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I 浅谈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赵泽宇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 1756) [摘要]单片机发展极为迅速,当前世界上个大芯片制造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单片机,本文对单片机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 入的讨论和探究。 [关键词]单片机;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B855+.3 文献标识码:A 一单片机的定义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 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 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 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 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单片机的发展速度较迅速,市 场竞争非常激烈,各种类型的单片机都有,主要是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 展到现在的32位3OOM的高速单片机,各有各的特点,互相补充,扩大了单片机 的应用范围。 =单片机的类型 通常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总 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则 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人陛能、 控制能力与控制的可靠性。比较普通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的差异,说明这 是由于它们应用场合和应用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而单片机则属于低端嵌入式 计算机。 2.1低端单片机 硬件简单,字长一般为8位,也:N16位的,存储空间最小。集成的片内外 设比较丰富。由于硬件的局限性,导致软件上就不能太大,采集速度低。难 以完成复杂的实时运算。单循环式,一般没有操作系统。 2.2 ARM系列 也叫高端单片机,硬件集成度i茼,集成的片内外设很多,通常集成串口, USB,CAN等各种控制器,通讯方便。字长一般32位。性能高,速度快,主频一般 100M左右,ARM9可达600M可以同时进行复杂的实时运算。某些DSP的运算 能力超过奔腾计算机。存储空间大,可以支持操作系统,带操作系统,多任务并 发处理能力强,实时性高。 三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以啦单片机的推出作为起点,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 (1)第一阶段(1976—1978): 单片机的控索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一48为代表。MCS一48的推出是在 工控领域的控索,参与这一控索的公司还有Motorola、 0g等,都取得了满意 的效果 这就是SCM的诞生年代,“单机片”一词即由此而来 (2)第二阶段(1978-1982) 单片机的完善阶段。Intel公司: ̄EMCS一48基础上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 单片机系列MCS-51。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体系 结构。 (1)完善的外部总线。MCS一51设置了经典的8位单片机的总线结构,包括 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很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 口。 (2)CPU ̄b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 (3)体现工控特性的位地址空间及位操作方式。 (4)指令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并且增加了许多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6—0189—01 (3)第三阶段(1982—1990): 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及l6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也是单片机向微控制器 发展的阶段。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 数转换器、程序运行监视器、脉宽调制器等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 特征。随着MCS一51系列的广应用,许多电气厂商竞相使用80C51为内核,将许 多测控系统中使用的电路技术、接口技术、多通道A/D转换部件、可靠陛技术等 应用到单片机中,增强了外围电路路功能,强化了智能控制的特征。 (4)第四阶段(199O一现在): 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 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8位/16位 四单片机的特点 小巧灵活、成本低、易于产品化。它能方便地组装成各种智能式控制设备以 及各种智能仪表。面向控制,能针对陆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任务,从 而获得最佳陛价比。抗干扰能力强,适应温度范围宽,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都能可 靠地工作,这是其它机型所无法比拟的。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多机和分布式控制, 使整个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大为提高。 五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5.1制作工艺CMO8化 更小的光刻工艺提高了集成度,从而使芯片更小、成本更低、工作电压更 低、功耗更低。 5.2 CPUfl ̄改进 采用双CPU结构,增加数据总线的宽度,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能力; 采用流水线结构,提高处理和运算速度,以适应实时控制和处理的需要。增大存 储容量,片内EPROM的E2PROM化,程序的保密化。提高并行口驱动能力, 以减少外围驱动芯片,增加外围I/O口的逻辑功能和控制的灵活性。以串行方式 为主的外围扩展。外围电路的内装化。和互联网连接已是一种明显的走向。可靠 性及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啦机的主流地位。 参考文献 …1居水荣.单片机及其发展趋势[J].半导体情报,2001,38(2):15—18.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沈红卫.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与分析[I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 社,2003. [4】万光毅,严义,邢春香.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U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社,2006. [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陈卫兵.单片机自身的可靠性技术发展【J】.微电子技术,2003,4:16—18. 科技博览 189