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人际互动功能),思维功能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理解)10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 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再有: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3.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18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一样。
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正是思维方式不同的反映。正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世界上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语言;正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思维基础,人类语言才可能互相翻译,不同民族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4.语言学习的临界期:4岁 5.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语言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区别: 第一,从运用角度来说,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相对稳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由此产生的言语作品,是自由结合的,处于运用状态。 第二,从表现形式看,语言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要遵照这个系统的规则来使用它,是社会的,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属性;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第三,语言系统的各个部分是有限的;但言语是无限的。
联系: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第一,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第二,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语言对言语起着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6.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它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比如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等。但是,这些交际工具远远没有语言运用那样便捷,而且使用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有限。更为重要的是,无论什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因此,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毫不奇怪了。(突出两点:1.将语言和别的交际工具相互比较;2.说明别的交际工具实际上是语言的代用品,仍然以语言为基础。)
名词解释:
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说话:就是运用有声语言这个工具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行为。
交际工具:人与人交流时所使用的用来沟通思想的工具,例如语言就是交际工具。 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第二章:
1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符号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形式和一定意义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音”是语言符号的音,“义”是语言符号的意义,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构成语言的符号。
3语言与符号的关系22:语言需要形式和意义,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区别:
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
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
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5语言符号的性质:任意性和线条性。
6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差别:1)社会性 2)单位的明晰性3) 任意性4)能产性5) 传授性6)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7语言的层级体系28与书本不一样: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8.任意性和线条性(重要)
9.任意性:指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最大侍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
10,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11,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1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最根本的关系 (1)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
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 (3)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13,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
聚合关系是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三章
语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音节: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标: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音标中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叫做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重、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我们把这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 就是一个音位与另一个音位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这种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我们叫做区别特征。
音位聚合群: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相互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
弱化、脱落四种。
音质 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声音的品质。
元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不受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是元音。 送气 发辅音时,有较强的气流通过喉部,就是送气。
音位与音素的(非常重要)
音位和音素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两者不是同一回事。它们既有不同又有联系。
区别: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说是从语言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音位则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 联系:(1)音位的划分必须以音素为基础,离开具体的音素就谈不上归纳音位了。任何一个音位,都必须具体的音素形式体现出来。音位是对音素的概括,音素可以说是音位的具体体现。
(2)一个音位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也可以由一组音素构成(即不同的变体构成的一个音位),因而,音位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音类,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元音和辅音
ɑ [а]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ɑ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ɑ [α] 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e [e]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e [ə] 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 e [ε]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o [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o [ɔ] 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i [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 [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 [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b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p [ pʰ] 双唇送气清塞音 m [m] 双唇浊鼻音
f [f] 唇齿清擦音 d [t]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t [ tʰ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n [n] 舌尖中浊鼻音 l [l] 舌尖中浊边音 g [ k] 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k [kʰ] 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h [x] 舌面后清擦音 j [ʨ]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q [ʨʰ]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x [ɕ] 舌面前清擦音 zh [tʂ]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 [tʂʰ]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sh [ʂ] 舌尖后清擦音 r [ʐ] 舌尖后浊擦音 z [ʦ]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c [ʦʰ]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 [s] 舌尖前清擦音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描写: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p] 双唇送气清塞音p[p‘] 双唇浊鼻音m[m] 唇齿清擦音[f]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z [ts]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c[ts‘]
舌尖前清擦音s[s] 舌尖前(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d[t] 舌尖前(舌尖中)送气清塞音t[t‘] 舌尖前(舌尖中)浊鼻音n[n] 舌尖前(舌尖中)浊边音l [I]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zh[tʂ]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ch[tʂ‘] 舌尖后清擦音sh[ʂ]
舌尖后浊擦音r[ʐ]或[ɻ](卷舌近音)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j[ʨ]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q[ʨ‘] 舌面前清擦音x[ɕ]
舌面后(舌根)不送气清塞音g[k] 舌面后(舌根)送气清塞音 k [k‘] 舌面后(舌根)清擦音h[x] 舌面后(舌根)浊鼻音ng [ŋ]
音质属于音质音位。音高,音长,音强,调位,时位,重位属于非音质音位。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54 举例说明语流音变:75-76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音位的对立和互补原则:(理解)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
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æ ,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æ]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指出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
a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ɑ 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b 双唇,浊,塞音 d 舌尖前,浊,塞音 t' 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第四章
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语法规则:主要是指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组合成更大的单位所遵循的规则,语素组成词,词组成句,这就是组合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组合关系:层级性,递归性,开放性
聚合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语法单位替换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
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依次是词组、词、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 “句子,词组,词,语素” 的名词解释详见下面的“2. 简述语法单位” )
词根: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词缀: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根据词根和词缀的位置可分前缀、中缀和后缀。根据词缀的功能,可把词缀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
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把语言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词聚合在一起,归为一类,并给以一个名称,这样从语法角度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就是词类。
形态: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形变化主要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零形式几个方面。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等。
(“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 的名词解释详见下面的 “5. 简述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重要)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组合成更大的单位所遵循的规则。包括语素组成词的规则和词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 聚合规则: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语法单位替换的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
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组合的规则要求和聚合的替换要求共同撑起了语言大夏的框架。
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组合规则是符号与符号互相组合时所应遵循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与话语之中的,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比如汉语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这个组合规则就是客观存在的,是汉语中的客观现实,使用者不能改变这种规则,不能像日语那样把宾语放在述语前面。
聚合规则是同样性质的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是符号与符号的替换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比如同样是述宾这样的组合,我们在不同场合通过潜在的同类词语,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具体的组合来,比如“吃饭,看书,洗衣,打油,买酒”等等。
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形态: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形变化主要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零形式几个方面。(重要)
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等。(重要) 语言的结构类型:孤立语(汉语),屈折语(英语),粘着语(日语),复综语(美洲印第安人语) 简述语法范畴104页
简述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114页
第六章 文字:“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的基本性质: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表音文字(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意音文字。
文字的产生:实物记事,图画计事,刻画符号,原始的图画文字(早期文字) 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表音文字:又叫“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表音文字还可以根据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更小的类: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
意音文字: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第七章 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原因: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是工具、桥梁、纽带,社会一刻也不能离开,关系密切,不能突变。
不平衡性: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的特点: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2)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运用,而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如果不是熟练地掌握座山雕所属盗匪集团的黑话,就无法打进匪窟,生擒匪首。(3)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方言:各种言语社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的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社会方言: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产生的各有自己的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方言,上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地域方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也简称作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
语言的“谱系分类”: 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谱系分类分出的最大的语言类别是语系,语系下面是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例如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法语属于印欧语系。 汉语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语言演变的原因:社会,人际交流是基本条件。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是决定因素。 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 语言的“谱系分类”: 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谱系分类分出的最大的语言类别是语系,语系下面是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法语属于印欧语系.
第八章 洋泾兵”: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混合语: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从语言的结构类型来看,汉语属于哪个类型?此类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从词的构造方面基本上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
而汉语属于孤立语,其特点有:
A. 缺乏词形变化,词序严格。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一个词在句子中属于什么成分没有形态上的
标志,完全是根据语序来确定,因此词序就显得非常重要。 B. 虚词也十分重要。词与词的关系,常常是通过虚词来体现。
C. 复合词多,派生词少。大部分合成词是由词根构成的复合词,不带有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的前缀
和后缀,词的结构比较简单,往往是一个孤立的词根。
从语言的结构类型来看,英语属于哪个类型?此类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从词的构造方面基本上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
而英语属于屈折语语,其特点有:
A. 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B. 一个屈折词缀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范畴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表示。 C. 三是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屈折词缀,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什么是语音,怎样认识语音的属性?
答: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具有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双重属性。
A、 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胜利属性、心理属性;
B、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所谓社会属性,就是指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的不同的
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为: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分类。
答: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A. 表音文字,又叫做“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
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表音文字还可以根据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更小的类:
a、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
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b、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如阿拉伯文。 c、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如日本的假名。
B.意音文字,则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1、结合实例论述语言结构的层级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具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使用语言集团成员共同约定并遵守的。而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比一般的符号复杂,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因而语言符号可以表达丰富的意义。语言具有线条型和层级性。我们说话的时候,是按照一个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词语就像一颗颗的珠子通过语法的串接完成了我们表达思想的过程。语言中的各个单位相互联系,受到相邻要素的制约。改变了它们的顺序,表达的意思不但变了,还可能说出有语病的句子。
语言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二层性,并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特点。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从这样分析,语言既是层级的又是线性的。而对于语言的表达,它的模糊性是相对于清晰性而言。意义表达的清晰,是指语言语言所指的事物或意义是说话人的具体所指,是具体的精准的,没有歧义或不确定。语言的模糊性,是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在通过客观外界的转换过程中,对于事物的概念外延边界变形或模糊,产生许多替代物,从而把原来语言中专指事物进行扩大化,形成的一种笼统概念的语言形式。这种模糊的表达增加了交流的难度,也发掘了语言的其他功能,例如礼貌性的表达。
2、为什么[p]和[p']在英语中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而在汉语中则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答:在一个具体的语言中,如果几个音各有自己的出现场合,互相不冲突,就处于互补分布。与互补分布相反的是对立,即语音可以出现于相同的语音环境,形成冲突。比如汉语普通话中,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素。而在英语中,[p]与[p’]不能出现于同样的语音环境中,是互补的变体二者的差别不起辨义的作用,[p]只能出现于s之后,而[p’]只能出现于其他场合,形成互补,所以,汉语[p]与[p’]是两个音位,而英语中[p]与[p’]要归纳成一个音位。
选择题
1、索绪尔开创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2、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大小
3、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是:语素 4、文字起源于:图画
5、语言间亲属关系最重要的标志是:语音的对应关系 6、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7、英语“students”中的“-s”是( C )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9、四种古老的自源文字(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玛雅文字)中,至今还在使用的是:汉字。 10、“汽车”和“卡车”是:上下位词。
11、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语系
12、社会方言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同年龄不是社会方言产生的原因。 13、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世界共同语
14、要确定几种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语言”,应当根据: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1、声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2、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流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3、语言中发展演变速度最快的是:一般词汇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冰淇淋”是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5、有一类词,它们的词义和构词方式都来自外来语,构词语素则是本民族语言的,这类词属于:仿译词 6、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从上到下是 (B)
③ 系 语族 语支 语群 ②语系 语族 语群 语支 ③语族 语群 语系 语支 ④语族 语系 语支 语群 7、不属于社会方言(隐语、行话、黑话)的是:土语 8、日本的假名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9、语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10、语法上,句子中最小的能独立活动的单位:词 11、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差别
12、下列关于区别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音位是通过区别特征相互区别的 B.区别特征完全取决于语音的自然属性 C.音位的辨义功能由区别特征负担 D.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
13、北京话“面”单念时读作[miæn],但“面包”却读作[miæmp u],这种语流音变现象是(C) A.弱化 B.增音 C.同化 D.异化 1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
15、下面几种古老文字(腓尼基文字、苏美尔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
是:腓尼基文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