,可发出清脆悦耳之声,余音悠远,铁球长12厘米,高9厘米,宽10厘米,中间圆孔直径3厘米。此钟原为下苇甸宝鼎昆仑山极乐古洞寺庙之物,因寺毁而迁移到担礼村丰光寺,从钟上所铸铭文亦能得到印证。

据《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记载:“极乐洞,又名和尚庙,位于昆仑山狼腾尖,山上原有明代古庙,清代重修,此庙利用天然石洞,依石洞砌墙而成。庙里有一位老和尚,据说是

下苇甸村南门李家人,小时候在北京出家,后来因与他人发生纠纷打官司,被关进牢里。这个和尚几天不吃不喝,说起话来却不气短。狱卒心想这个和尚一定有道行,其实和尚身上带有自制的长寿丹,每次吃两丸能坚持几天。后来官府把和尚放了,和尚回到了村里,在村西南侧山上狼腾尖处的山洞处盖了一座小庙,作为安身之处。老和尚与担礼村丰光寺的僧人交好,就把庙里的一座铁钟送给他们,现在这口钟依然挂在丰光寺旧址担礼村委会院内。

据说老和尚还有一头毛驴,和尚每天赶着它从山上的小道下来驮水,时间一长,这头毛驴竟能每天自己驮着水罐到河边了。村民们都认识这头毛驴,常常帮忙把水灌好后,让毛驴驮回去。如今在和尚庙旁边的岩石上,尚存多处摩崖石刻,其中的“宝鼎昆仑极乐洞佛”和“开山和尚现光禅师”等摩崖刻字与此钟所铸字相同。由此,亦可知铁钟应为极乐洞之旧物。

关于钟上所铸“玉斌敬献”四字,其中“玉斌”应为人名,铁钟为玉斌出资铸造。在今妙峰山镇樱桃沟村的仰山栖隐寺下山的路上存有多处摩崖石刻,有四处摩崖提到“玉斌”。其一“引仙道人玉斌书”,其二“重修仰山寺真迹铭……重修三品顶戴玉斌监修……清光绪丙申年”,其余两处石刻记载不全,但从中亦可知玉斌应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在清光绪年间曾任三品顶戴。

丰光寺自建成以来,因长期遭受自然力的作用,以及后期维护不及时、使用不当(长期被村委会占用),导致寺内主体建筑遭到很大破坏。2013年,门头沟区文物部门提前介入丰光寺抢险修缮的前期准备工作。由门头沟区文物事业管理所对丰光寺建筑整体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并拟定了抢修方案。2013年年底,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正式将该抢修项目作为2014年本区的专项资金项目,并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测算出修缮工程造价。由于丰光寺在历史上改动较大,所以此次仅对保留原貌的正殿及正殿西耳房进行修缮。2015年7月17日,丰光寺抢险修缮工程正式竣工,经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

为认真落实“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门头沟区文物部门在丰光寺修缮过程中始终坚持“按图施工”、“最大化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确保了工程修缮的质量和真实性,保存并延续了文物的特有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