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动训练学

来源:哗拓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2、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3、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竞技体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从本质上看是以教练员、管理者、科研人员等构成的运动训练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训练对象运动员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系统改造的过程。 5、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6、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7、变换训练法: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8、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9、体能: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10、快速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11、动作速度:指人体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的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 12、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移动速度:在周期性项目运动中,单位时间里集体里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

13、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14、协调能力:运动技术的合理性依赖于参加动作的肌肉群的协调程度,而这种协调程度又依赖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合理而精细的支配,即协调能力。

1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6、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17、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8、模拟训练法: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二、小知识点

1、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核心组织(国际奥委会)和(各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组织进行。 2、竞技运动区别于别的是具有(竞争性)——最本质的特点、(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3、运动训练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4、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5、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其本源性是最具特色的学科特征。

6、负荷理论常用于评价负荷数量的指标:练习的次数、训练时间、练习距离、重量 负荷理论常用于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练习速度、练习密度、负荷重量、难度 7、常用于最后环节的训练方法(单纯分解训练法)、(逆境分解训练法) 8、重复训练法:

短时间重复训练 正确 负荷强度最大 高强度间歇训练 不正确 间歇时间40s 长时间持续训练 不正确 心率小于120 9、循环训练法分类

10、体能训练

力量素质训练: 外部阻力——身体重力、空气、水、竞技对手对抗 内部阻力——肌肉的粘滞性、对抗肌的牵引等内力 肌纤维协调能力的训练负重练习强度不低于本人最高强度的(85%) 耐力训练非乳酸训练:不低于(95%)

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

11、技能技术能力训练:技术风格的不同实质上源于(技术系统)的不同 影响运动员技术风格的不是(技术规格) 12、战术活动的核心是——战术指导思想

在战术观念的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活动准则是——战术指导思想 13、战略决策:指对参加一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所进行的决策 特点——(宏观的、全局性的、相对稳定的) 战术决策:指针对比赛中具体而进行的决策 特点——(微观的、具有较大灵活性)

14、运动项目技战能为主导的同场对抗项目有(篮球、足球)

不属于隔网对抗的有(垒球) ☆自己补充每个类别的代表项目 15、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三、简答

1、竞技体育的构成和特点? 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特点:(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其中竞争性是最本质的特点

2、运动训练学研究主要内容:(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安排)5和板块。 理论层次:(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学科特征:(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其中本源性是最具特色的学科特征。 研究对象:运动训练的规律

3、运动训练学中核心概念是(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

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有? ①运动员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②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 ③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4、对运动训练起始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

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5、运动员选材的含义: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主要对象——儿童少年

指标体系构建(注重运动项目)的特点

6、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由(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4种构件组成。 特点:(信息化、定量化)

7、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由(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 特点:(系统化、定性化、程序化)

8、分解训练法的几种类型(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顺进、逆境) 9、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的类

型和特点

10、循环训练法的类型和概念

概念: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

10、决定肌肉最大力量的影响因素(物质基础、工作条件)

最大力量:指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中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力。

发展最大力量的常用方法:(重复训练法、阶梯式极限用力法、静力练习法)

11、力量耐力:指运动员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或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能力。

类型(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

12、速度素质类型(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的能力。 反应速度:(反应时、决定时)

动作素质(单个动作速度、成套动作速度、动作速率)

移动速度(顺势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减速度)

13、耐力素质概念:指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类型:根据运动中氧代谢特征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 根据肌肉工作的力学特征:(静力性耐力、动力性耐力)

根据竞赛及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 14、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

主体因素:(人体结构力学特征、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15、运动员运动技术评价的2大基本标准:时效性(结果)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

16、影响技术风格的主要因素:特长技术、运动员的神经类型(气质类型)、种族特征 17、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 ①直接提高运动成绩

②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及因素间组合水平 ③有效地制约现有运动技术 ④满足战术发展的需要 ⑤更有效地发挥人体潜能

⑥构成运动项目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 运动技术的持续创新的主要特点: ①时间的延续性

②动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③竞技效益的不断获得性

18、战术按表现特点分为哪几种类型?

(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19、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必须抓住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核心环节)。(战术思维)是战术意识的核心,战术意识的培养与运动员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

战术意识的决定因素(运动员思维的灵活性、预见性、创造性) 20、项群构建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竞技需要定向发展原则/适宜恢复原则/系统训练周期原则? 2、以熟悉的项目为例分析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训练方法手段? 3、以你熟悉的项群为例结合实际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